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东北抗联游击战:敌旅团长被神枪手一枪击毙

2024.05.04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前不久,萨苏从日本带回50多公斤重的“宝贝”,全是关于抗战的旧图书、 老照片,还有日军当时发布的公函通告……早在1999年旅居日本后,萨苏就开始搜集抗战史料。,  萨苏出书很高产,十年里写了50多部,仅今年下半年就将出版5部。IT工程师、历史写作者,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身份恰恰是萨苏的“名片”。“我从事的职业是受父亲的影响;走近历史,则完全是个人兴趣。”萨苏说,对历史的偏爱,让他在寻找事实真相的路上总也停不下来。,,  在他看来,找到一手史料不算太难,难的是如何将真假难辨的文字、模糊不清的照片拼接起来,让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对上号”。“只有当你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的相关事件,比如十倍以上的积累,才可能做得到。”为此,10多年来他几乎跑遍了日本的资料馆、档案馆、图书馆,外加走访日本老兵,努力拼接着抗战历史的“碎片”,让世人看到那些不为人知,抑或被有意忽略的历史。,   一张地图里的秘密:14年里东北从未全境沦陷,  “我看抗战,不感慨宏观的东西,更注意每个个体。对身处其中的人来讲,战争是一种巨大压力。它把人的生命压缩到几天甚至只有几十分钟,你的刚强、软弱,还有人性的美与丑,都迸发出来。”,  人们熟知的抗战是8年,然而在东北,从1931年“九一八”到1945年日本投降,抗联从未停止过抵抗,一支原本5万人的队伍拼到最后只剩下约一千人了,接连两任总司令牺牲……这场漫长而坚韧的抵抗,令萨苏感动。而且,他还有一个新发现——东北从来没有全境沦陷过。这一点,打破了一般公众的普遍认知。 ,

  前不久,萨苏从日本带回50多公斤重的“宝贝”,全是关于抗战的旧图书、老照片,还有日军当时发布的公函通告……早在1999年旅居日本后,萨苏就开始搜集抗战史料。

  萨苏出书很高产,十年里写了50多部,仅今年下半年就将出版5部。IT工程师、历史写作者,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身份恰恰是萨苏的“名片”。“我从事的职业是受父亲的影响;走近历史,则完全是个人兴趣。”萨苏说,对历史的偏爱,让他在寻找事实真相的路上总也停不下来。

  在他看来,找到一手史料不算太难,难的是如何将真假难辨的文字、模糊不清的照片拼接起来,让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对上号”。“只有当你已经掌握了足够多的相关事件,比如十倍以上的积累,才可能做得到。”为此,10多年来他几乎跑遍了日本的资料馆、档案馆、图书馆,外加走访日本老兵,努力拼接着抗战历史的“碎片”,让世人看到那些不为人知,抑或被有意忽略的历史。

  一张地图里的秘密:14年里东北从未全境沦陷

  “我看抗战,不感慨宏观的东西,更注意每个个体。对身处其中的人来讲,战争是一种巨大压力。它把人的生命压缩到几天甚至只有几十分钟,你的刚强、软弱,还有人性的美与丑,都迸发出来。”

  人们熟知的抗战是8年,然而在东北,从1931年“九一八”到1945年日本投降,抗联从未停止过抵抗,一支原本5万人的队伍拼到最后只剩下约一千人了,接连两任总司令牺牲……这场漫长而坚韧的抵抗,令萨苏感动。而且,他还有一个新发现——东北从来没有全境沦陷过。这一点,打破了一般公众的普遍认知。

,  萨苏出书很高产,十年里写了50多部,仅今年下半年就将出版5部。IT工程师、历史写作者,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身份恰恰是萨苏的“名片”。“我从事的职业是受父亲的影响;走近历史,则完全是个人兴趣。”萨苏说,对历史的偏爱,让他在寻找事实真相的路上总也停不下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