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读史使人明智!鉴以往而知未来!
0

揭秘公元前615年河曲之战是怎么发生的

2024.05.04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    河曲之战是晋秦争霸战争中晋、秦两军在河曲(今山西芮城西风陵渡黄河转弯地区)的作战。其时间约发生于公元前615年。那么,河曲之战是怎么发生的呢?河曲之战的背景是什么?揭秘公元前615年河曲之战是怎么发生的。

    晋国,中国周朝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侯爵,首任国君是“唐叔虞”,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晋国是春秋时期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曾涌现出许多名君名臣名将,学者全祖望评春秋五霸时,晋国国君甚至独占四席,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
    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汉族古称)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后成为周室附庸。周平王元年(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送平王东迁有功,被平王封为诸侯,并将已被戎狄占据的岐及其以西的周室土地赐秦。秦正式建国。
     河曲之战的背景
   
 春秋中期,晋为独霸中原,阻止秦东进图霸而进行的重要战争。
     河曲之战是怎么发生的呢?
    周襄王三十三年(前620年),护送晋公子雍归国继位的秦军,在令狐被晋军击败(参见令狐之战)。后,秦、晋在边界地区又数次交战,互有胜负。周顷王四年冬,秦康公为雪令狐战败之耻,亲率大军渡河攻晋,取晋西南部边邑羁马(今山西水济西南)。
    晋国方面,权臣赵盾为中军元帅、荀林父为中军佐;以郤缺为上军主将、臾骈为上军佐;栾盾为下军主将、胥甲为下军佐,西进迎敌。秦、晋两军遇于河曲。晋上军佐臾骈认为秦军孤军深入,经不起长期消耗,建议晋军高筑营垒,以逸待劳,伺机而动,被赵盾采纳。秦康公求战不得,遂听从晋逃臣士会的意见,发兵攻晋上军,诱使其部将赵穿出战。赵穿是赵盾堂弟,年轻气盛,无实战经验,见秦军来犯,即不顾禁令,率所部迎击。赵盾恐其有失,下令全军出击。
    因双方均缺乏进行决战的准备,故两军刚一接触即各自后撤。当日夜,臾骈发觉秦军有乘夜撤退的迹象,建议立即发起攻击,将其压迫至黄河北岸后歼灭—,又被赵穿阻止。秦军连夜退走。晋军亦随后撤兵。
    不久,秦军再次南渡黄河,攻占晋邑瑕(今河南灵宝西北)。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