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刘备的起点真的那么低吗?

    2024.05.02 | 万里繁华 | 次围观

    刘备的出身,是真正的社会最底层,低得不能再低了。

    由于刘备母亲的努力和小刘备本身的天赋,到刘备成年时,他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人。

    然而,即便如此,刘备的起点依然远远落后于他的同行——群雄。

    “不一样”的底层

    刘备的父亲早卒,小刘备跟着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艰难。

    我们知道,汉代社会,重农抑商,士农工商中,工商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了。

    刘备的出身,算是最底层的工商业家庭,不仅社会地位低,而且贫穷,可谓是最底层了。

    然而,刘备这个底层,与一般的底层又不一样。

    一般的底层,不但生活困难,而且,普遍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印刷术发明前,教育成本很高,一般家庭连识文断字都没有机会掌握,文盲率极高)

    但刘备早年却似乎有不错的教育条件。

    刘备的爷爷,曾经被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一方面,这意味着:刘备的母亲,是县令家的儿媳妇,至少是有一些见识的。

    另一方面,尽管刘备的小家庭是“底层”,但他的叔父们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如果刘备能得到同宗叔父的欣赏,是能够获得更多、更好机会的。

    所以,刘备虽然出身底层,但自小受过一定的教育。(后来拜读卢植门下,显然是需要一些基础的,总不能让卢植教你识字吧···)

    更重要的是,刘备的母亲和支持刘备的同宗,居然给刘备找了当时最好的“学位”。

    获得同宗支持,入“名校”

    小刘备自小与同宗小孩一起学习、玩耍时,表现出了许多与众不同之处。

    一次,刘备与同宗小孩们在家门口的大桑树下玩耍。

    刘备指着大桑树说:将来,我一定要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

    叔父刘子敬大骂:胡说八道!你这样会让我们家族遭遇灭门之祸!

    而另一位叔父刘元起则十分惊奇:此儿绝非常人!

    此后,刘元起常常资助刘备,将他与亲儿子刘德然同样对待。

    刘备15岁时,他伟大的母亲让刘备外出游学(母使行学)。

    以刘备的家庭条件,刘备的母亲不让刘备“外出打工”,而是让他“外出行学”,可见其母亲的见识和格局。

    而且,刘备居然有幸入了当时当地最好的“学位”——卢植。

    当时的卢植,已是名满天下的经学大师,可谓是当时全天下最好的“学位”。

    要知道,当时,已经做了太守女婿的公孙瓒,还靠其太守岳父的帮助,从辽西专门跑到涿县来拜卢植。

    显然,应当是一直资助刘备的叔父刘元起,想办法,帮助刘备入读“名校”的(刘元起的儿子刘德然也一起入学)。

    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刘备的起点,看起来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普通人。

    看起来,刘备的母亲、叔父,是希望刘备能学有所成,将来像刘备的爷爷一样,举孝廉,入仕途。

    然而···他们想简单了。

    仕途之路不通

    在卢植门下学习时,刘备与公孙瓒成了朋友,刘备以兄事公孙瓒。

    然而,“毕业”后,两人的发展却截然不同。

    公孙瓒是太守的女婿,很快就得到帮助,进入仕途,并开始发展起来。

    而刘备呢···

    虽然史书说刘备不喜读书,只好狗马、音乐、美衣服等,但是,从刘备后来的一些文章看,刘备是有相当经学功底的。

    然而,汉代,没有什么科举制度,一个人要进入仕途,得要有地方官、名士推举。

    然而,或许由于社会地位不高,刘备始终没有被举孝廉,无法进入仕途。

    此路不通!

    还是出身起点太低的问题呀!

    发展武装(落后于许褚)

    当官当不了,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织席贩履也不可能了。

    不过,刘备毕竟有人格魅力,善于结交豪杰,周边的少年争相围绕在他身边。

    在当地贩马的商人张世平、苏双,遂资助刘备,让刘备组织起“团伙”,来保护自己的买卖。

    由此,刘备,也成了一个武装团伙的领袖。

    当时,天下已经秩序大乱,像刘备这样拉着一支武装的人不少。

    曹仁,当时“阴结少年,得千余人,周旋淮、泗之间”;许褚,当时也“聚少年及宗族数千”···

    此时的刘备与曹仁、许褚,算是“同行”,不过,无论是规模还是经济基础,显然都逊色不少。

    这时,刘备已成年。

    可以说,到这个时候,刘备的起点比其出生时高了不少。

    但是,不要说与其他群雄横向比较,就是比之曹仁、许褚,都稍逊一筹。

    军功崛起之梦破碎

    不久,黄巾起义,天下大乱。

    如此,靠军功崛起,又似乎成了刘备向上跃迁的道路。

    刘备组织义勇军,关羽、张飞加入其中。

    靠着刘关张的本事,自然能够在平叛战争中建功。

    靠着在平定黄巾起义和张纯叛乱的功劳,刘备得封安喜县县尉。

    只是···建功立业,建功立业,靠着军功,刘备只能建功,却不能立业。

    因为: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关系,刘备在腐败、混乱的官场根本混不下去。

    刘备刚做县尉不久,朝廷就开始对官场进行精选淘汰。

    没有基础的刘备,成了要被淘汰的对象。

    刘备求见督邮,人家连见都不见!刘备大怒,把人家拉起来打一顿,弃官逃亡。

    然而,刘备仍然不放弃军功崛起的想法。

    后来,何进派毋丘毅去丹阳募兵,刘备也加入其中,并再次力战得功。

    然而···接下来,又是一连串的碰壁。

    刘备做了密县丞,混不下去辞官;后去了高唐。

    在高唐,刘备有进步,不但混了下来,而且从高唐尉混到了高唐令。

    然而···高唐不久为贼军所破···

    大汉王朝已经腐败,缺乏社会关系的刘备很难混出头来。

    大汉王朝已经混乱,不能给地方官足够的保护,缺乏实力的刘备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守住一县之地···

    在朝廷体系中,靠军功崛起之路,已不适合刘备了。

    说到底,还是起点低的问题呀!

    公孙瓒手下,走上正轨,开始快速赶超

    无奈之下,刘备只好投靠老同学公孙瓒。

    此时,当年的老同学,如今已经成为大汉王朝最有实力的军阀之一,其实力一度盖在四世三公的袁绍之上。

    所以,此时的公孙瓒,能够给刘备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让刘备获得积累实力的时间和机会。

    在公孙瓒手下,刘备主要做三件事。

    1、作战,既锤炼核心团队的战斗力,又获取名望、地位。

    刘备随公孙瓒对袁绍作战,数战有功,积累了一定的名气,并试守平原县令。

    2、对内乐善好施,获取名望、美誉。

    刘备以其特有的人格魅力,获得了百姓人心,并因此积累了美誉。

    3、结交大族。

    在官场的接连碰壁,使刘备深知结交大族,是强化社会关系,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袁绍的长子袁谭,就是刘备举荐为茂才的。(袁绍与公孙瓒为敌。因此,这应当是刘备在袁绍、公孙瓒交恶之前,或者袁绍与公孙瓒那停战期间发生的)

    袁谭,袁绍的长子,机会多得是,刘备居然“抢先”举荐其为茂才,可见:拉起关系来,刘备确实是远在常人之上)。

    由于刘备名声渐起,因此,当北海孔融被黄巾余党所围时,孔融居然想到找刘备帮忙。

    刘备欣喜若狂,抓住机会,解北海之围,救出名士孔融,使其名声大震!

    刘备在公孙瓒手下大约4、5年,表面上发展是十分缓慢的。

    后来,他去徐州救陶谦时,只有“自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其实力大致与当年在家乡的强宗许褚差不多···

    然而,由于积累了相当的名声和作战经验,终于厚积薄发,迎来了一次飞跃!

    飞跃:入徐州

    曹操攻徐州,陶谦不能敌,遂向青州刺史田楷求助。

    田楷带着刘备,一起救援。

    陶谦,看上了刘备。

    陶谦手下的武装基础是号为天下精兵的丹阳兵,战斗力不俗,之所以在曹公面前不堪一击,实是缺乏将才所至。

    由于刘备、关羽、张飞,已经打出名气,因此,陶谦急切希望得到刘备!

    于是,陶谦给刘备4000精锐丹阳兵,拉拢其“跳槽”。

    后来,曹公因老巢有失退兵,陶谦又表刘备为豫州刺史,令其驻屯小沛。

    虽然这个豫州刺史并不能真的管豫州,但是,当年的底层少年,如今成了刘豫州,这是刘备身份的一次大飞跃!

    随后,刘备又凭借其人格魅力,结交陈登、糜竺等徐州大族,并得到了他们的一致支持。

    陶谦去世后,“让徐州”于刘备!

    于是,刘备,领徐州,成为一州之主!

    如此,刘备,算是追了上来,成为群雄中有一号的人物了!

    附:群雄的起点

    刘备的“起点”追赶之路,如此漫长、曲折。

    那么,其他群雄的起点又如何呢?

    1、二袁。

    袁绍、袁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

    这个就不要比了,但凡刘备早年能和二袁攀上关系,也不至于如此曲折。

    2、曹操。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侍奉四代天子,是顶级大宦官;曹嵩后来也官至太尉。

    曹操,虽不是四世三公,但也是三公之子,也是顶级官二代。

    3、刘表、刘焉。

    刘表、刘焉,都是汉室宗亲;跟自称汉室宗亲的刘备不同,人家是在朝廷登记在册的宗亲!

    因此,刘表、刘焉起点都很高。

    刘焉少年时就得以在州郡任事,并因宗亲身份而为中郎。

    刘表则积极参与太学生运动,成为名士。

    4、孙坚。

    孙坚家,“世为吴官”,世代在吴郡为官。

    所以,孙坚少年时,就已经在县里做官了,而且,家族与吴郡等地大族关系紧密。

    5、公孙瓒。

    公孙瓒出身辽西贵族,只是母亲地位卑贱,所以只能在县中为小吏。

    不过,公孙瓒长得帅,而且能言善辩,因此,得到太守喜爱,招其做了女婿!

    6、吕布。

    后来与刘备相爱相杀的吕布,可能是出身与刘备最接近一个了。

    吕布,“出身寒家”,以其骁勇,在并州军中任职,后来一步步爬上去。

    尽管在出身上,吕布与刘备差不多。

    但是,吕布在边境并州,战事不断。因此,吕布更加容易依靠骁勇出人头地。

    吕布、刘备,因起点低,都频繁跳槽,不断寻找发展机会。

    吕布跳槽,更为残忍、决绝,带着“投名状”,因此初期发展更顺。

    只是,刘备更注重“养名”,虽然“慢一点”,但步伐稳健,越到后来越顺利。

    其中差异,值得思考。

    刘备的起点低,但无论是他的母亲,还是他本人,都一直在寻找出人头地的路子。

    其间,多次遭受挫折,遇到“此路不通”的窘迫。

    然而,凭借其不折不挠的斗志和探索,刘备最终找到了“追赶”的路。

    单字解释: 刘 备 的 起 点 真 的 那 么 低 吗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