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陈延年:为救国赴法留学,强烈抵制父亲错误主张,29岁慷慨就义

    2022.09.2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的纪念书签上,印着这么一句话:“我们的党是从长期困苦艰难的革命斗争中生长出来的,强大起来的。”

    这句如今听来依然振聋发聩的话是陈延年于1926年说的,现在常被用来告诫激励人们。

    出现在初中历史课本上的陈独秀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然而即使在父亲的光环下,其长子陈延年的光辉也依然毫不逊色

    少年自强

    1898年在安徽省怀宁的南水关旧居里降生了一个婴孩,他就是陈延年。说来奇怪,生长于一个书香世家,受着笔墨的熏陶,陈延年却自小皮肤黝黑、身材魁梧,不似个读书人反倒更像是个武生,因此家中人都调侃他为“黑面武生”

    虽长相不似书生,但陈延年是热爱读书的。许是因为基因的优秀,陈延年从小便头脑聪明、记忆力强。不仅如此,他还特别勤奋好学,每日里都手捧一本书读着。

    当时家中清贫,并没有多少藏书,好在乡里有一位德高望重之人,此人家中藏书极丰,陈延年便经常前去拜访借书。

    陈延年幼时,其父陈独秀正忙于革命四处奔波,因此在家的时间甚少,疏于陪伴孩子。然而这并不妨碍陈延年的成长,托书籍之福,陈延年并不愚昧,他渴望走到外面,见识更广大的世界。

    1915年,这一年对于陈延年而言是人生的转折点,陈独秀在了解到陈延年的追求后,将陈延年接到了上海。此后陈延年接触到了更多更为全面的新思想,为他将来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奠定基础。

    初到上海时陈延年与陈独秀同住,但很快他就决定自力更生,不依靠父亲的力量。当时陈延年借住于《新青年》杂志的发行所,白天他在外工作,晚上前往学校学习,半工半读自食其力。

    初时陈延年于同济大学学习法语,后来他又进复旦大学学习。但很快陈延年就发现,当时的中国已处于国力衰微民族危难之际,内有军阀欺压百姓,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可谓是腹背受敌,要想报效国家,救中国于水火,必须到国外学习新思想、新技术。

    于是1919年12月,陈延年辞别祖国赴法学习,期望能在国外寻求到一条救国救民之路

    当时广为传播的新兴思潮门类众多,好比百家争鸣,因为“无政府主义”思想传播较早,且陈延年年纪尚轻无法正确区分真理与谬论之别,所以在法国学习期间,陈延年为一展抱负便参加了“工余社”,并且为了向人们宣扬“无政府主义”思想,陈延年还主编了《工余》杂志。

    当时的留法学生中有众多有志之士,他们成立了各种社团用以探讨学术,以赵世炎、周恩来等人为首的学子就在各个社团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陈延年在和他们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形成了初步的了解

    说来奇怪,陈延年平日里是一个沉默内敛的人,话少安静,但每当大家在讨论问题出现歧义时,他就立即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但妙语连珠激情澎湃,甚至还会为了和别人争论出一个结果而不依不挠争到面红耳赤。

    对此陈延年的解释是:“原则问题容不得我们有半点马虎,我们应该向列宁看齐,在争论原则问题时如猛狮一般,直抒胸臆绝不敷衍。”由此可见陈延年是一个细致较真之人。

    寻道救国

    与志同道合之人畅谈理想和未来的日子是美好的,但好景不长,平静的日子就迎来了风暴。

    陈延年在留法期间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斗争:“二二八”求学运动、回里昂中法大学斗争、李鹤龄刺杀中国驻法公使陈箓。其中,回里昂中法大学斗争对陈延年的影响最为深远。

    1921年9月24日,里昂中法大学突然发布公告:只有具有文凭的学生才能在大学里继续深造,校方还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带够生活费并且通过入学考试

    里昂中法大学本无需文凭考试,校方突然发布的消息无疑将学生们逼入绝境。面对学生们的抗议,校方不知悔改,甚至勾结法国政府镇压学生,此次斗争以104名示威学生被强行遣送回国为结局。

    经过此次斗争,陈延年彻底看清了无政府主义思想隐藏在美好说辞下的虚伪,他狠下决心,干脆利索地与吴稚晖那些道貌岸然的无政府主义者决裂。

    在当时同为留法的学生中,赵世炎虽忙于建设共产主义却也感受到了陈延年的煎熬与改变,他在写予陈公培的信中直言陈延年可爱聪明,是难得的人才,再三请求陈公培与陈延年联络,积极引导陈延年。

    在赵世炎与陈公培的帮助下,陈延年深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此后他的的政治信仰发生根本变化,最终他决定加入青年团。在加入青年团后,为了更直观地明白共产党的本质,陈延年参加了1922年6月的“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大会。

    在成为执委后,为了回报组织的信任,陈延年更加努力地工作。凭借着早期的编辑经验,陈延年协助赵世炎编印了《少年》杂志。1922年冬天,陈延年如愿成为中共党员。

    1924年9月,回到上海的陈延年与周恩来等人居住在一起。如同当年初来上海求学一般,陈延年依然过着朴素的生活。

    一陋室、一床板、一竹席,一皮包、一毛毯、一被子,这就是陈延年的卧室,甚至那个破旧的黄色皮包便是陈延年的枕头。

    为了恪守“艰苦奋斗”的准则,陈延年还为自己定下了“六不”原则:“不闲游、不拍照、不看戏、不讲穿着、不下馆子、不谈私交”。

    清简的生活习惯使得陈延年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1924年10月,前往广州参加团粤区代表会议的陈延年以团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组织安排团粤区执委改组的工作内容。

    1925年1月,陈延年在广东执委会主席团内担任书记一职。

    工作期间,陈延年发掘了随处可见的人力车夫的潜在力量,为了把车夫们组织起来,让散落在各处的沙子汇集成为沙漠掀起风暴,陈延年虚心向车夫们学习拉黄包车,与车夫交流谈心,体验车夫们的生活。

    “工人与农民是最受资本帝国主义与军阀压迫的阶级,他们是最能革命的阶级。”这是陈延年早期在《民族革命与工农阶级》一文中发表的观点,由此可见,他从始至终都信任着工农群众。

    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陈延年身体力行。他同工人们一起参加活动,了解工人们的难处,指导工人们的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调查,陈延年很快就掌握了车夫们的基本情况,在对车夫剖析了阶级压迫的危害之后,车夫们很快就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帝国主义与军阀压迫,形成了一股在将来的广州起义中起到重大作用的力量。

    陈延年的行为加强了工农联盟、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到1927年3月,广东党组织共有9000多名党员,民族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团结意识在这个组织体现得淋漓尽致,陈延年也因此获得了“两广王”的称号。

    陈延年不仅重视工农群众的力量,他还建立了农民、妇女、青年运动委员会来保障各个群体的利益,对于革命武装这件事,陈延年也十分看重。

    为了培养军事干部以堪大任,陈延年和周恩来在商议之后做下选派一批党团到黄埔军校学习的决定。

    1924年到1925年期间,陈延年先是协助周恩来组建了铁甲车队,任命徐成章为队长,后来他又建立了以叶挺为团长的独立团,如愿掌握了革命武装。

    1925年6月19日,在震惊世界的省港大罢工中陈延年也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此次罢工历时1年零4个月,在这漫长的一年多时间里,通过人民群众的不懈奋斗,有效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对于香港经济的统治,保障了广州的金融安全。

    意见分歧

    陈延年取得的成就应当是让陈独秀欣慰的,但是万万没想到,这对父子最后却产生了分歧。

    1926年1月,左派和右派的斗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为了对抗右派,陈延年、周恩来等人商定了具体的行动方针:“扩大左派,孤立中派,打击右派”,计划在国民党“二大”会议上重创右派。意外的是,这项方针遭到了陈独秀的反对。

    同年3月,新右派蒋介石自导自演了“中山舰事件”,突然向共产党发动袭击,打得共产党措手不及。面对蒋介石的挑衅,陈延年极力支持毛泽东提出的正面对抗蒋介石的主张,但没想到又遭到陈独秀和张国焘的强烈反对。

    在两个月后的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又提出“整理党务案”,旨在分裂国共合作,驱逐共产党员。

    面对国民党的步步紧逼,当时参加会议的共产党人义愤填膺,包括陈延年在内的绝大部分人都极力反对,但张国焘却采取强硬手段迫使共产党人接受。

    事已至此,国民党右派的反共意图已昭然若揭,但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却仍固执己见,一味地回避矛盾。面对陈独秀的错误主张,陈延年强烈抵制。

    在原则问题上坚决不让步的陈延年,在会议上面对自己的父亲,他仍尖锐指出陈独秀“不信任工农群众的力量,不敢与国民党作斗争,迟早将会把革命断送。”

    一语成谶,由于陈独秀等人接二连三地对国民党右派妥协退让,作出三次大让步,最终导致大革命失败。

    天妒英才

    以陈延年的才能,他本该做出更多更为伟大的成绩,奈何天妒英才,1927年6月26日,陈延年被国民党逮捕。

    为了营救陈延年,组织找到吴凯声,请求他以律师身份出面周旋。而另一方,陈独秀的好友汪孟邹找到了胡适帮忙,胡适又去找吴稚晖援助。

    彼时多方势力斡旋其中,为营救陈延年而奔走,奈何最终所托非人,陈延年的身份不幸暴露。

    吴稚晖得知陈延年的身份后立即将消息上报给蒋介石,甚至还给上海的警备司令杨虎写信,戳穿陈延年的身份。做完这些,吴稚晖还在报纸上颠倒黑白,直言应将陈延年杀之以绝后患。吴稚晖的所作所为彻底断送了陈延年的生路。

    得知陈延年的身份后,杨虎为了从陈延年口中撬出中共党组织的秘密,对陈延年无所不用其极,各种酷刑施加其身,可陈延年宁死不屈,凭借着钢铁般顽强的意志,咬牙抵抗,坚决不吐露一丝一毫有关共产党的情报。

    1927年7月4日晚,陈延年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临死前刽子手喝令陈延年跪下,陈延年却傲然挺胸,一根脊梁顶天立地,决意站着赴死。

    行刑的士兵奈何不了陈延年,只好使用暴力强行将他按下,不想陈延年在士兵松手后又立即顽强地站起来。最后,陈延年被恼羞成怒的刽子手们按在地上以乱刀残忍杀害并分尸,尸体投入黄浦江中。

    年仅29岁的陈延年,便如此在上海慷慨就义。

    陈延年少年时期曾说过:“危险乃意中事亦分内事,仁人志士求此机会作光荣牺牲而不可得,有何恐怖可言。”过去的话语预兆了而今的结局,或许这句话就是陈延年为自己谱写的颂歌。

    泰山之重,鸿毛之轻,陈延年显然属于前者。他的事迹被众多人铭记于心,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毛泽东曾感慨陈延年道:“在人才稀缺的中国,尤其是共产党内,陈延年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这句话无疑肯定了陈延年一生所做的贡献。

    2009年9月,国家评选“为新中国成立作出杰出贡献的100位英雄人物”,陈延年位列其中。这荣誉实至名归,望不论过去多久,大家都能记得他的付出与铮铮傲骨。

    陈延年的墓位就位于上海市龙华革命公墓内,盼春风有心,为其告知一声如今中国殷盛繁华,以慰英灵。

    单字解释: 陈 延 年 为 救 国 赴 法 留 学 强 烈 抵 制 父 亲 错 误 主 张 岁 慷 慨 就 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