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粟裕开会,宋时轮为什么有怨气?资历深并不是主因

    2023.03.27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作者:武陟东旭

    1948年9月12日,山东曲阜,济南战役前夕,在华东野战军军事会议上,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10纵司令员宋时轮突然冒火,对代司令员粟裕说:“我无法完成你分配的任务……”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大家都在主动请战,抢挑重担,宋时轮为何有如此反应?

    再说了,宋时轮将军英勇善战,他指挥的10纵敢打敢拼,威名远扬,以至于在蒋军中流传这么一句话——“排炮不动,必是十纵”。

    这让不少人一头雾水,不知道什么缘故。

    接下来,更令人诧异一幕出现了:粟裕批评宋时轮,对方竟拂袖而去。

    【宋时轮(中)】

    1948年5月,陈毅到中野担任第一副司令,华野司令员的职务继续保留。

    此时,经过一年多的适应,由山野和华野两支来自不同地区的部队组成的华东野战军,已经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粟裕也在陈毅调任后担任代司令员。

    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吹响了辽沈战役的号角,打算“关门打狗”,将东北蒋军一锅端。

    与此同时,华野也不甘落后,打算攻克济南,把山东解放区连成一个整体。

    就在一天前,为了组织济南战役,粟裕刚刚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总指挥。

    济南是一座坚城,坐镇济南的又是悍将王耀武。

    因此,粟裕非常重视,把主攻济南的重任,交给了能征善战的宋时轮10纵。

    没想到,宋时轮却在会上“撂挑子”。那么,粟裕接下来会如何处理呢?

    【粟裕】

    宋时轮之所以在会上会有如此反应,有资历方面的原因。

    宋时轮和粟裕同岁,文武双全,16岁那年,他中学毕业后就到吴佩孚的军官教导团学校学习,又在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是黄埔第五期学员。

    而粟裕18岁才参军,而且南昌起义前没有上过军校。

    加入组织的时间,宋时轮也比粟裕早了半年。

    因为军事素质好,宋时轮1930年曾经担任红军学校第4分校校长,不少红军将领都可以说是他的学生。

    抗战爆发前,宋时轮先后担任红30军、红28军军长,这时候的粟裕是省军区司令员,但手下的部队还没有宋时轮多。

    抗战爆发后,粟裕是新四军支队副司令员,宋时轮担任支队司令员,比粟裕级别略高。

    解放战争开始后,宋时轮担任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协助陈毅司令员指挥了山东野战军的一系列战役战斗。

    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并后,粟裕负责华野的军事指挥,宋时轮担任10纵司令员,成了其下级。

    对于这一角色转换,有点不适应也是正常的。

    特别是1946年之后,华中野战军在苏中酣畅淋漓杀敌,威名远扬。山东野战军却在泗县、淮安一带阻击将军,默默无闻充当配角,没少流血流汗,功劳却是主要是华中野战军的。

    这一情绪在山东野战军的不少将领中都存在,如许世友、谭震林、王建安等。

    相对来说,陈毅资历较深,1923年就加入了组织,井冈山时期担任红1师党代表,地位仅次于毛、朱,是井冈山“三巨头”之一。

    这样的资历,陈毅担任华野司令员时,部下都服气。

    而战神粟裕天赋予异禀,战役指挥能力强,但他资历相对较浅,指挥作战还需要陈毅的支持。这也是陈毅调任中野时,粟裕向上级请求陈毅依旧担任华野司令员、自己代司令员的原因之一。

    此外,宋时轮前不久“背锅”,心有怨气。

    1947年7月,刘邓首长指挥中原野战军挺进大别山,由于是孤军深入,挺进中原之后,他们面临严峻的形势。

    华野为了减轻刘邓大军的压力,把宋时轮的10纵调到了山东的梁山附近,负责阻击蒋军整编第5师、第75师,以及整编第84师,不让敌人过陇海线。

    这项任务非常艰巨,敌人无论是哪个师,战斗力都比较强。

    尤其是邱清泉的整编第5师,清一色美式装备,乃蒋军五大主力之一,战斗力不容小视。

    1946年,邱清泉先是在淮南击败了我华东部队,后来在定陶让晋冀鲁豫野战军吃了不少苦头。

    【邱清泉】

    此后,邱清泉狂妄到了极点,忘记了自己是老几,宣称我军“逢五(五军)不战”。

    尽管如此,宋时轮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仍然带领部队奋勇杀敌,圆满完成阻击任务

    之后,邱清泉率部南下,只剩下吴化文的第84师还留在原地没动作。

    宋时轮根据战场上的情况变化,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消灭孤军84师。

    不料,邱清泉反应敏捷,一路向北杀来,妄图与吴华文联手,将10纵消灭在东平、黄河之间。

    得知情报,山东军区电令宋时轮急速渡黄河北撤,由于事发突然,撤退匆忙,部队伤亡1500多人,并且支前民工留在了黄河南岸。

    华野向延安作了报告,其中说到教训时,指出一个原因是因为10纵没有请示,将部队移至黄河北边。

    上级为此对宋时轮提出批评,措辞严厉。

    宋时轮感到委屈,便向华野首长解释,上级这才知晓宋时轮在其中的委屈,但没有及时就此事对宋时轮做解释。

    这多少让他有“替别人背锅”的感觉,心里有疙瘩也是正常的。

    而且,宋时轮将军是一位耿直较真的人。

    当年抗战在平西(在今天的北京门头沟、河北涞水交界一带)冀热察挺进军,因为冀东高志远的事,他就跟顶头上司萧克理论,还拍了桌子,有人还说直接拔了枪。

    【宋时轮】

    因为这事,宋时轮被派到延安抗大学习。

    早在红军大学学习时,他帮助老乡挑泥,宋时轮要求战友少放一点,好方便挑担,结果被曲解,说他认为劳动是“做苦役”,受到批评。

    宋时轮如果接受批评,事情也就过去了,但他很较真,非要说个清楚,结果被认为“态度顽固”。

    心里系着疙瘩,说话难免有情绪。

    除此之外,还有第三个原因,那就是10纵经过激战,损失严重。

    1948年6月,我军占领开封后,蒋氏不甘心失败,派区寿年兵团与邱清泉兵团欲夺回开封。

    华野决定集中优势兵力,消灭相对较弱的区寿年兵团。

    刚刚在上蔡打完阻击战的10纵,马不停蹄来到杞县东南约3.5公里的桃林岗村担任阻击邱清泉兵团东援的任务。

    邱清泉依托手中的先进武器,对10纵阵地进行猛烈攻击,把阵地夷为平地。

    但狂轰滥炸了五个昼夜,10纵纹丝不动,这就有了“排炮不动,必是十纵”的威名。

    这一威名殊为不易,是10纵官兵付出代价换来的。

    因此,在粟裕排兵布阵准备济南战役的时候,宋时轮的10纵又被委以重任,充当攻城的主力。

    【宋时轮与粟裕等在上海】

    得知这一安排,宋时轮心中的一股气爆发了。

    其实,他不是不敢打、不想打,而是认为10纵在桃林岗阻击战中损失太大,上级应该先给予补充。上述三个原因中,第三点是主要的。宋时轮参加革命多年,不能说他是因为一时的情绪而发火,更多的是出于对部队、对战役的焦虑。

    离场事件发生后,华野指挥部自然要向上级汇报。

    上级得知后很重视,要求撤职!

    接到延安的电令,粟裕很忧虑: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节骨眼上免掉宋时轮,这仗还怎么打?

    宋时轮是一名很能打的战将,到哪去找人来接替他?

    粟裕还从侧面了解到,宋时轮冒火另有隐情,情有可原。

    他一面和宋时轮谈心,进行沟通,一面给上级发报,请求暂缓免职。

    宋时轮离开会场之后,也冷静了下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粟裕做了检讨。

    【华野部队在济南攻城战斗中】

    在随后的济南战役中,宋时轮指挥的10纵表现抢眼,作为西线集团,他们从城西永镇门及普利门发起突击。

    将士们奋不顾身,连续炸掉城门外的鹿砦、地堡,顺利炸开永镇门,后续部队随即潮水一般攻入城门。

    在各纵队的努力下,只用8天时间,华野便击败了王耀武,攻克了固若金汤的山东的省会城市济南。

    “离场事件”只是一个小插曲,在之后的军事生涯中,宋时轮策马扬鞭,大放异彩。

    一个多月后,10纵在他的指挥下,马不停蹄参加淮海战役,之后的10纵兵强马壮,有近三万人马,兵力仅次于聂凤智的9纵,是淮海前线实力最雄厚的纵队。

    1949年2月华野整编,宋时轮众望所归,出任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司令员。当时他手握原华野的两大王牌:头号主力原叶飞的1纵(后成为20军,首任军长刘飞),以及胶东许世友带出来的9纵(后27军,首任军长聂凤智)。

    此外,还有两个军,可谓手握重兵。

    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宋时轮既是司令员又是政委,兵团下辖20军(军长为张翼翔)、26军(是原鲁中部队王建安的华野8纵的底子,首任军长是张仁初),还有27军(时任军长彭德清)。

    在朝鲜战场上,9兵团继续续写辉煌,长津湖战役中,担当主力正是三野的两大王牌20军、27军。

    单字解释: 粟 裕 开 会 宋 时 轮 为 什 么 有 怨 气 ? 资 历 深 并 不 是 主 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