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三峡“钉子户”张秉爱:全村搬迁就她不走,19年后结局令人唏嘘

    2023.11.04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经常会在新闻上听说有“钉子户”拒绝搬迁的事情。

    所谓钉子户,就是国家因为一些原因,要求全村人搬迁,可是少数的一些人在全村都搬走了之后还要赖在村里不搬。

    长江流域的钉子户

    有的是因为对国家的补助不满意,有的就是不想搬,不愿意配合国家的要求,总之这种人群都被称为钉子户。

    今天要说的一位钉子户名叫张秉爱,湖北人,三峡钉子户。当时三峡大坝工程修建时,全村人都搬走了,只有她始终不愿意搬走。

    为什么要让全村搬走呢,原因不为别的,正是当时一直提起却始终没有被实施的三峡大坝工程。

    众所周知,修建三峡大坝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防洪。

    长江流域因为支流太多,汛期过长的问题经常会发生洪涝灾害,而且雨季多,每当雨季来临的时候,都会导致干流和支流的水同时爆发。

    就像是一个蓄水池,蓄水池不够大,下了雨排不出去,就会导致爆发,而长江流域没有足够的泄洪能力。

    所以洪涝灾害多发,一直是人们的困扰。国家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可谓是劳心费力,可始终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

    终于最初由孙中山提出的三峡大坝工程在会议上通过,说干就干。首先要有专家组前去勘测,然后制定方案才能实行。

    在这之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干工程还要保证是在没有人住的情况下才行。而当时大坝周围还住着很多百姓,这也是一项大工程,要把他们安置好才能行。

    于是把这个任务安排给各个村子的村委会,让她们去协商调解,重要的是要把利害关系跟百姓们说清楚。

    当时没有多少文化的百姓们哪里懂这些,他们听得懵懵懂懂,大概只能听懂要让他们搬出村子而已。这可让事情一度十分艰难。

    于是,村委挨家挨户,将事情的好处弊端解释给百姓听,他们这才明白如果不搬走,有一天洪水来了就会把村子给淹没,到时候别说搬家,逃命都难了。

    过了一段时间后,事情终于有了起色。随之而来的是第一批百姓被顺利的转移到国家的安置处。

    这个时候,当村委来到张秉爱家里的时候,却遇到了大难题,那就是张秉爱不愿意搬走,十分不愿意。甚至是十分抵触。

    “秉爱”不可爱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要从张秉爱的生活说起。

    “秉爱”,秉字有把握拥有的意思,这个名字本身是希望拥有着爱生活,可以显然,张秉爱的人生并不像她的名字一样充满爱,反而令人同情。

    张秉爱的丈夫是一个残疾人,结婚后,育有两个孩子,她对现在的丈夫很不满意,也没有感情。是父母逼迫她嫁的,为的就是能让女儿从山上嫁到水边。

    因为水边的经济环境更好一些,为了这个,甚至棒打了女儿的姻缘。

    因为残疾,所以张秉爱和两个女儿的日常生活开销都压在了一个女人身上,而丈夫有心无力,什么重活都无法承担。

    虽然有的时候张秉爱的父母也会帮女儿干一些农活,但毕竟这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这种命运也给张秉爱带来了强烈的不安全感,长期的压力让她一直紧绷着神经。如今村委的一番话更是让她愣在了当场,为什么要搬出村子呢?

    搬出村子要靠什么过活呢?她既没有文化,也没有依靠,搬出村子,怎么养活上学的孩子。

    所以,她不愿意搬走。

    可是,搬不搬哪里是自己能说了算的,随着一户又一户的人搬走,村子里剩下的人越来越少。

    张秉爱熟悉的面孔也渐渐消失,有一些人可怜张秉爱,把自己在村里的土地留给了她,希望能帮到她。

    慢慢的,村里的人都陆续搬走了,张秉爱像一座孤岛一样屹立在这个小村子里。

    村委会隔三差五就会来劝说张秉爱,可是张秉爱像是吃了秤砣一样,就是不愿意,对于洪水会淹了村子这句话更是难以置信,这么大的村子怎么可能会被淹了呢?

    每次离开,都伴随着村委干部的长吁短叹,因为实在是撼动不了她的思想啊。

    执念使然

    随着江水的蔓延,村委不忍心看她们一家被淹没,于是再次向张秉爱提议,不愿意搬迁先后撤。至少能保住目前的房子,不然到时候淹了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张秉爱认为后撤的话,自己种田就不方便了,于是也不愿意,总之就是怎么样都不愿意。张秉爱也时常会自责没有给孩子好的生活,还要让他们起早贪黑去上学。

    可是纵然是这样,她还是不愿意搬走。

    在风雨飘摇中,张秉爱终于同意后撤,但面临的是山上没有水和电,根本无法正常生活。张秉爱又找到村委,在艰难之下拿到了一些补偿款,在山下买了一个窝棚。

    就这样,也算是告一段落,他们一家四口在这个窝棚里又生活了很多年。

    直到七年之后,张秉爱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她竟然同意了村委的调解。或许是在窝棚里的生活让她彻底妥协了,所以终于愿意搬走了。

    后来,顺利拿到了补偿款带着一家人盖了新房子,不知她是否也后悔,如果早点搬进去该多好,是不是要比多年的执着更好呢?

    其实对于张秉爱的遭遇确实让人很同情,张秉爱不愿意搬走也可以理解,一来她从未读过书,根本不懂得什么国家项目,利国利民的政策。

    她只知道要让全村搬走,她不愿意走,走了之后怎么养活家人呢。在村里还可以靠种地卖钱,没有了地,她又什么都不会干,怎么办呢?

    从大义的角度去想,搬走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国家也是为了人民好,当时那么多值钱的文物古迹都要让路,更别说小小的人了。

    二来就是出自对村子的情怀,住了一辈子的地方突然说不能住了,任谁也不能轻易接受。毕竟这是根,能轻易放弃根的人怎么能行呢?

    所以也只能说最后张秉爱还是想通了,也算是从泥潭中走了上岸,虽然过程艰辛,但是可喜可贺。

    后来对于张秉爱的事迹也被拍成了纪录片,也算是时代的一个缩影了。

    单字解释: 三 峡 钉 子 户 张 秉 爱 全 村 搬 迁 就 她 不 走 年 后 结 局 令 人 唏 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