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927年一场战斗后,敌军长意外宣布放走俘虏,我军一上将得以脱身

    2023.10.2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27年一场战斗后,敌军长意外宣布放走俘虏,我军一上将得以脱身

    1927年,萧克被俘,他已经抱定了牺牲的信念,谁知道被俘的第八天,奇迹出现了,一个国军连长打开牢门,对他说道:“你们可以走了。”

    萧克一脸诧异,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敌人又说一遍,萧克这次听清楚了,但是他并没有挪动脚步,认为这是敌人的奸计。

    “让你们走还不走,难道等我们长官变卦,一个个将你们砍头?”敌连长说道。

    萧克一听,这才招呼同志们起身,满腹狐疑地走出监狱之后,他们还在担心敌人是不是设下了什么圈套。

    蒋介石对军阀的“宽容”是有传统的。

    桂系曾经三次反蒋,偏偏李宗仁和白崇禧不但啥事没有,一个后来当了“代总统”,一个当上了“国防部长”。唐生智也曾三次跟蒋介石兵戎相见,但也平安无事,受到重用,南京保卫战还让他掌握兵权。

    道理也简单,蒋介石跟这些军阀只是利益之争,不是信仰和价值观冲突。

    反之,对于共产党人,蒋介石非但不大度,而是非常残忍。一旦抓到共产党人,如果劝降不成,肯定要痛下杀手。方志敏、吉鸿昌、杨开慧等无数共产党人,就是死在国民党的屠刀之下。

    既然如此,萧克为何会被释放?这里面有没有阴谋?

    萧克是开国上将,但是他资格很老,1926年就是中国共产党员了。入党的时间,比彭德怀和贺龙元帅都早。他跟林彪一样,都是黄埔四期生,二人进步速度相似,同年入党,都在叶挺独立团担任连长。后来被授予大将的粟裕,在这个时候职务也只是排长。

    南昌起义之后,林彪、粟裕运气比较好,他们跟着朱老总转战湘南和江西,后来上了井冈山。而萧克也正是在南昌起义失败后,也分散行动,并不那么幸运,被敌人抓住,还坐了牢。

    他是如何被俘的?

    1927年南昌起义时,萧克在24师71团4连担任连长。

    开国将帅大多是南方人,湖南出生的占了相当的比例。萧克是湖南嘉禾人,出身贫苦,十分仇恨旧制度。

    南方的革命如火如荼,萧克动了心。1926年,师范学校毕业的萧克告诉父亲,想要出去参加革命。得知他的想法,父亲连连摇头说“不行”。

    在旧中国,男孩是家里的顶梁柱。父母的愿望就是让萧克在当地找个地方教书,然后娶妻生子,传宗接代,维持这个家。萧克说服不了父亲,只能悄悄出走。

    1926年初,19岁的他只身来到革命中心广州,在国民政府军委会宪兵教练所就读。该教练所后来被并到了黄埔,萧克于是就跟林彪一道,成了黄埔四期的学生。

    在去黄埔之前,萧克已经学了不少军事知识,作为一个师范毕业生,他的理解能力显然要比很多人强。在军校,教官对他很欣赏,有时候还让他给大家在课堂上做演讲,在操练中做示范。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萧克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24师当了连长。该师的师长,正是北伐名将叶挺。而萧克的同学林彪,这时候也到了叶挺的部队,职务是见习排长。

    这样看起来,萧克和林彪虽然都是黄埔四期生,虽然同一年入党,似乎起点比林彪稍微高一点。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向曾经是同一个阵线的共产党人高高举起屠刀,全国一片白色恐怖。对此,我党果断进行反击,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很多共产党员参加,包括萧克、林彪。

    起义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宣告失败,队伍分散突围。林彪跟着朱德和陈毅,萧克的命运却出现转折。

    在起义中,萧克表现神勇,他身先士卒,带着战士奋勇杀敌,在南昌市松柏巷与三倍于自己的敌人,进行了时间长达2小时的激烈巷战。萧克和战士们越战越勇,打得敌人心惊胆战,丧失斗志,得举手投降。

    可惜的是,之后这支部队的命运却充满坎坷,几乎全军覆没。

    由于形势危急,南昌起义之后的部队分散向东,其中一路由贺龙、叶挺率领开向广东。在广东丰顺,这支部队遭遇粤军阻击。贺龙和叶挺的部队名义上有3个师,其实只有5000人。而粤军陈济棠部和薛岳部却有15000余人,他们在广东以逸待劳,具备天时地利。

    从兵力上看,我军只有敌人的三分之一,而且鞍马劳顿。这一战,对我军来说,注定是凶多吉少。偏偏在交战前,时任24师副师长的欧震部临阵倒戈,成为压垮我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欧震来自于粤军系统,他不是党员,革命意志并不坚决。关键时刻,他动摇了。在这之前,发生了10师师长蔡廷锴部叛离事件,叶挺、贺龙等领导人震惊之余,决定吸取教训,对起义队伍中的非党员军官加以提防,避免再发生类似蔡廷拉队伍叛离的情况。

    此时,聂荣臻提出了一个建议,认为24师中的两名将领欧震和古勋铭靠不住。叶挺觉得有道理,就把原来是团长的欧震和古勋铭,提拔为24师副师长和参谋长。这其实是明升暗降,变相削夺他们的兵权。

    但叶挺忘了,很多军官都是二人死党,他们跟这些人已经建立牢不可破的关系,短期内无法割断。因此,欧震依然叛变,还悄悄拉走了自己很多旧部。

    这让起义部队雪上加霜,一战减员1.25万人,损失将近三分之一。

    萧克所在的连队,在汤坑一战中也出现重大伤亡,减员过半。他们一路苦苦寻找上级,却没有任何线索。为了躲避敌人搜捕,萧克和战士脱去军装,得以逃过敌人的追捕。

    从此萧克与大部队失联,成为一支只有百十人的孤军。在凛冽的寒风中,萧克和战友漫无目地向南前行。

    路上,到处都是国民党军队的哨卡,大街上到处张贴着处决共产党人的布告。行军中的他们带着伤痕,饥饿和寒冷折磨着他们,大家的心情沉重。

    这天,一个战士捡到了一张报纸,上面写着“叶挺、贺龙被俘,执行枪决,江西、湖南和广东的红军已经被消灭。”

    看到这里,大家的步履更加沉重。萧克笑着鼓励大家:“报纸都是造谣,不要相信;黑暗是暂时的,曙光就要出现。”在他的鼓励下,战友们增强了信心,步伐变得更加坚定。

    后来,萧克带领部队辗转到了红区海陆丰一带,途中又遭保安队伏击。要说保安队的地方部队,本是乌合之众,根本不是他们对手。但是经过多日战斗,萧克他们手中没有了多少弹药,枪支成为摆设,所以部队很快被打散。

    最后,萧克一看身边,只剩下他和两个排长,还有号兵、勤务兵,一共只剩下几十号人。

    这时候,国民党到处在通缉,他们不敢进村,只好躲在附近山上,连温饱都无法维持,基本失去战斗力。

    这天清晨,他们从山上下来,想进村弄点吃的。老百姓对他们挺同情,给了他们一些干粮,这次出行收获满满。

    他们还没有出村就发现了大批敌军,一共有几百号人,个个荷枪实弹,将村子包围。这时候的他们想反抗,枪里没有子弹,想奔跑但是脚下无力,只能略作抵抗后,便无奈束手就擒。

    之后,敌人把萧克等人带到了汕头,带进一个戒备森严的大院。萧克一看觉得这地方非同寻常,他悄悄向一个小兵打听:“这是什么地方?”

    “这里是第13师司令部,没看到那个大个子吗?那是我们司令。”

    关进去之后,萧克做好了思想准备,打算在敌人审问的时候进行斗争。可一连几天,竟然没有人提审,也没有人搜身。

    第五天头上,一个当官的将他们一个个叫出去,问“谁是共产党?”当然,谁也不愿意承认,敌人也并没有拷打。

    问到萧克的时候,他回答说: “我是小兵。”

    “看你像个当官的。”对方不相信。

    萧克一笑说:“你猜对了,我是司务长,被你们抓来的。”

    “你撒谎!”军官拿起萧克的手说:“这手指上都是老茧,分明是打枪留下的,你至少是个连长。”

    “你说是连长就是连长。”萧克说。听萧克这样回答,军官如获至宝,赶紧回去请功。萧克心里一紧,心说完了,敌人肯定要杀他。

    死倒不可怕,只是自己才二十出头,不甘心在没有看到革命胜利之前就倒下。

    到了第二天,一个军官过来了,脸上没有杀气,却充满温和。

    “你们可以走了。”

    “真的吗?”一个战士问。

    “你们要感谢我们军长,是他要放你们的。”

    这时候,萧克才知道,他们的军长是李济深。

    李济深是黄埔军校的副校长,萧克是他的学生。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此人跟蒋介石政见不和,看不惯的所作所为。

    因为跟蒋介石作对,曾经三次被“永远开除党籍”,最终李济深还是选择投奔光明,成为政协副主席,这是后话。

    萧克和战士们离开大院,来到街头,只见很多释放的俘虏,他们大都是起义失败的我党官兵,一共有一两千。

    随后,萧克搭船去了广州,之后在那里找到党组织,继续自己的革命生涯,直到革命成功,成为开国上将。

    参考文献:陈冠任《战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传奇将领纪实》

    单字解释: 年 一 场 战 斗 后 敌 军 长 意 外 宣 布 放 走 俘 虏 我 军 一 上 将 得 以 脱 身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