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非挂帅出征,把台湾战役主帅粟裕调东北干嘛?

    2024.01.12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随着粟裕于1983年将毛泽东主席给他写的一封信公开,并将这封信送给中央文献研究室,同时作了说明,人们才知道抗美援朝最初成立东北边防军的时候,中央要的是粟裕担任司令员兼政委,要的是粟裕执行抗美援朝“新任务”。而随着档案材料的进一步公开,人们才知道毛泽东主席曾先后三电要粟裕赴任,并还让陈毅亲自转达。这些足见毛泽东主席最初内定的是粟裕挂帅出征抗美援朝。

    然而,近些年来也有一些人提出了不同的声音。认为东北边防军只是兵团级,东北边防军不等同于志愿军,粟裕即便赴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兼政委,也不一定是志愿军司令兼政委。他的级别和威望不够,不可能挂帅出征抗美援朝,等等。

    针对上述东北边防军研究出现的一些偏颇和误传,帅克将就此问题作一专门的系列探讨,以正视听。今天我们探讨第一个问题:如果不是挂帅出征抗美援朝,把台湾战役主帅粟裕从大东南调往大东北去干嘛?高岗兼任不就足够了吗?

    根据公开的档案资料,从上海战役结束后不久,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于1949年6月21日,即明确电示粟裕“准备占领台湾”。7月中旬,三野前委解除了宋时轮9兵团担负的淞沪警备任务,专门抽出来进行渡海登岛训练,为遂行台湾战役做准备。

    随着台湾战役准备的不断深入,随着对渡海登岛作战艰巨性复杂性认识的不断加深,粟裕筹划的台湾战役作战方案不断调整。最大兵力时,仅陆军便达到16个军。不仅三野兵力全部参加,还有其他野战军的4个军也要加入。考虑到台湾战役规模巨大,已经成为全国全军的重大战略行动,粟裕于1950年6月专门向中央建议:“派刘伯承或林彪主持台湾战役,而他作为华东军区领导人则全力协助”。对粟裕信任有加的毛泽东主席没有采纳粟裕的建议,他郑重明确:“解放台湾之战仍由粟裕指挥”。

    此时,纵观我国整个国际和周边安全环境,由于有比三大战役规模还大不少的台湾战役,故战略的重中之重自然便是台海方向。而在这一最主要的战略方向,主席又指令粟裕坐镇,专司规模空前的台湾战役的准备与指挥,足见主席对粟裕的倚重与信任。

    然而,就在主席明确台湾战役仍由粟裕指挥之后没有多久,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悍然派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企图以武力干涉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朝鲜半岛爆发的战争,以及美军介入台海出现的这一新形势,使得我国际和周边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7月7日和10日,根据毛泽东主席指示,周恩来总理先后两次召开国防会议,讨论朝鲜局势与我国的国防安全问题。会议决定,抽调战略预备队4个军以及配属的炮兵、空军等部队共25.5万人,组成东北边防军。其主要任务是保卫东北边防,并在必要的情况下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

    透过这两次会议,特别是作出的成立东北边防军这一重大战略决定 ,表明此时我国的战略方向实施了新的重大调整。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审时度势,决定将解放台湾的时间推迟,将主要战略方向由东南转向东北。

    为适应这一战略变化,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对主要战略方向的挂帅人选进行了新的遴选与调整,将台湾战役主帅粟裕从东南派往东北,担纲东北边防军司令兼政委之职。

    我们说,把一个台湾战役的主帅突然间从大东南调往大东北,并且粟裕本人又从未在大东北打过仗,甚至从未到过。按说,战略预备队主要由四野部队组成,由林彪兼任东北边防军司令政委最为合适。如再往下一个层级,肖劲光这样的资深名将也不是不可以。但为何却独独把粟裕调任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兼政委呢?我们无法猜度毛泽东主席的内心到底是怎样考虑的。但有这样几点肯定是少不了的:

    其一,必须是有高超指挥艺术之人。毕竟是与世界头号强敌作战,这种较量政治性战略性极强,容不得有半点闪失。这就要求必须选派我军最会打仗之人。

    其二,必须是有大兵团作战经验之人。与所谓的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其规模显然小不了。这就要求必须选派具备大兵团作战指挥经验之人。

    其三,必须是敢打硬仗恶仗之人。我与世界头号强敌综合实力对比差距太大。战争的残酷性、剧烈性可想而知。这就要求必须选派善打硬仗恶仗之人。

    其四,必须是保持备战状态最好之人。毕竟是立国之战,容不得试错与出师不利,容不得疏于战阵。这就要求必须选派备战状态最好之人。

    对照这几条,能够入围挂帅的并没有两三个人,相对来讲是比较容易聚焦的。仅就指挥大兵团作战而言,此前指挥过50万军队以上的高级将领仅只林彪、粟裕两人。而就保持备战最好状态之人,没有人超过粟裕,因为他一直在筹划和准备着台湾战役。

    通过这样分析,我们便似乎找到了毛泽东主席决定把粟裕从大东南派往大东北,从台湾战役主帅改为东北边防军主帅的基本逻辑和答案了。

    有人说,主席和中央军委让粟裕当的只是东北边防军司令兼政委,而非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没有赴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高岗不也是临时兼任了东北边防军司令和政委了吗?

    其实,这种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难道把一个台湾战役主帅从大东南调往大东北,仅仅就是让他管管东北边防军吗?显然调粟裕过去最核心的目的是应对战略不测,是应对随时爆发的战事。如果仅是建设和管理东北边防军,高岗的资历和能力便足够。但若论打仗,那便是另一个概念了,只能是派粟裕这样的一代战将前往。

    另外,在粟裕未到任之前,高岗一直急得不行,一再催促中央军委要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赶紧赴任,称自己实在有些吃不消。这同样也可佐证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与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完全不同,这是一个完全为了应对朝鲜半岛战事,准备与美军大打的一个特殊战略形势下的特殊岗位与特殊职务。

    下一篇文章,主要讲一下粟裕如果不是抗美援朝挂帅第一人选,主席三电要求粟裕赴任并要陈毅转达干嘛?不就是看重粟裕能打吗?

    单字解释: 非 挂 帅 出 征 把 台 湾 战 役 主 帅 粟 裕 调 东 北 干 嘛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