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2军31师深入敌后,退路被截断,师长:都脱险了师部再撤

    2023.08.24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引言

    在第五次战役的撤退阶段,志愿军的很多部队都面临着两翼暴露、后路被断的险境。除了180师,突围最艰难的当属12军31师。第二阶段,12军打得非常坚决,前插的速度很快。其中,91团甚至已经推进到三七线附近。

    当彭德怀下达撤退的命令后,这个团却陷入了敌人三个师的围追堵截中。与此同时,31师的主力也被美军分割(两翼的27军和朝鲜人民军已经撤退)。经过激烈地讨论后,赵兰田师长做了最后的决定:只有部队都脱险了,师部才会撤退。

    部队底蕴强大,专打硬仗

    12军是志愿军3兵团的头等主力部队,前身是中原野战军六纵。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几乎打遍了中野的硬仗。在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过程中,正是六纵不畏牺牲、强渡汝河,确保了整个刘邓大军的安全。踏上朝鲜战场后,他们又和15军共同在上甘岭谱写了一篇悲壮的史诗。

    此次战役(第二阶段),12军随着九兵团一起战斗。其中,31师的91团一直深入到150公里外的三七线以南地区。另外,12军还有个绝佳的机会再次歼灭一个美军团级作战单位(唯一的一次在长津湖战役)。

    当时,34师和35师在自隐里将美二师23团的两个营和法国营包围。然而,35师在之前的战斗中伤亡不小,34师的100团也已经向南继续进攻了。军长曾绍山曾向兵团请示:留下31师,共同歼灭这股美军。很可惜,兵团要执行志司继续向南进攻的命令,没有同意。最终,曾绍山决定只用34师的两个团主攻,35师负责堵截。

    尽管12军的将士打得很坚决,可火力对比太悬殊。在飞机和重炮的掩护下,美军和法国营还是逃出了包围圈。此役战果:俘敌200多人,击毁汽车、坦克200多辆。基本可以肯定,以12军这种战斗力,如果留下31师,这支团级建制的作战单位大概率会被歼灭。需要说明的是:这三个营的士兵全部都是在砥平里之战中死扛志愿军的主力!

    91团与军、师部失联,转战六日安全回归

    在整个第五次战役里,12军31师91团是打得最远的部队。然而,这也为他们撤退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当整个志愿军都在撤退时,91团还在策划着新的进攻。因为,他们的电台被打坏了,与军、师部均失去了联系。

    赵兰田师长非常着急,他将作战处的副处长派了出去:不管多么艰难,也要把撤退的命令送到91团。历经重重困难,91团接到了师部的指令。但是,他们也已经被两个美军师和一个南朝鲜师包围了。为了减轻91团的压力,赵兰田命令93团尽最大可能阻击美军。同时,他和政委刘渲共同决定:只有91团脱险了,师部才会撤退。

    由于美军的收缩速度太快,91团已经无法按照师部的计划路线突围。团长李长林当机立断,出奇不意地带着战士们先向东南方向前行,接着绕路再向北,逃出敌战区。

    可以说,李长林的这次突围堪称“神迹”。他不但没有丢掉一名伤员、没有丢掉任何重要的设备,还不断阻击数倍于己的敌人。战士们靠着吃野菜、挖草根,转战六日突出重围。更神奇的是:91团在突围时还俘获了100多名敌人。当李长林带着1000多名军衣破碎、精疲力竭的战士找到师长赵兰田时,两人抱在一起大哭……

    结语

    第五次战役的撤退阶段,志愿军出现了种种问题。不过,对于12军31师的赵兰田师长和李长林团长来说,却是一次创造奇迹的过程。赵兰田死守不撤退,为李长林赢得了时间;李长林有勇有谋,在极端不利的环境下,完整地把91团带回。两人共同为12军,这支能打硬仗的部队又添加了一枚“勋章”。

    单字解释: 军 师 深 入 敌 后 退 路 被 截 断 师 长 都 脱 险 了 师 部 再 撤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