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却丢掉了海安,我军是如何认识这场胜利的?

    2024.01.22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46年6月蒋介石下令,对我军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也就是这个月李默庵被任命为徐州绥署第一绥靖区司令员。

    由于华东解放区就在蒋介石的眼皮子地下,因此这一年7月国民党军集中了58个整编旅46万人向华东解放区发动猛烈进攻,其中李默庵指挥第一绥靖区5个整编师10万人发起对苏中解放区的进攻。为了应对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1945年11月原苏中地区部队组建华中野战军,下辖六、七、八、九四个纵队,总兵力4.6万人,粟裕任野战军司令。

    双方实力基本上不成正比,事实上苏中战役之前,党中央考虑实际情况,认为粟裕应该放弃苏中解放区,跳转外线作战,避免正面与精锐国民党军作战,而粟裕考虑到苏中地区为老解放区,有很好的基础,建议在苏中地区再打几场作战,再跳转外线作战,党中央后来同意了粟裕的建议,可提出建议很容易,如何执行这一战略,却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儿。

    李默庵作为国民党军之中的一员将领,并不是那么容易对付,在战役初期,李默庵就集中两个整编师,不顾一切的向海安方向推进,按照他的话说,就是不要理会沿途中零星部队的阻击,积极寻找粟裕的主力决战,而粟裕则谨遵中央的指示,以机动灵活的战术,牢牢的牵制着国民党军,虽然李默庵前期占有的优势相当大,却始终找不到粟裕主力决战。

    整个苏中战役,李默庵在极端的时间里,就损失了五个整编旅5.3万人,后来就此离开了一线作战指挥,不过事实上后来又不少人认为,粟裕在苏中战役中,虽然歼灭了一半的敌军,可也丢失了如皋、海安,丢失了苏中解放区,整体上来看,我军还是吃亏比较多,那么在当时那个环境下,我军是如何认识苏中战役的伟大胜利的呢?

    事实上就在苏中战役以后不久,国民党军就宣称这次作战的“伟大胜利”,而且早我军内部,也有不少声音流传出来,说我们虽然是在军事上胜利了,但是在战略上却是失败了。

    1946年8月31日,就在苏中战役结束当天,粟裕召开华中野战军排以上干部作战会议,并做了《四十五天自卫战简述》的报告,详细地讲述了有关苏中战役的经验。

    特别是针对一条,即“在军事上胜利了,但是在战略上却是失败”重点进行了讲述,粟裕认为革命的战略指导原则要求我们不要轻易放弃要地,但更要保存有生力量,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大家知道,如果我们死守海安,敌人以七个师的优势兵力,集中在狭小的正面向海安进攻,即或我们能守住海安但不能歼灭敌人,而在海安一点拼消耗,把有生力量消耗了,那么海安仍旧要放弃的。那样,就与我们主动撤出大不相同,正中敌人的毒计。

    “谁保存的有生力量,谁就会胜利,谁消耗或丧失了有声力量,谁就会失败”

    后来9月25日,粟裕再一次做《苏中战役报告》其中有关苏中战役的分析,和这一次的报告中的观点基本相同。

    事实上,粟裕对于战役的把控,以及对战场形势的转变,与中央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早在苏中战役结束之前,即第七次战役之前,党中央就曾下发专电,表扬苏中战役华中野战军的表现,并提出希望全军都能学习苏中战役中华中野战军的经验,也标志着党中央对于苏中七战七捷的战果,是最为认可的。

    说起来在苏中战役之前,我军对于同优势国民党军,特别是配备有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作战时存有疑虑的,毕竟双方的实力差距摆在那里,但苏中战役第一战,就打掉了敌人引以为傲的整编八十三师一个团,也也证明我军在战略战术上,是完全能够同优势敌人较量的。中共中央机关在9月18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社论,其中将苏中战役与定陶战役、中原突围,形容为我军的三大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南方战线的扭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单字解释: 苏 中 战 役 七 战 七 捷 却 丢 掉 了 海 安 我 军 是 如 何 认 识 这 场 胜 利 的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