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东晋桓温先后三次北伐,为何全部失败?

    2023.06.2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晋室南迁后,有不少人发起过北伐的战争,比如祖逖、桓温、刘裕等。关于祖逖、刘裕北伐的事迹,之前已经写过不少文章,今天着重介绍一下桓温的北伐。桓温谯国桓氏,娶晋明帝之女南康公主为妻。桓温“姿貌甚伟”,深通韬略,是东晋王朝的才俊,一度把持东晋的朝政,甚至妄图加九锡。那么,桓温的北伐为何会失败呢?

    一、首次出兵

    桓温崛起后,一直想要北伐,但总是被朝廷拒绝,因为东晋朝廷担心桓温日后难以控制。然而东晋朝廷倚重的殷浩,却屡战屡败,引发了朝野的不满。桓温利用这个机会,上书废殷浩为庶人,然后掌控了朝廷大权。354年二月,桓温率领四万军队,从江陵出发,由淅川直趋武关,目标直指割据关中地区的前秦。

    桓温屡战屡胜,擒获了前秦的荆州刺史郭敬。前秦皇帝苻健闻讯,遣派他的长子苻苌、弟弟苻雄(苻坚的父亲)领兵五万,在尧柳城、愁思堆抵御。可他们根本不是桓温的对手,桓温率军直抵灞上。然而,桓温却未能攻取长安,“收三千余口而还”。这次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后勤问题,桓温本想收割关中的麦子,但苻健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战略,导致“温众大饥”。

    二、进军洛阳

    356年二月,桓温上表要求东晋朝廷迁都洛阳,但遭到了拒绝。之后,桓温被任命为征讨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诸军事,“委以专征之任”,于是他开始了第二次北伐的准备。同年七月,桓温从江陵出兵北上,他这次的目标是羌人首领姚襄。当时,姚襄率军围攻洛阳,他听说桓温前来,于是撤离洛阳城,在伊水之北驻扎。

    这年八月,桓温也抵达了伊水,他摆下了阵势后,亲自披甲上阵督战。东晋军队久经沙场,作战十分英勇,姚襄的乌合之众根本无法抵抗。桓温虽然占据了洛阳,但他的这次北伐仍然不算成功。因为他只得到了一座孤城而已,当地的百姓根本不愿归附东晋,反而扶老携幼去投奔姚襄。总而言之,这次北伐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不久后,洛阳就丢失了。

    三、兵败枋头

    通过两次北伐,桓温已经树立起了巨大的政治威望,他想再接再厉,用第三次北伐的胜利为自己赢得更高的位置。于是在369年,桓温亲率五万大军,发起了第三次北伐,这次的对手是前燕。出兵前,郗超建议桓温要么速战速决,直击前燕国都邺城,要么坚守河道,控制漕运,储蓄粮食,到明年夏天再继续进,但是桓温没有采纳郗超的建议。

    此时,前燕名将慕容垂率领八万大军前来迎战,前秦也派来了援军。战场的形势已经对东晋非常不利了,但桓温依然没有退兵,一直耗到了九月。由于天旱无水,他只能“焚舟步退”。与此同时,慕容垂率八千骑兵追击,双方“战于襄邑,温军败绩,死者三万人”。这次北伐,是桓温在战略、战术上的完败。

    参考资料:1.《资治通鉴》;2.《晋书》

    单字解释: 东 晋 桓 温 先 后 三 次 北 伐 为 何 全 部 失 败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