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二战右岸乌克兰战役,分割围歼成为苏军打击重点,特点是连续进攻

    2023.06.2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发生于1943年12月24日至1944年4月17日的右岸乌克兰战役,是二战苏德战争苏军在1944年发动十次大反攻行动中的第二次战役。与其它各场战役不同,这次战役苏军动用了5个方面军的强大兵力,在冬春两季连续作战,对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实施了分割围歼,完成了把战线推进到苏联与罗马尼亚边境线上的目标。

    01右岸乌克兰战役的形成

    1943年底,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失利后,所谓第聂伯河的东方堡垒防线又被苏军突破,曼施坦因的南线集团不得不退守到右岸乌克兰地域以拖延战争进程。

    但是,曼施坦因的防守区域非常不利,一方面,苏军已经在基辅和彼得罗夫斯克建立了两个登陆场,德军仅仅在两个登陆场之间的突出部占据着一个叫切尔卡瑟突出部的地段,兵力匮乏不说,还缺乏防御纵深和依托。另一方面,苏军乌克兰4个方面军的主力外加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作支援,共有260多万部队,火炮近3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000多辆形成了战略打击力量上的优势。而德军两个集团军群的总兵力虽然仍有接近180万人,但防御战线太长,兵力分散,后方补给困难。

    一方面,就苏德战场外部态势来看,1943年底1944年初,同盟国的形势越来越好。11月底召开的德黑兰会议给东西战场共同打击轴心国定了调子,苏美英三国的总体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都超过了德国和日本,1944年夏季盟军开辟第二战场已经水到渠成。在这个有利形势下,苏军和斯大林就想打出一系列漂亮的反攻战斗,来配合盟军的登陆行动。

    另一方面,从苏德战场内部态势来看,不仅苏军的武装部队得到加强,后备军和民兵游击队也非常壮大。尤其经过两年的战场洗礼,苏军的指挥队伍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坦克和装甲打击力量逐渐在抵消德军的装甲打击优势。因此,1943年12月中旬,苏军最高统帅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在认真分析国内外战争形势的基础上,部署了在1944年展开战略大反攻的任务和要求。

    从这个层面讲,右岸乌克兰战役作为1944年斯大林十次反攻的第二场战斗意义重大。由于苏军制订的冬春战斗计划是消灭南北两个战场的侧翼德军,以便春季把战线推进到国境线上,所以,苏军采取了先打两头再打中间的战略,会议还没结束,南线右岸乌克兰战役的战斗就展开了。

    02右岸乌克兰战役的经过

    右岸乌克兰战役看似苏军强大,派出了5个方面军223万兵力,有162个步兵师、12个骑兵师、43个航空兵师、19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以及11个坦克旅,配备的武器包括火炮和迫击炮28654门,坦克和自行火炮2015辆,作战飞机2600架。但战斗经过却非常复杂,前前后后打了大小战役9次,时间跨度也有4个来月。

    苏军之所以打得这么辛苦,就是因为德军一直将乌克兰的资源和粮仓作为补给重点,宁可放弃北线也要固守南线。为此,苏军统帅部专门派出了两员大将来协调几个方面军的作战,朱可夫负责协调乌克兰第1第2方面军,华西列夫斯基负责协调第3第4方面军的指挥,同时派出两位统帅部代表协调一场战役,这在苏德战争史上也是比较少见的。

    战斗共分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出各个战役时间段。

    第一阶段是冬季战斗,时间为1943年12月24日到1944年2月底。主要战斗任务是粉碎德军在右岸乌克兰的防御,解放基辅州,收复乌克兰重要工业区。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了5场战役,分别为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战役、基洛夫格勒战役、科尔松-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罗夫诺-卢茨克战役和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战役。这一阶段的战斗共击溃德军38个师,占到德军在南线的41%兵力,为把德军撵出苏联境内创造了侧翼进攻的条件。

    第二阶段春季战斗,时间为1944年3月4日到4月17日。主要战斗任务是重创德军南线两个重兵集团,把战线推进到国境线上。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了4场战役,分别为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夫策战役、乌曼博托沙尼战役、别列兹涅戈瓦-斯尼吉廖夫战役和敖德萨战役。这阶段战斗重创了德军的装甲部队,使德军几个精锐山地师受到严重损失,同时,也完全打击了罗马尼亚军队的信心,把战线推进到了边境地带。

    从这个层面讲,右岸乌克兰战役彻底打破了德军想依托南线提供稳定补给的幻想,不仅夺回了乌克兰富饶的土地和资源,还为苏军组建新的进攻集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兵力,重要的是完成了把德军撵到边境线上的任务。

    03右岸乌克兰战役的影响及重要意义

    右岸乌克兰战役在苏德战争中的影响深远,尤其是苏军大将瓦图京在这次战役中的牺牲,对苏军损失较大。但就其对战争进程的影响和深远意义远不止这些。

    首先,右岸乌克兰战役使德军以守为攻的想法落空。本来,曼施坦因想用机动防御应对苏军的正面进攻,目的是用德军的快速机动拖垮苏军,但他的想法与德军统帅部死守不退的要求发生分歧,最终德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曼施坦因也被解除了兵权。

    其次,右岸乌克兰战役为苏军先两头再中央的反攻战略创造了条件。当右岸乌克兰战役打得正欢的时候,斯大林和苏军统帅部在3月份就着手部署了巴格拉季昂行动的准备工作。一方面,乌克兰的战斗使德军误将苏军的夏季战役方向仍然放在南线,不仅将中央集团军群的一部分部队派到了南线,还准备以克里米亚为基地进行重点防御。另一方面,苏军先两头再中央的反攻战略,使南线两个德军重兵集团无暇它顾,客观上减轻了苏军在发动白俄罗斯战役期间的侧翼压力。

    第三,右岸乌克兰战役,宣告苏德战场南线战事告一段落。这场战役苏军共歼灭德军南线两个集团军群10个师又1个旅,德军59个师受损达一半或四分之三,苏军向西前进了250到450公里,并在喀尔巴阡山一带切断了德军的战略防线。至此,德军在南线除17军固守在克里米亚外,其它防线全部退守到了苏联与罗马尼亚边境一线。

    总结:右岸乌克兰战役,是苏军使用多个方面军同时对德军实施分割围歼的一次战斗,也是苏军在冬春两季连续发动进攻的战役。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使南线的战斗从国内推进到了边境,还在于为德军屡立战功的南线集团从此处于退却和防守的境地,苏德战场形势真正出现了一边倒的局面。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朱可夫:回忆与思考》《曼施坦因:失去的胜利》

    精彩推荐:二战巴格拉季昂行动,苏军与诺曼底登陆遥相呼应,两个战场一盘棋

    二战冬季风暴行动,曼施坦因第48装甲军的最大努力,进攻打成防御

    二战莫斯科战役,快速打击遭遇梯次防御,苏军多重防线拖垮闪击战

    二战勒热夫战役,苏军和朱可夫为何要实施火星计划?战场形势所迫

    单字解释: 二 战 右 岸 乌 克 兰 战 役 分 割 围 歼 成 为 苏 军 打 击 重 点 特 点 是 连 续 进 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