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49年南京刚解放,一阔太找到35军驻地:我是陈修良,找你们军政委

    2022.07.25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前言

    1977年,著名画家陈逸飞和魏景山根据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为背景,一起创作出了一幅引起无数人共鸣的油画《攻占总统府》。画面里,在漫天的战火和硝烟中,解放军战士们登上总统府楼顶,升起红旗,并庄严地向红旗行注目礼。这标志着蒋家王朝的彻底覆灭和新中国的美好开始。

    33年后,画家李斌重构了《攻占总统府》这个经典的画面,并改名为《424晴空万里·南京1949》。从重构的画面中可以看到,楼顶上的解放军战士们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身穿不同服装的人。站在最前排的是一位身穿白色旗袍的女子,她与一名解放军指挥官握着手,而原本硝烟弥漫的背景也变成了一派祥和的画面。

    那个站在最前排、身穿白色旗袍的女子是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陈修良,她也是中共南京市委的第一位女书记。在她之前的八任市委书记大多牺牲在了这条隐蔽的战线上,足见当时南京的斗争形势有多严峻。尽管如此,陈修良毅然接过命令在南京建立起了党的地下情报网,为解放南京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修良走上革命道路

    1907年,陈修良出生在宁波的一个富庶家庭,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商人。但不幸的是,由于父亲去世得早,家族中不少亲人觊觎家产多次前来闹事,被逼无奈下,陈修良的母亲带着两个女儿离开了陈家。

    尽管生活不再像之前衣食无忧,但在母亲的供养下,陈修良得以继续留在学校学习。1922年,年仅15岁的她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了宁波女子师范学校。期间,《中国青年》等一系列进步书刊的发行对陈修良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她也因此逐渐坚定了心中的理想和信仰,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宁波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期间,陈修良因姣好的容颜和优秀的学习成绩,成为了校花般的存在。同时,她也因写得一手好字,成为了著名书法老师沙孟海的学生。在沙孟海的指导下,陈修良的书法得到了很大提高。

    可惜的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陈修良并没有继续在书法领域有所发展,她毅然一头扎进危险重重的革命工作中,成长为了一代传奇的红色女特工。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陈修良最终走上革命道路,与沙孟海也有很大的关系。沙孟海的两个弟弟都是当时有名的学生领袖,在沙孟海老师的关系下,陈修良和他的两个弟弟沙文汉、沙文威的关系十分亲密。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陈修良和沙文汉、沙文威兄弟俩一起参加了这次的运动。大革命期间,陈修良的工作能力深受任弼时同志的肯定和称赞,并安排她担任了向警予的秘书。后在向警予的介绍下,陈修良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全国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中,党的地下工作遭到了严重破坏,尤其在上海的党中央更是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同年,陈修良被派往苏联进入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深造。

    1930年回国后,陈修良便在上海开展地下工作,曾经历过地下党组织发展最黑暗的困难时期。随着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全民族统一战线建立,陈修良奉命成为上海党组织的一员,与其他同志一起恢复上海地下党。当时,沙文汉也在上海工作,两人有了更多交集,感情也随之升温,两年后,陈修良与沙文汉结为革命伉俪,一同走上了革命道路。

    上海地下党恢复后,向延安送去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为党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决定发展党在其他省份的地下组织,并任命陈修良为负责人。为了促进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发展,陈修良与各界知名人士深入交流,传达党的革命思想理念,发展了大量秘密党员,使得党的情报工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抗日战争期间,陈修良与沙文汉一起为党的革命工作四处奔走,为此,他们甚至忍痛将女儿拜托给人抚养。抗日战争胜利之际,陈修良收到了一份新的任命,她被任命为中共南京市委书记。

    陈修良深知,革命工作还没结束,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而她作为红色特工的真正的传奇人生也才刚刚拉开序幕。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的较量随之开始。当时,南京是国民党的心脏,这座有着96万人口的城市,仅国民党的军政人员就有11万之多,入编在册的警察近万人。蒋介石曾自信地称南京是一座“铁桶一样的城市”。只要能扼住南京,那就相当于扼住了国民党的命脉。

    党组织将在南京开展地下党的工作交给了陈修良负责,足以看出陈修良的工作能力和党对她的信任。身为一名女同志,虽然身板柔弱,但她忠诚、有胆识、也有丰富的经验,这是十分难得的。

    从1927年蒋介石第一次制造白色恐怖,实行所谓的“清党”以来,我党在南京的地下组织已经先后八次被破坏,八任市委书记壮烈牺牲。在南京,几乎很难找到一名地下党员。陈修良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在南京开展地下工作,还要在国民党的心脏上插上一刀,难度可想而知。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地下党组织开始恢复,组建了一支大约共有220多名地下党员的队伍,他们被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上。蒋介石为严防地下党渗透,更是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个人。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党员的工作很难展开,取得的成效也很微弱。

    1946年4月,陈修良准备赶往南京负责组建党的地下工作,沙文汉亲自将妻子送至长江边上。夫妇两人明白,南京险象环生,但此次任务重大,陈修良已经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临别前,她对丈夫感慨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沙文汉强行压下心中的不舍与担忧,当即作诗赠给妻子:

    “男儿一世当横行,巾帼岂无翻海鲸?欲得虎子须入走,如今虎穴是南京!”

    1946年春,陈修良抵达南京后,秘密召开了一次有关地下党的重要会议。参会的人员只有五人,分别是:陈修良书记,刘峰副书记,朱启鸾、方休、王明远三名委员。由于形势严峻,经过反复权衡,会议的最终地址定在了磨盘街45号,这是个隐蔽的小院。

    会上,陈修良向与会人员传达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关于“重建南京地下党组织”的重要指示,大家认真听取了这一发言,并对未来地下工作的开展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南京秘密工作期间,陈修良扮作阔太张太太,住在中共南京市委委员朱启銮家里,之后,她又当起了别人的“姑妈”,住进了中共地下党员柏焱和柯秀珍家中。繁忙的工作几乎压榨了她所有的时间。

    当时,尽管南京跟上海距离很近,但陈修良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回家看望女儿。一次,当她到上海工作,顺路回家看望女儿时,却发现女儿已经不认识自己了。离开前还不到3岁的女儿已经长成了一个8岁的小女孩。

    她看到身穿旗袍戴着眼镜的陈修良后,用上海话,一脸天真地问道:“你是谁?来找谁呀?你是家里新来的保姆?”

    听着女儿稚嫩的声音,陈修良顿时泪如雨下,她慈爱地看着女儿,哽咽地说道:“我是你的妈妈呀。”

    女儿愣了一下后,当即高兴地大叫起来:“你是我妈妈,我有妈妈了,我有妈妈了。”

    陈修良回家看了看女儿,待了片刻后,便匆匆告别,再次回到了南京继续工作。陈修良担任市委书记后,先后成立了学委、工委等各个组织,向国民党的各个军政机构深入渗透。在陈修良的指挥下,南京地下党连成一片,构成了严密的情报网,地下党组织成员见缝插针地跟敌人周旋、斗争。

    根据我党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南京地下党订立了十六字工作方针,即“长期埋伏、隐蔽精干、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在陈修良的领导下,南京地下党的斗争也越发趋于成熟,并有了应对危机的能力。除此之外,她还十分重视对党员的教育,即使有人被捕,也不会有人背叛革命,足以看出陈修良在从事地下工作时的能力。

    地下党要做到“像酵母菌在面粉里一样,只看见面团发起来而看不见酵母菌的存在”。这是我党在总结多年血与泪的教训后得出的。陈修良也是这样组建队伍的。

    打入南京国民党各个军政机构中的地下党员都有着较高的文化程度,他们深深地融入到了群众中,始终跟群众站在一起,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赖。也正因如此,在蒋介石“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一个”的疯狂挥刀下,南京地下党还能坚持到解放,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6年,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和平协定,发起内战。南京城内尽管一片和平,但却暗流涌动,各界民众对蒋介石发起内战的决定十分不满。同年12月,北平的学生率先举行了抗议游行的示威活动,很快,南京的大学生也深受鼓舞,群情激愤。

    陈修良感知到这一变化后,立即命令“学委”行动起来,组织学生参加游行示威活动,但同时,她也强调要特别注意国民党方面的反应,保证学生安全。

    内战发生后,国统区内物价飞涨,市场一片混乱,人民的生活一团糟,越来越多的人吃不饱、穿不暖。就连有国民党背景的大学教授都叫苦不迭:“全国的教员和学生,衣服不能御寒,吃食没有营养,住处不蔽风雨,实验室也不能开,图书馆也没有书可看。”

    一时间,反饥饿、反内战成为了国统区人民的共同心声。中共中央经过深思熟虑,要求组织一次规模浩大的学生运动,由南京率先开始,向全国各大城市辐射。

    接到命令后,陈修良立即传达了相关指示,并强调了斗争方法:

    “第一,尽量把反饥饿、反内战两个口号巧妙地结合起来;第二,在斗争中尽量不暴露党的组织,不提政治色彩过于浓的口号;第三,尽量利用各种合法的机会,各种宣传形式,如标语、口号、歌曲、活报剧等。尽量团结多数,特别是团结教授,争取工人和居民的支持。同时要注意国民党政府的反动分子的镇压和破坏。”

    这次的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开展得十分成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引起了极为广泛的影响。

    此后三年时间里,南京市委在陈修良的领导下继续发展,地下党的情报网络已经覆盖国民党三军、警察队伍、保密局、国防部、电话局等各个机要部门,就连专为蒋介石接线的部门都已经被我党的同志们成功渗入了进去。此后,国民党的军事情报,包括兵力部署、作战计划和人员调动等信息源源不断地被送往延安,为我党在与国民党军的作战中抢占了先机。

    陈士榘曾对陈修良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在陈修良这位巾帼英雄的热情与坦诚及其出色的工作和领导下,在解放南京的伟大战斗中,南京地下党和各界人民群众,展示了高超的斗争艺术,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何克希:陈修良同志,我们正在找你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向全体解放军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百万雄狮准备渡过长江,直取南京。

    面对势不可当的解放军,蒋介石天真地认为可以凭借长江天险将解放军阻拦在长江以北。为此,蒋介石多次召开军事会议,部署作战兵力。除此之外,蒋介石还下达了一项密令,若南京失守,要将南京城内的一切重要设施全部炸毁。

    此后,在蒋介石的指示下,敌方展开了疯狂的破坏行动。但每一次的破坏行动都遭到了我党的全力斗争,最终没能取得预想中的效果。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陈修良的先见。

    在解放军计划直捣南京之际,陈修良经过实地调研,决定成立“警察运动委员会”,并先后从各个委员会中抽调出一批骨干。这些地下党员争取了大量的警察力量,加强了我党在南京城内的力量,有力保护了包括自来水厂、火车、轮渡、栈桥等基础设施的安全。此外,还为我党贡献了五艘巡逻舰,为解放军横渡长江的作战计划作出了贡献。

    就这样,在南京市委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南京城内并没有遭到很大的破坏,各个机关的工作也井然有序。

    与此同时,陈修良也收到了一个新的任务:筹集渡江船只。原来,为阻止解放军横渡长江作战,早在3月份开始,国民党便已经开始封锁江面,并将江面上的所有船只、不论大小全都赶进了内河。解放军的渡江作战计划遇到了无船可用的难题。

    为了完成这一紧急任务,陈修良立即作出部署,根据中共中央的命令,在4月23日下午,即解放军第35军抵达江北浦口之际,将筹集到的所有船只开到了浦口。第二天凌晨4时许,35军大约1.5万人利用这些船只全部完成渡江,并一举夺取了南京,将红旗插上了总统府的楼顶,宣告蒋家王朝的覆灭。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之际,陈修良兴奋不已,写下了激动人心的新闻稿:

    “第二、第三野战军,根据毛主席、朱总司令命令,奋勇出击,横渡长江,敌军望风披靡,南京全部解放……”

    南京解放后,城内还留有许多国民党特务、各个帮派力量等,这些人都掌握有一定的攻击力量,一旦这些人勾结起来,将对南京城内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为此,35军驻扎在南京城内,负责城内人民群众的安全。一天,一辆吉普车停在了35军的驻地前,车门打开,下来一位身穿旗袍的约莫有40岁的女士,径直向军部驻地走去。哨兵见状,急忙拦下她,严肃地说道:“女士,这里是军事重地,请您留步。如果有事情,您需要先接受我们的盘查。”

    这名女士一脸淡定地回应道:“我是陈修良,我找你们军政委何克希,只要他听到陈修良这个名字,就一定会来的。”

    哨兵将信将疑地汇报给了何克希。果然,没一会儿,哨兵便看到政委急冲冲地向军部门口走来,边走边高兴地喊道:“修良同志呀,你可终于来了。南京解放了,我们胜利了。我们正在找你呢,这次能顺利打下南京多亏了你,我们要好好感谢你呀。”

    至此,陈修良终于结束了自己在隐蔽战线上的工作,光明正大地走到了阳光下,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单字解释: 年 南 京 刚 解 放 一 阔 太 找 到 军 驻 地 我 是 陈 修 良 找 你 们 军 政 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