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毛主席批评外交部:我们是中国人,不要照搬西方的规矩

    2023.07.01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在建国初期,毛主席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要出席很多外事活动,让毛主席很反感。

    为什么呢?因为国际外交礼仪有很多规矩,比如外国使节递交国书时,必须要毛主席亲自迎接,而且必须要穿黑色的制服和黑色的皮鞋,这就让毛主席很不舒服了。

    毛主席一般喜欢穿灰色或黄色的衣服,穿的鞋平时都是布鞋,就是有皮鞋也不是黑色的,现在让他穿上黑色的衣服和黑色的皮鞋,自然很不习惯。

    有一次,波兰驻华大使要来递交国书,毛主席就换上了黑色的中山装和黑色的皮鞋,从菊香书屋往勤政殿走。

    在路上,毛主席的皮鞋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陪同他的秘书叶子龙就笑着说:“主席穿黑皮鞋走起路来,还放音乐呢!”

    没想到,毛主席却很生气,说:“这是什么鬼皮鞋,咔嚓、咔嚓的,真难听!”

    毛主席到达勤政殿的时候,周总理和聂荣臻已经在那里等着了,说波兰大使一会儿就到,还给毛主席说了一下要注意的事项。

    果然,不一会儿,波兰大使的车就到了,军乐队开始奏乐,周总理和聂荣臻出去迎接,把波兰大使接到旁边的一个房间,让他们先整理一下东西,然后在正厅里见面。

    波兰大使整理完后,到了正厅,向毛主席宣读了国书,并把国书递交给毛主席,毛主席也发表了欢迎致辞。

    这一套程序结束后,毛主席和周总理带着大使去了东会议室,聂荣臻带着波兰大使的随行人员去了西会议室,会谈结束后,周总理又和聂荣臻把他们送了出去。

    等客人走后,毛主席有点不耐烦,对叶子龙说:“我接见个大使,还要周总理、聂荣臻陪同,有这个必要吗?搞得规格太高了,也太繁琐、太复杂。大使递国书,我站着听他宣读,还要讲客套话、致欢迎辞,这都是些形式,我们不要全学西方国家那一套礼仪,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参考西方国家的礼仪,但不要照搬。

    “要求我穿黑制服、黑皮鞋接见外国大使递交国书,我就穿这一次,再也不穿了!我就穿灰色的中山装、黄皮鞋,我就不相信,我这样的穿着外宾就不见我了,就认为我们怠慢他们了!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礼节,只要着装整洁、大方、美观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穿黑制服、黑皮鞋呢?”

    最后,毛主席又让叶子龙去传达一下,外交部要重新制定一套外交礼仪,尽量简化程序,不要照搬西方的规矩,要体现出中国人自己的规矩。

    后来,经过外交部的研究讨论,规定毛主席在接见外宾时,在穿着上不作要求,可以自由着装,而且,外国大使递交国书时,不需要现场宣读,毛主席也不用致欢迎辞,更不需要周总理等人陪同。

    这就是毛主席比别人伟大的地方,即使是同样伟大的周总理,在很多事情上面也要尽量学习西方的规矩,遵守西方人制定的规则,但是,只有毛主席敢明确提出,西方人的规矩可以借鉴,但不要照搬,要制定出中国人自己的规矩!

    这还只是在外交礼仪上,在领海面积上,毛主席的硬气更加让人佩服!

    在1958年之前,按照国际上的惯例,一个国家的领海宽度一般是3海里,在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也是采用的这个宽度。

    但是,到了1958年,毛主席在炮轰金门时,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国政府许可,不得进入中国领海及其上空。”

    这个声明一出,立刻引起了国际上的普遍质疑,尤其是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都强烈反对中国把领海宽度定得这么宽。

    但是,毛主席没有理会,说西方人制定的规矩,不一定就是合理的,更不是圣旨,我们是一个海洋大国,要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规矩。

    其实,西方人制定的“3海里”的规矩,是因为早期的大炮射程就是3海里,再远了也没用,但是,现在的大炮射程已经达到了12海里,还死守着3海里的规矩,就是墨守成规了。

    在毛主席的坚持下,其他国家虽然还在口头上抗议,但他们的海军再也不敢进入中国沿海12海里之内了。

    到了后来,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也都开始采用12海里的领海宽度,因为他们发现,这个宽度对他们也是有利的。

    这就是毛主席的伟大,从来不向西方人制定的规矩低头,而是主张发出中国人自己的声音,谁的规矩更好,就要听谁的!

    (参考资料:《在毛主席身边二十年》《毛泽东国际交往录》《毛泽东中南海外交风云》)

    单字解释: 毛 主 席 批 评 外 交 部 我 们 是 中 国 人 不 要 照 搬 西 方 的 规 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