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6万东北军挺进敌后,1年扩军15万,不到3年家底败光

    2023.03.3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于学忠戎装照

    1939年1月,国民党第3集团军司令于学忠被任命为鲁苏游击战区司令,负责指挥部队在长江以北、津浦铁路以东、老黄河以南的广大区域开展游击战。这游击战区的建制虽然低于正面战场的战区,却高于集团军,因此于学忠此番名义上是升迁了,也获得了横跨山东、江苏两省的广阔地盘,可喜可贺!

    ▲于学忠是张学良爱将

    鲁苏游击战区司令仅控制鲁南一地

    但于学忠从接到命令后,直到3月份才带领自己麾下的第51军、第57军等部前往设在山东安丘的战区总部上任。作为出身东北军的杂牌将领,当年少帅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时他又是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蒋介石怎么会有好事照顾他呢?这次名为升迁,实际上麾下却未增加一兵一卒,连鲁苏战区司令部也是由原来的集团军总司令直接改组而成。

    虽然名义上指挥山东、苏北、苏中等广阔区域,但这些地方从全面抗战爆发之初就被日寇侵占,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线都已被日寇占领,他能够掌握的不过是些山区县城和乡村地区罢了。更何况,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兼任江苏省主席,又出身中央军,早已将苏北、苏中视作禁脔,根本不让于学忠插手;山东黄河以北部分又被划给了鹿忠麟的冀察游击战区,于学忠实际掌握的仅鲁南一地而已。

    ▲东北军装备一直不差

    初到山东就扩军3个师

    但于学忠毕竟手握2个军的重兵,当初少帅张学良被扣押,暂代其职务的第57军军长王以哲又被暗杀,于学忠作为张的爱将,接手了东北军大部分装备补给,还有最精锐的第51军和第57军等部,都是久经战火考验的精锐。此番挺进敌后,日寇又暂时无暇顾及敌后战场,正好给了于学忠发展的机会,他收拢鲁南地方武装,迅速扩编了3个师和3个游击纵队,由自己直接指挥,使麾下鲁苏战区的总兵力超过15万人。

    从1939年9月开始,于学忠指挥这些部队与八路军山东纵队合作,频繁对日寇位于泰安、临城、徐州等地的据点实施攻击,仅在泰山一带就先后歼敌300余人,破坏铁路桥梁13座、铁道13公里,炸毁军用列车等4列。但随着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蒋介石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尽管于学忠不愿同室操戈,但其麾下第51军、第57军部分反动军官却不断与八路军发生冲突。

    ▲日寇出兵扫荡

    遭日寇打击拉拢,兵力折损大半

    进入1940年后,日寇开始将注意力转向敌后战场,并将于学忠的基本部队第51军和他的战区总部视为重要目标,不断发动袭击,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周复、鲁苏战区政治部中将主任周复、副官处少将处长魏凤韶、党政分会军务处少将处长张庆澍、第113师少将参谋长张植桴、鲁西游击司令朱世勤等高级将领先后阵亡,第113师副师长韩子乾、副师长潘国屏被日军俘虏。

    9月,第57军军长嫪澄流企图率部投降日寇,虽然被部下及时发现制止,但该军番号还是被蒋介石下令撤销,所属第111师、112师改由战区总部直辖。1942年8月,第111师主力发动起义,投靠了八路军;1943年1月,鲁苏战区所属吴化文新编第4师、省保安第1师等部投敌;半年后,第112师副师长荣子恒在其父、伪河北省省长荣臻策动下投日,其部下也大批跟随。

    ▲荣子恒

    至此,于学忠苦心经营多年集聚的力量基本消耗殆尽,再也无力维持鲁南游击区,被迫于1943年7月下达了放弃鲁南、全军向皖北转移的命令。此前,苏北的韩德勤由于在黄桥一带与新四军搞摩擦,麾下主力损失殆尽,最后也撤往皖北,鲁苏战区因仅存的部队也撤至安徽而名存实亡。1944年5月,蒋介石明令裁撤该战区,所属部队分别编入河南、陕西的第1战区和大别山一带的第5战区。

    ▲八路军在鲁南敌后坚持

    单字解释: 万 东 北 军 挺 进 敌 后 年 扩 军 万 不 到 年 家 底 败 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