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22个团攻桂军2个团,为何没打赢?陈毅坦然向部属认错

    2024.04.25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作者:东旭

    22比2的敌我兵力比,在战争史上都很少见到,而且占优势的一方居然失利了,那就更加罕见了。

    解放战争初期的泗县之战,山东野战军22个团没有拿下敌人2个团把守的泗县城,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战例。

    1946年夏天,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创造辉煌,苏中连战连胜,全军士气高涨。

    看到老战友连创佳绩,山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也坐不住了,考虑在淮北打两场胜仗,好策应粟裕,逆转整个局势。经过仔细分析之后,陈毅计划以20多个团,歼灭泗县的守军。

    陈毅

    鲁南和淮北那么多地方,陈毅为何偏偏选择攻打泗县?

    因为当时其他各路敌军,如桂军和薛岳部均齐头并进,相隔只有10公里左右,他们可以相互策应,无法下手。

    只有泗县城驻守的桂系第7军两个团,算是孤军,怎么看都是“软柿子”。

    但是,华中分局张鼎丞、邓子恢等负责人却给陈毅泼了冷水,他们认为此案的胜算不大。

    理由很简单,守卫泗县的敌人,是桂军,广西兵。

    广西民风彪悍,桂军号称狼兵,战斗力强。

    而泗县守敌桂系172师,又是桂军中的精华,隶属于“钢军”第7军。

    抗战时期,第7军表现不俗,让日军吃了不少苦头。

    解放战争开始后,172师成了我军难啃的一根“硬骨头”。7月中旬,蒋军对淮北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之后,该师乘长驱直入,连下三城,气焰嚣张。

    总之,桂军在蒋军中是另类的,不可轻敌。

    因此,7月30日,张鼎丞、邓子恢给陈毅去电表示,桂军是硬骨头,击溃可以,击败难度很大,建议避开桂军,寻找战斗力较弱的蒋军嫡系部队作战。

    然而,山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和参谋长宋时轮商量之后,认为取胜把握很大。

    7月31日,陈宋联名给总部和刘、邓,以及邓子恢、张鼎丞、粟裕发电,再次阐述理由,表达必胜信念。

    这时候,山东野战军内部有人提出了质疑。

    8师师长何以祥告诉陈毅,从7月25日开始,淮北连日大雨,暴雨倾盆,这时候如果攻城,甚为不利。

    这一建议,引起山东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多位同志的重视。

    他们认为,在连日阴雨、指战员疲困的条件下,攻城打桂系过于草率。

    可是,有一名军分区干部向陈毅和宋时轮保证说,根据侦察兵的反馈,“泗城外壕水深不过膝”,打仗不会受太大影响。(《陈毅传》)

    而当时总部给各野战军下的命令是,各野战军必须尽快攻城拔寨,取得明显战绩:“南线三军,立即出击津浦线”,北线的部队,要“有所斩获,夺取三路四城”。

    也就是说,山东野战军不打桂系的话,就必须打别的蒋军,没有别的选项。

    经过反复权衡,陈、宋还是认为,打别的蒋军难度更大。

    “蒋军那边,一共8个整旅紧靠在一起,他们离徐州的距离不到20公里,而且各部的间隔不到5公里。”

    一旦开战,彼此增援很快,只能击溃不可能将他们歼灭。而桂系虽然有4个团,却很分散,分布在灵璧、泗县、五河3处,距离在40公里左右。

    开战的话,他们还在增援路上,胜负已经见分晓了。

    即使援兵来了,也不会同时来,因为我军兵力优势明显,正好来个围城打援,一箭双雕。

    于是,8月2日陈毅和宋时轮给总部发电,报告在5日这一天将攻打泗县。

    宋时轮

    对于陈毅、宋时轮寻歼桂系的部署,总部没有否定,也没有肯定,只是说:“凡只能击溃不能歼灭的仗,尽量不要打……过于急躁之意见并不恰当。”

    对于这份复电,陈毅和宋时轮认为,总部的意思是生怕他们急躁,只要是慎重作出的计划,就可以实施。

    对于此战,粟裕也是赞成的,他还向总部力陈在内线作战的优点,表示可以在外线牵制敌人。

    1946年8月4日,总部致电陈毅、宋时轮谈了四个问题,其中第四个问题是“攻泗结果如何?”

    这就是说,总部已经认可了陈宋的作战方案。

    在电报中,主席同意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在完成胶济路作战任务后,前往淮北,协助攻打泗县。

    总部的电报,坚定了陈宋的信心,也使得攻打泗县的战斗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桂系第7军172师虽然很厉害,但是我军总共投入了22个团,城中守敌只有2个团,22打2,闭着眼也能取胜。

    《陈毅传》写道:山野领导人认为,“以多胜少,应当是有绝对把握的。”

    然而,此战还是失利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出在老天身上。

    当时正值淮北雨季,泗县降雨量尤其大,对部队的行军作战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师长何以祥就提出过这样的疑虑,后来不幸应验。

    8月7日午夜零时,我军从城东、西、北三个方向同时进攻,泗县战斗就此打响。参战部队除了8师,还有7师和2纵和9纵。

    攻城任务主要由8师执行,其余部队承担的任务是协助攻城,或者监视敌人。

    前面说过,8师俗称“老8师”是一支王牌部队,山野头号主力。

    尽管天气不好,指战员士气高昂,作战勇敢。

    何以祥(左)

    开战不到15分钟,特务营1连就从北面撕开一个缺口,攻入城内。

    可是,2连却因为导火索受潮,无法爆破,没有随之攻入,让别处的敌人前来增援,堵住了缺口。

    1连遭遇敌人围攻,只剩下40余人。

    黎明时分,山野两个营从西北门突入,但攻进去之后,遭到敌军围攻,伤亡重大。

    我军选择在夜间发动攻击,是因为桂军虽然作风强悍,但是不擅长夜战。

    天亮之后,桂军精神大振,集中炮火、飞机对我入城部队进行打击,战斗惨烈。

    入城部队虽然打退敌人十几次反扑,但自身伤亡很大,“阵地地面积水都被鲜血染红!”(何以祥回忆)

    第8师不得不投入3个营的预备队,接替损失重大的2个营,但依旧难以改变危局,无法取得进展。

    北门主攻失利,城东和城西的攻击也未能奏效。

    时间来到8月8日凌晨2时,战斗已经持续26小时,但依旧呈胶着状态。

    陈毅收到了第8师战报:“进展缓慢,减员严重,弹药缺乏。”

    陈毅看过电文,表情凝重,“甚焦虑”。

    8月9日天亮之后,敌人援兵从五河赶来,被第7师据险击退。

    但是,更多的敌人马不停蹄向淮北运动。9日上午,战局突变,桂军主动进攻,攻势疯狂,并且一举占领了北城门楼。

    如此一来,8师入城部队的后路被彻底阶段,情况万分危急。

    而担负阻援任务的2纵、7师也没有能赶来增援,主要原因是被大水所阻。

    这时候,不是能不能消灭桂军,也不是能不能击溃桂军的问题,而是我攻城部队能不能全身而退、免遭厄运的问题了。

    面对前线接二连三的告急电报,陈毅和宋时轮十分焦灼,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他们都明白,是该到了撤退的时候,尽管做这样的决定很痛苦。

    8月9日夜,前指无奈下令第8师停止攻击:“因攻击泗城未能取得预期进展,我决放弃洒城攻击,主力撒出灵、泗以北地区……”

    撤出战斗的过程也是艰难的,桂军士气正旺,岂容我军从容撤走?

    担任殿后任务的部队,如23团在最后阶段,也出现了较大伤亡。

    无论如何,在午夜时分,我军全部撤出战斗。

    至此,历时两日三夜的泗县战斗拉上了帷幕。此战,我军共毙伤、俘虏敌人3000余名,但是我方也付出很大伤亡,仅8师伤亡就达2400余人,而且干部及骨干伤亡比例很高。

    其中,排长以上干部牺牲超过100人,其中团级干部4名。

    这样严重的一次失利,在英雄的老8师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此战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指挥方面,还有天气原因、误报军情、桂军实力等等。比如我军喝虽有22个团参战,但仅6个团直接攻城,在战斗中还了近半去打外围的据点。

    陈毅没有推诿,显示出了一位元帅的担当,把责任全揽到自己身上。

    陈毅不光是在上级面前担责,也有勇气对下级认错。

    1946年10月4日,陈毅给第8师师长和政委的一封信中,言辞诚恳地写道:“8月未打好,不是部队不好,也不是师旅团不行,更不是野战军参谋处不行,主要还是我这个统帅误判,犯了两个错误……我应以统帅身份承担所有,向指战员认错。”

    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讳疾忌医、逃避责任的是懦弱的;敢于言败,敢于认错的人才是强大的。

    陈毅勇于面对失利,才有了宿北、鲁南、孟良崮的大捷!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能成为名将,有人只能成为庸才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陈毅传》当代中国出版社

    单字解释: 个 团 攻 桂 军 个 团 为 何 没 打 赢 ? 陈 毅 坦 然 向 部 属 认 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