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陈赓与谭政:俩开国大将有哪些渊源传奇?大将排名陈靠后谭靠前?

    2023.01.3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说起开国第四大将陈赓与第五大将谭政,军迷们想必都十分熟悉。但对这两人之间有着怎样的渊源传奇,有着怎样的相知相交,相信不少人不甚了了。实际上,他俩的渊源传奇非常精彩。“唯楚有材,于斯唯盛”,“无湘不成军”,这些话套用在陈赓和谭政身上,非常贴切适合。这种贴切适合,主要基于这样几点:

    第一,陈赓与谭政:既是同乡、又是同窗、还是亲戚。

    陈赓与谭政两人都是湖南湘乡人,两家相距也就是五公里左右。陈赓出生于1903年2月,而谭政则是1906年6月。陈赓的祖上为湘军将领,谭政的祖上为书香之家。两家不仅从祖上起便多有往来,而且还是世交。即便到了陈赓和谭政这一辈,两家依然经常交往,这使得陈赓和谭政两人从很小开始,便有很多的接触。

    当时,谭政所在的南竹山村,办了一所远近极为有名的国民小学。所聘请的老师在当地都是很有名气的。于是,陈赓也慕名来到这所小学读书。这样,陈赓和谭政便从相交好友,进一步成为了同窗好友。在校期间,由于陈赓比谭政大几岁,所以他对谭政照顾有加,反过来谭政对陈赓敬重有加。

    陈赓与谭政的交好,还因一事而递增。初级小学毕业后没多久,谭政便与陈赓的四妹秋葵订婚。这门亲事在当时看来绝对是“门当户对”。又过几年,及至谭政长到18岁时,便与15岁的秋葵完婚。这样一来,陈赓与谭政不仅是同乡、同窗,更因陈赓成了谭政的“大舅哥”,而又多了一层亲戚的关系。

    第二,陈赓与谭政:一个军事一个政工,都有着各自领域的传奇。

    论起我军高级将领的传奇性,陈赓绝对榜上有名。这种传奇,主要是基于:

    一是陈赓党内的资历很老,1922年即入党,这个入党时间甚至早于好多开国元帅。

    二是陈赓是纯行伍出身,1916年他刚13岁时便投笔从军,编进湘军鲁涤平部第6团2营当兵。黄埔军校开办时,陈赓成为第一期学员,并在学校时便声名赫赫,成为著名的黄埔“三杰之一”。

    三是陈赓曾干过特科,这一特殊经历使他胆大心细、机敏睿智,期间陈赓曾营救过任弼时,帮助过关向应脱险。

    四是陈赓差一点便遭张国焘的毒手,长征后期陈赓被派往四方面军,受到张国焘的打压诬陷,最后幸得周恩来的接应才化险为夷。

    五是陈赓在抗战时率386旅大杀四方,驰援娘子关、设伏响堂铺、破击正太路,令日军闻风丧胆。

    六是陈赓在解放战争中大放异彩,刚开打时闻夏、同蒲、临浮三战三捷,受到中央军委通报表彰,陈(赓)谢(富治)集团鏖战中原独挡 一面,陈毅一度称陈赓是与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粟裕一同并进的第五个军事家。

    我们再看一下谭政。论起我军政工战线上的旗帜人物,谭政可以说是仅次于罗荣桓的第二个代表性人物。祖上的书香基因没少传承给谭政,这一点使他成为我军不可多得的大“秀才”。

    三湾改编时,谭政即是毛泽东主席的秘书,这也是有记载以来主席的第一任正式秘书。主席的《井冈山的斗争》,便是由谭政工工整整地抄写的。

    古田会议时,作为红四军军委秘书长的谭政,主席专门指派他参加了《古田会议》的筹备工作,谭政还参加了不少重要决议材料的研究起草工作。

    在向抗日战争转变时,谭政撰写的《关于红军中新的政治工作意见》,被中央加按语转发,称他的文章“对我军政治工作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转变,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延安抗战时期,谭政受中央委托研究起草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被认为是继“古田会议”后的又一“重要历史文献”。

    解放战争时期,作为东北野战军的政治部主任,谭政在东北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新式整军运动,这一运动不仅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其经验还向全军作了推广。

    第三,陈赓与谭政:分列开国大将第四第五,真有一个靠后一个靠前之说吗?

    根据档案史料记载,元帅和大将军衔是由中央书记处提名,政治局讨论决定的。这说明元帅和大将军衔的评定,其权威性严肃性是不容质疑的。

    不过,尽管过去了快七十年,还是有不少军迷们对大将的排名提出了仁者见仁式的看法。总的来看,对于陈赓位列大将第四名,没有什么疑议,反倒是认为名次有些靠后。或许军迷们在论起排名时总是不自觉地把战功因素加重,总是觉得在指挥打仗和建立战功方面,陈赓应该是仅次于粟裕排名第二的大将。这种观点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帅克觉得,1955年大授衔是我军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必须放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来思考,必须站在主席这个统帅的视角来体悟。

    我们看,除粟裕外排在陈赓前面的徐海东,他是被主席称为“对中国革命有过大功”之人,在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属于张国焘红四方面军系列的红25军军长徐海东,竟能毫不含糊地支持党中央和毛主席,竟能在中央红军“揭不开锅”的时候拿出7千家底大洋中的5千,这些动作绝非常人做得出。伟人过了二十年在大授衔时仍把这一问题看得很重,并在徐海东自认授大将军衔过高的情况下,仍授其大将军衔且排名第二,这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功过分明的一面。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

    至于黄克诚也排在陈赓的前面,从两人的任职经历上看,无论他们从红军时期,还是抗战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经历看,基本上不相上下。虽然指挥打仗和战功方面陈赓多于黄克诚,但与陈赓任副总长的现时职务相比,黄克诚任军委秘书长之职,显然给其排位加持了不少的分值。

    对于谭政排名开国大将第五,有的人觉得略微靠前了些,觉得肖劲光的排名应与谭政倒换。单从资历上讲,肖劲光的资历老于谭政。帅克觉得两人谁排在前面都可。但既然中央书记处最终这样排名,肯定有它的道理。要知道,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谭政排名靠前于肖劲光,便同元帅排名罗荣桓靠前于徐向前、聂荣臻如出一辙。还有就是,谭政时任总政第一副主任,而肖劲光时任海军司令员,这也应是排位考虑的一个重要现实因素。#开国将帅##帅克评史#

    单字解释: 陈 赓 与 谭 政 俩 开 国 大 将 有 哪 些 渊 源 传 奇 ? 大 将 排 名 陈 靠 后 谭 靠 前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