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民国首富盛宣怀:当年仅佣人就有二百七十七,今后世子孙家徒四壁

    2022.09.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前生浮躁千夫指,后世归宁几梦嗟。中华民国是辛亥革命之后建立的亚洲首个民主共和国,这成立的短短三十余年间,政权更迭,各方势力你来我往,兵荒马乱,热闹非凡,可谓乱世。

    虽昙花一现,然而整个民国时期却在中国的文化舞台上留下了令世人不可磨灭的记忆,如此热烈而深沉。如民国才子鲁迅先生般一身正气的铮铮铁骨,如乱世佳人林徽因和徐志摩般缠绵悱恻的爱恨情仇。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而民国首富盛宣怀子孙后代如今的下场却是令人唏嘘不已。最鼎盛时,民国首富盛宣怀当年仅佣人就有二百七十七人,今后世子孙却家徒四壁,十分落魄。

    说起民国时的经济体制与工业发展,盛宣怀先生实在是功不可没。民国时期,中国兴办了第一个现代铁厂,在盛宣怀的改良及领导下,一片欣欣向荣之势,而后相继对中国航运及其他手工行业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而积累了大笔丰厚的财富。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散尽家财,子孙一穷二白。盛宣怀的人生,可谓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千头万木春.

    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盛宣怀大抵便是如此。清道光二十四年,盛宣怀在江苏省出生,这是一个官僚主义的地主家庭,父亲与朝中官员来往密切,盛宣怀从小便耳濡目染,见识颇为广泛。

    1870年,清朝政府洋务运动的改革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盛宣怀天赐良机,入了清朝名臣李鸿章的眼,被招为幕僚,从此开启了他飞黄腾达的一生。

    洋务运动

    国运渐危风雨狂,谁能力挽一肩抗。清朝政府历经两次鸦片战争却屡战屡败,太平天国运动又蚕食了清廷的半壁江山,如此内忧外患之下,朝廷终于认识到西方武器固若金汤的实力,开始了一系列“自强求富”的变革运动。

    而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与传统农业文明体制下的中国,直接导致在中西民族的较量中频频挨打,险些灭亡。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若再不觉醒,中国必将灭亡。

    鸦片战争

    天赐良机

    乘着洋务运动发展地风生水起,盛宣怀的商业头脑亦在此时展现地淋漓尽致。1871年,在李鸿章的赏识下,为官仅仅两年便升至知府。

    1875年,盛宣怀开始着手办理湖北煤铁矿务,因表现出色、进退有度,进而大同铁山土地产权、汉阳铁厂等一系列军工厂的经营发展,皆在盛宣怀的统领之下,短短几年便声名鹊起,一片蓬勃之势。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洋务运动开展地如火如荼,盛宣怀趁着势头大好,相继对中国铁厂、航海运营的事业作出了弃旧开新的改革发展,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及军事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鸿章

    民国首富,富可敌国

    财聚腰间缠万贯,功成名就定不虚。搭上了清政府洋务运动的顺风车,盛宣怀在此期间迅速积累了一笔非常可观的财富。钟鸣鼎食之家,凤髓龙肝之食。富甲一方,实有非凡之财富。

    盛家虽也算是书香门第,然而盛宣怀本人却共娶了七个老婆,一生共育有16个子女,不止如此,家中仅佣人数量便达二百七十七人,人数之多,实在令人咋舌。

    盛宣怀所住府邸名为“盛公馆”。据当时盛家后人回忆,此地最初之时占地便多达百亩,盛宣怀每房夫人都配有专门的管家、跟班及保姆数十人。盛公馆内日日车水马龙,达官贵人众相云集此地,夜夜笙歌,好不快活。管内大小事务皆由庄太夫人一手操办,倒也是井井有条,从未有丝毫差错。

    人去楼空,人走茶凉

    世事漫如流水,算来一梦浮生。不论荣华富贵,亦或筚路蓝缕,人的一生总是会有个尽头。人生朝露,春去秋来,繁华落尽,一切皆是过眼云烟罢了。

    1916年,盛宣怀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二岁。盛宣怀身死之后不久,整个家族便也逐渐走了下坡路。

    树大招风,盛宣怀如此巨额的财富早已遭了朝廷的惦记,不久就被朝廷收缴得一如洗。昔日熙熙攘攘的豪门岁月,如今却门可罗雀,万籁俱寂,如泡沫般支离破碎。

    盛家财产被收缴国库,家中佣人被悉数遣散,只留下一群老弱妇孺。好在盛家家族庞大,子女早已长大成人,跟各界名流贵胄联姻成家,生活得以为继。

    后世子孙,家徒四壁

    尽管如此,盛宣怀的后世子孙却并未取得多么圆满的结局。盛宣怀膝下共有八子八女,其中的几个儿子大多早辞人世。四子盛恩颐是盛宣怀生前最为宠爱的一个儿子,自小便娇生惯养,格外宠爱,因此便养成了他挥霍无度的纨绔作风。

    民国总理孙宝琦的女儿是盛恩颐的原配夫人,盛宣怀如此苦心劳力的栽培,奈何儿子却并不争气,整日里纸醉金迷,沉迷酒色,毫无上进之心。

    盛恩颐和夫人

    自中国抗战结束之后,盛恩颐更是一身贫困,昔日穷奢极侈,极尽张扬的风流公子,而今却是家徒四壁,连口饱饭都吃不起。1958年,盛恩颐在苏州去世,终年66岁。

    未信此身长坎坷,细看造物实玄微。盛宣怀最后落得如此落魄不堪的下场,想来实在令人唏嘘不已。不晓得究竟是父母的娇纵溺爱害其堕落至此,还是盛恩颐怠惰因循而至今日?

    盛恩颐晚年

    落魄不堪,丑陋结局

    反观五子盛重颐,与盛恩颐酒池肉林的奢靡相比,盛重颐实在务实许多。盛重颐一生脚踏实地,操守家业,与官场中人鲜少往来。

    抗战胜利之后,盛重颐前往香港经商,过没几年却时运不济,落得个倾家荡产的局面,晚年更是饱经风霜,一身病痛多年,穷困潦倒直至离世。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尽管盛宣怀身为民国首富,然而他的后世子女却堕落了个家徒四壁、寒酸落魄的结局。尽管前半生丰衣足食,却怎奈下场如此苦雨凄风。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始终一幅香罗帕,成也萧何败萧何。正当盛宣怀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却也招致了诸多的流言蜚语。

    有人说,盛宣怀兴办轮船、铁业,最终不过为了谋一己私利,不若怎来如此富贵荣华?如鲁迅先生笔下所言,盛宣怀更是个十足十的“卖国贼”、土豪劣绅。

    不可否认的是,盛宣怀本人亦是个广怀天下的慈善家。他曾先后在天津、上海等地创立了广仁堂、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为百姓捐助了大量的衣食财物,对各地赈灾活动更是亲力亲为,从未贪污半分钱财。

    后世对其亦是褒贬不一。他是慈禧太后眼中的“不可少之人”,是孙中山眼中的“热心公益的慈善家”,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卖国贼”。

    祖国陆沉人有责。于公来说,盛宣怀对于中国的政治发展及教育等诸多领域影响巨大,为中国后世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石。于私来说,盛宣怀热心公益,一生历经传奇,实在卓尔不凡,开办了诸多中国事业的先河。如此作为,实在值得后世铭记于心。

    单字解释: 民 国 首 富 盛 宣 怀 当 年 仅 佣 人 就 有 二 百 七 十 七 今 后 世 子 孙 家 徒 四 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