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淮海战役,杜聿明有意投降而恐邱清泉反对,邱清泉其实也向往投降

    2022.05.2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老覃在昨天写了《淮海战役,邓小平误判战局,毛主席发出错误指令,粟裕头痛欲裂》一文,讲的是粟裕在中野围歼黄维兵团时,就开始着手谋划如何在追击中围歼杜聿明集团了。

    关于如何围歼杜聿明集团和如何擒获杜聿明本人,老覃早些年已经写过了《淮海战役,杜聿明为摆脱老蒋的指挥怒砸电台,但终究还是身不由己》《开国少将回忆俘获杜聿明的情形:他像个变戏法的,不断往外掏东西》等文章,现在就不再赘述了。

    杜聿明被俘后受到了人民解放军的优待。

    因为在思想上追求进步,对过去的罪恶有了深刻的认识,一心一意要改过自新。在1959年12月4日,他获得了特赦。

    老覃还在《被特赦后的溥仪,在与杜聿明首次下江南时,为何一路上数次流泪?》一文中讲了他在获赦后陪末代皇帝溥仪下江南的趣事。

    关于战犯系列,老覃还写过《最顽固的国军名将,早年被毛主席复试招进黄埔军校,晚年幡然悔悟》《因为杀了瞿秋白,这个国军兵团司令拒绝起义,晚年以“鹰犬”自况》等一大批文章。

    其中,在《战犯王耀武听说吴化文成解放军军长,羡慕不已,写信骂吴没义气》一文中讲到,王耀武听说吴化文率部起义后成为了解放军第35军军长,羡慕不已,曾经写信给吴化文,埋怨他不拉着自己一块起义。

    与王耀武有类似心态的人还有陈长捷。

    傅作义让陈长捷死守天津,结果,天津被攻克了,陈长捷做了战犯。傅作义因为天津被攻克,怕了,通电起义,成了新中国的开国功臣。

    陈长捷因此愤愤不平。

    话说回来,淮海战役中,杜聿明被困陈官庄时,有没有产生过起义或投降的念头呢?

    杜聿明在1961年2月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他非常认真撰写文史资料,尽量真实地还原经历过的事实。

    根据他写的《淮海战役始末》里的剖白,他还真有过起义或投降的念头。

    1948年12月19日,空军总司令部通讯署署长董明德携带蒋介石的亲笔信乘C47型机降落到陈官庄,前来给被围官兵加油、鼓劲。由于接下来的10多天都是风雪交加,飞机无法起飞。董明德就和杜聿明住在一个屋内。

    两人每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免不了长吁短叹,哀叹这一战役胜败的影响。

    杜聿明在发了一通牢骚之后,觉察到董明德在盯着他看,就有些疑心董明德是蒋介石派出考察自己忠诚度的钦差大臣,赶紧刹住话题,竭力在董明德跟前表示自己对蒋介石的忠贞。

    杜聿明在《淮海战役始末》一文中写:

    “其实我这时心里是这样想的……蒋不久也可能下野,等他下野后,如果共产党同意保全这些官兵建制的话,我愿将部队交出。”将部队交出,就是一种起义的倾向了。

    关于投降的心思,杜聿明在文中也作了交待。

    他写:有一天晚上,李弥打来电话,说是陈毅派人带来了一封信。我看了信。信的起头说得很客气。中间有些话,有些威胁的气味,很刺眼。但其中提到的“为人民服务”,对我有些启发。

    接着,杜聿明在文中再次提到:

    “我想如能保全两兵团部队的话,(投降)也可以同意。”杜聿明从徐州撤出,手下原本有三个兵团,但孙元良兵团已经先期的突围中被歼灭了,剩下的是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

    邱清泉兵团的实力远强于李弥兵团。

    无论是起义还是投降,杜聿明都必须要顾忌到邱清泉的态度。

    杜聿明在文中坦承:我向来对邱清泉没有好感,觉得邱清泉骄傲跋扈,目空一切,此外,还总觉得他是蒋介石专门派来牵制我的人。

    鉴于这次被围,两人大事小事都有商有量,关系还算不坏,杜聿明就亲自拿着信去试探邱清泉的口风。

    邱清泉和兵站总监耿元哲围着火盆边喝酒边说荤段子。

    杜聿明尽量用一种平静的语气对邱清泉说:“陈毅给我们写来了一封信,你看看。”

    邱清泉接过信去看,看了一半,不置可否,就把信撕作两半,放到火盆上烧了。

    杜聿明一看邱清泉是这种表现,就不敢再说什么了,悻悻退出。

    杜聿明事后抱怨说:

    “这件事邱不同意,我就无法做。弄得不好,反而事未成而身先死,并落个叛蒋罪名。”就这样,杜聿明只能等待被俘或被毙的命运了。

    有意思的是,邱清泉的参谋长李汉萍在1949年1月10日突围时,也成了我军的俘虏。他后来进入山东益都郭庄华东军区解放军军官训练团学习,于 1966年获特赦,著有《我所知道的淮海战役》。

    李汉萍在《我所知道的淮海战役》中回忆:由于陈官庄位于河南商丘,商丘的读音与“伤邱”相同,曾在德国吃过洋墨水的邱清泉因此疑神疑鬼,整天惶惶不可终日,他在多次突围失败之后,曾无限幽怨地说:“欧洲人打仗最有风度,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降,不像我们中国人……”

    李汉萍认为,邱清泉也是很向往投降的。

    但碍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他最终也和杜聿明一样,只能等待被俘或被毙的命运。

    世间流传,说邱清泉是在突围不成后自杀身亡的。

    国民党军因此将之奉入台湾“忠烈祠”中。

    现在,台湾有一个装甲兵训练基地名为“清泉岗基地”,还有一个机场名为“清泉岗机场”,都是为纪念邱清泉而设。

    实际上,解放军发现邱清泉尸体的时候,发现他身中7枪,但致命伤只有两枪,一枪在左胸,一枪在右胸。

    这两枪,不应该是自杀造成的。

    单字解释: 淮 海 战 役 杜 聿 明 有 意 投 降 而 恐 邱 清 泉 反 对 邱 清 泉 其 实 也 向 往 投 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