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石达开出走天京,为何短短四年就兵败身死?其实,他犯了三大错误

    2023.05.14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永安建制时,册封的五王之一,在太平天国前期的转战中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而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却在天京事变中自相残杀而死,也就是说,翼王石达开是五王之中命最长的人。石达开十六岁被洪秀全等人请下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年已经封王了,他用兵诡谲而不拘泥于兵法,很多清兵将领被他不按章法、神出鬼没的战法打得丢盔卸甲,被清兵称为“石敢当”。

    1853年秋,石达开奉命镇守安庆,在庐州一战中逼得晚清名将江忠源自尽而死;1855年左右,他在西征战场力挽狂澜,在湖口、九江两次大败曾国藩率领的湘军,逼得曾国藩投水寻死。翼王石达开一直倡导仁义,所以在当政的江西等地,不仅笼络了大批知识分子,队伍也扩大到了十余万之多,当天京事变爆发时,他孤身一人前往天京试图说服北王韦昌辉,却被韦昌辉屠杀了全家,但举兵靖难成功后,却没有像韦昌辉那样大开杀戒,而是“惩办首恶,胁从不问”,赢得了军心民心,被拥戴为“义王”。

    石达开俨然成了太平天国中最有威望的人,但是谁曾想到,石达开平定天京事变后,仅仅主政了不到6个月的时间,就被倾轧排挤出了天京,刚出走天京时虽然有十余万军队追随,却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处处落败,被清兵追得到处流窜,最终在大渡河惨败被俘,落得个“凌迟”处死的悲惨结局。同样都是石达开在指挥作战,在太平天国早期曾国藩都是他的手下败将,而出走之后却成了常败之军,转变何以如此之大?其实,石达开主要犯了三个严重错误,这才让他日趋消亡,最终落败。

    第一个错误,天京事变后,石达开主政太平天国,没有摸透洪秀全的心思。天京事变之前,东王杨秀清主管政务,而洪秀全几乎不用管事,但是杨秀清却不满足现状,而是一次次地挑战洪秀全的权威,甚至利用“天父下凡”的把戏逼封万岁,把洪秀全不当上司看,而且为人贪权骄横,如此一来洪秀全自然动了杀机,在他的操纵下,先是韦昌辉杀了杨秀清,而韦昌辉还没来得及享受权柄的乐趣,立马就被杀了。当此之时,石达开虽然声望已经达到了顶峰,但却没有明白殷鉴不远的道理。洪秀全怕石达开成为第二个杨秀清,因此加封了洪氏兄弟为王,并“协助石达开处理政务”,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为了限制、监视石达开,但石达开却处处与洪氏王爷作对,时间久了,被福安两王天天吹耳边风的洪秀全自然就觉得石达开不可信任了。此时的石达开,应当隐忍、忠诚以消弭洪秀全的猜忌,而不是意气用事。

    第二个错误,带兵出走天京,却没有明确的行动目标,又不肯另立山头。在得不到洪秀全的信任之后,为了避免再次爆发内讧,也为了避免被杀,于是在1857年5月领兵出走。这件事震动了天京,洪秀全迫于压力,连下多道金牌请石达开回京主政,但此时的石达开并没有见好就收,而是一意孤行,死不回京。

    当然,凭着石达开此时的实力,完全可以另立山头,自己单干,可他却莫名地向洪秀全承诺“不会背叛太平天国,仍以翼王的身份为天国作战”,在后人看来石达开给自己打上了紧箍咒。在后来的征战中,石达开先是救援江西、继而转战浙江,后来又退入福建,如此奔波之后,又回到了江西,甚至还决定进军湖南,伺机入川,虽然在不断的转战中石达开牵制了很多清兵,但他领导的部下却失去了目标,不知打到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而且到处流窜,没有补给,所以部分将领直接弃他而去,照样回到了洪秀全的旗下。

    第三,见死不见,被很多人认为“义王不义”,寒了将士的心。石达开出走时,在天京周边的各大营地发布文告,称自己是不被信任,并表示追随与否不加强求。由于许多守将跟随石达开走了,城池防务空虚,曾国藩趁机再围九江,守将林启容多次派人求助身在安庆的石达开,石达开却以军务在身,不肯施救,后来林启容战死九江。如此一来,自然寒了很多将士的心。

    单字解释: 石 达 开 出 走 天 京 为 何 短 短 四 年 就 兵 败 身 死 ? 其 实 他 犯 了 三 大 错 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