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他既亲华又怕国家被中国掌控,曾说:宁尝法国粪便,不吃中国东西

    2022.11.29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对于越南,我们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它曾经是我们的领土,直到五代十国才独立出去,此后也一直是我们的藩属国。新中国成立后,也给了越南巨大的经济,军事援助,支撑他们反帝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可是到头来,他们不但没一丝的的感恩之心,还逐渐蚕食我国的领土,不断挑起事端,整个一白眼狼。

    不过话说回来,越南的排华情绪其实早在它的国父胡志明还在世的时候就已初见端倪,只不过那时候越南需要中国,所以没有发作。多年来我国一直宣传胡志明对中国的感情非常深厚,非常友好。以至于有人说如果他不死,中越可能就不会反目成仇。当然了,胡志明和黎笋(对越反击战的挑起者,极端反华)相比,他确实算是对中国感情深厚了。胡志明要没死,越南即使和中国不再那么的亲密,要想搞到刀兵相见倒也很难。可在这我们也得认清一个事实: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关系,个人情感始终要让位,屈从于国家利益!

    就拿胡志明本人来说,虽然他在中国呆了几十年,有两个中国老婆,能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能写一手漂亮的中国字,对中国也非常友好,可以说是亲华派;而且早年的他因在越南组织越南独立运动而被法国通缉之时,曾流亡奔走到中国,因得到过当时中国国民政府的庇护,从而得以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独立运动组织也在中国发展壮大。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依旧对中国怀有很深的戒备和恐惧,依然逃脱不了他国家利益至上,民族独立的法则。虽然中国对越南并没威胁。

    1943年,同盟国巨头在召开开罗会议时,蒋介石在与罗斯福会谈时就表示:战后中南半岛(包括越南)不能交还英法两国,因为英法统治这地区近百年,并没有尽到训练人民的责任,他们在中南半岛只有取而无予。罗斯福听后便表示:战后的中南半岛可以全部纳入中国,成为中国的领土。但蒋介石没接受,因为他觉得应该帮助这地区的人民争取独立和建国,而不是吞并它们。

    当蒋介石和罗斯福的谈话传到胡志明耳边时,他大为恼火。曾在越共高层内公开说过:我们宁可暂时闻着法国人粪便的气味,尝着法国人的粪便,也比什么都吃中国人的强,大不了我们不吃中国人的东西(胡志明这批人一直是靠着中国的支助才有条件闹革命)。1945年二战结束后,当中国军队进入越南北部地区接受日军投降时,胡志明感到了严重威胁。他担心越南刚从日本侵略下解放出来,又会重新被中国所统治。

    于是一遍又一遍的催蒋介石赶紧撤军,由他来接管越南北部。可是当时的胡志明除了一点游击队,几把破枪之外,什么都没有,怎么接管?那时候越南北部比他实力强的人多如牛毛,他连前五名都排不上。后来还是蒋介石发了善心,把日军留在越南北部的武器装备拿了一大半给胡志明的游击队,并帮他招兵训练,还帮助他的越盟夺得了越南北部的领导权。

    后来尽管胡志明领导越盟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但还是接受了法国人重返越南的现实。不过,相对于法国,胡志明的力量还是太弱小,在权力上争不过法国人。与法国的矛盾日益尖锐,终于爆发了越法战争(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开战之初,胡志明的越盟四处无援,连战失利,被法国人赶得东逃西散,只能苦撑危局。

    1949年,当新中国成立后,胡志明终于苦尽甘来。于是不顾年岁已高,到北京请求提供支援,甚至提出了由中国直接派军队入越作战的要求。但是当等到中国发来了大笔援助,中国军事顾问也帮助越军打胜了边界战役,越北战局获得稳定后,胡志明的心态又有些转变了,反而不愿意中国更深程度介入越南。

    虽然这时还离不开中国的援助,但既然他有了防范中国的心态,言行中也不免会流露出来。比如,对于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待遇问题,胡志明就曾发过牢骚,说越南这么困难,中国的顾问们每人每天却要有一头牛加一只鸡伺候着(真实情况不是这样)。

    单字解释: 他 既 亲 华 又 怕 国 家 被 中 国 掌 控 曾 说 宁 尝 法 国 粪 便 不 吃 中 国 东 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