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飞夺泸定桥时,敌人为何不直接炸桥而拆木板?老将军含泪说出真相

    2023.04.1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开始了伟大的万里长征。在长征的过程中,中央红军总共历经380多次战斗,营级以上干部牺牲430多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红军战士们徒步经过14个省份,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大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最终抵达陕北。在长征的路上,红军战士们不仅要熬过恶劣的自然环境,还需要应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军部队所面临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万里长征的伟大胜利也是来之不易的。

    相信很多人还记得《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可能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的年纪都还比较小,对文章本身的背景和内容还不太熟悉,学习的深度也还较浅。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次战役,地点发生在四川省中西部的大渡河,当时情况非常危急,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当即作出夺取泸定桥的指令,一场硬仗即将开始。泸定桥是一座铁索桥,它并不能与如今的大桥相比,若桥对岸有敌人驻守,真乃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想要夺取泸定桥并非是容易的事情。

    当时负责部署的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的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再加上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其中左路军由王开湘和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此战红二师四团肩负着重大任务,夺取泸定桥是他们的主要任务。红军飞夺泸定桥时,桥对岸的敌人将桥上的大部分木板都给拆除了,红军战士只能徒手抓住铁链,顶着枪林弹雨爬向桥对岸。对岸的敌人甚至已经不忍心再开枪,最终红军成功夺取泸定桥,为主力部队渡河铺好道路。

    1935年5月28日,红四团接到上级的命令,黄开湘、杨成武下达指示: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

    红四团接到命令后,全团的战士们昼夜兼行240华里(1华里等于0.5公里),并于第二日清晨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泸定桥的西岸,并直接于敌军交上火。当红二团抵达泸定桥边时,敌人已经把铁索桥上面的木板基本上拆除,这给夺桥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并且河对岸还有敌人机枪和炮弹的火力压制,想要抵达对岸是难上加难。由于铁索桥上面已经没有木板,即便是有木板,部队也无法全部一起过桥,毕竟桥面非常狭窄,一次性只能过去几个人。为此,红四团在沙坝的教堂里召开了紧急会议,最终决定组织突击队夺桥。

    突击队总共有22人,队长由连长廖大珠和指导员王海云担任,他们都心里清楚,这一次可能是九死一生,但他们都无所畏惧。22名战士冒着枪林弹雨爬上光溜溜的铁索桥,他们一手抓着铁索,一手拿起枪,猛地向对岸冲去。桥对岸的敌人也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住,他们也没有料到红军竟然如此勇猛。刚开始,桥对岸的火力还非常猛,可没过一会,枪声逐渐变得稀疏,甚至有的士兵开始朝着天空放枪,红军突击队最终成功过桥,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刚开始很多战士都感到疑惑,为何守桥的敌人只是拆除泸定桥的木板,而没有直接炸毁铁索桥。直接炸毁铁索桥,红军部队根本没有渡河的希望,并且也会陷入非常危险的境地。杨成武老将军晚年回忆起此时,不禁老泪纵横。

    当年由于形势危急,渡河的这22位勇士的名字,并未被一一记下。在后来的长征路途中,很多同志都牺牲了,渡河的勇士们的下落也成了谜团。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派人寻找这些勇士的下落,最终只找到8人,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廖大珠、王海云、李友林、刘梓华、杨田铭、赵长发、刘金山和云贵川。还有14位勇士的下落至今不明,他们可能牺牲在长征的路上,也可能隐姓埋名地生活着。

    1985年,泸定县筹备“飞夺泸定桥”胜利50周年纪念庆典,杨成武老将军受邀参加了那次的庆典活动。与此同时,泸定县的人大主任一直都在寻找当年夺桥勇士的下落,于是询问了杨成武老将军相关的线索。老将军回忆起此时,眼泪止不住地流出来了,说:“当年的战事非常紧张,打完泸定桥,部队又继续向前打,22勇士的名字没来得及记下,后来在长征的路上,他们多数的同志都先后牺牲了。”

    对于敌人未炸桥而是拆除木板的疑惑,杨成武老将军含泪说出真相。当年敌人并没有料到我们的红军战士会如此神勇,他们没有来得及反应;其次敌人舍不得炸桥,他们也需要利用这座铁索桥;当时左右两路军一同参与夺桥任务,桥对岸的敌人也根本守不住这座桥;最后当时川军的整体战斗力较弱,他们都不愿意参加内战,再加上川军领导刘文辉并不想蒋介石的阴谋得逞,否则会威胁到刘文辉的地位,所以敌人也从未想过炸桥。

    每当回忆起飞夺泸定桥的事情,杨成武老将军的眼泪不停地落下,他的情绪十分激动,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我的22名勇士,你们在哪里啊!在哪里啊!

    单字解释: 飞 夺 泸 定 桥 时 敌 人 为 何 不 直 接 炸 桥 而 拆 木 板 ? 老 将 军 含 泪 说 出 真 相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