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袁崇焕评价两极分化,被凌迟后,老百姓争相吃他的肉

    2022.05.14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说起明朝末年,袁崇焕绝对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这个人文官出身,却靠自己的军事思想打败了努尔哈赤。堪称一位军事奇才,可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自己的个人性格,造成了一个悲剧,也造成了人们自明末以来对他多方的误解。

    自明亡以后,对袁崇焕的评价就很两极分化。称赞袁崇焕的人,把他捧上天;而贬低袁崇焕的人,认为他是卖国贼。在袁崇焕被行刑的时候,围观的百姓都跑过来咬他的肉,有的连内脏都咬。当时京城的很多百姓,对袁崇焕是十分痛恨的。

    那袁崇焕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如果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为什么要给魏忠贤建生祠?他如果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那又何必誓死保卫山海关和宁远?

    一、袁崇焕

    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中进士,朝廷安排他到福建任知县。袁崇焕自小就喜欢谈论军事,尤其还遇到老兵,遇到他们就会打破砂锅问到底。袁崇焕对明朝的边境很熟悉,且认为自己能够镇守好边关。

    明熹宗天启二年,袁崇焕从福建到北京来面圣,天启皇帝想重用他,就让他在并不任职。广宁当时刚被后金攻下,朝廷正商议镇守山海关选谁为好?就在大家犹豫不决的时候,朝廷收到了袁崇焕的上书。

    原来袁崇焕前段时间自己跑到山海关去调查军事情况。等他回来的时候,袁崇焕给政府上书说: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毕竟他也是朝廷选拔出来的人才,朝廷对他的能力也比较有信心。政府给了他二十万两银子让他招募兵力驻守关外。

    那个时候,他的上司是王在晋。王在晋打算历练一下他,就他去管理山海关的失业人员。谁也想不到,天启六年,袁崇焕投靠了九千岁魏忠贤。他知道朝廷大权在魏忠贤手中,只要魏忠贤不给他捣乱,他就一定可以守好山海关。

    他不仅向天启皇帝鼓吹魏忠贤,还请求为魏忠贤建立生祠,供大明的臣民参拜敬仰。最最最匪夷所思的是,他还为此写了一篇词藻优美的文章。

    魏忠贤的生祠也不是谁都可以建的。他的生祠全部只有四十座,而袁崇焕就建了一座。一般下面的上书魏忠贤都是看钱办事,但是对袁崇焕的上书,他都是全部批准。

    诛杀毛文龙

    那个时候女真已经建了后金,定都到了盛京。但是,那个时候他们有深深的危机感,因为此时的后金腹背受敌。后金既要对付山海关的袁崇焕,还要对付毛文龙在中朝边境的驻军。

    毛文龙所在的毛岛距离海洋很近。他们的北面离后金的地界很近,东北就是大明的附属国朝鲜。朝廷把毛文龙从一个总兵提拔到左都督,身上还有皇帝赏赐的尚方宝剑。很快,毛文龙在皮岛驻军。

    天启七年,天启皇帝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三岁。他让自己的弟弟信王登基,在病床前跟他说:“吾帝必为尧舜”。这个信王,就是崇祯皇帝。

    等到崇祯二年,毛文龙便受到了袁崇焕的弹劾,理由是:毛文龙虽然对努尔哈赤的部队有牵制作用。但是,毛文龙的军队花钱如流水,应该大部分都被毛文龙贪污,进了自己的口袋。袁崇焕请求朝廷去查一下此事。毛文龙知道后火速上奏折辩解。

    毛文龙有一次去拜访袁崇焕,袁崇焕好吃好喝好说的招待他。但是,毛文龙却一副怀恨在心的样子,袁崇焕就对此人下了杀心。同年五月,袁崇焕去拜访毛文龙,毛文龙同样以礼相待,和他设宴饮酒行乐。

    每每到半夜才罢,文龙没有觉察崇焕的意思。袁崇焕想和他商量更改军营的制度,设置一些监察岗位,让他们可以有监军的职责。毛文龙很不高兴,直接当面回绝了袁崇焕。

    而袁崇焕为了能够说服他,希望他回乡。但是他有自己的借口,只有他了解这边的军情。他要是走了,国家的损失会极大。等到朝鲜安宁,辽东平定他自然会离开。

    但是,袁崇焕认为这纯粹是借口心里恨透了他。不久后袁崇焕邀请毛文龙前去看射箭比赛,趁机让毛文龙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袁崇焕预先在山上搭好帐篷,让下面的人带兵埋伏在外面,只要毛文龙敢来按袁崇焕的暗号行事。

    毛文龙如期赴约,但是,他的随从却被拦下,只让他一个人进来。袁崇焕为了麻痹他说要离开辽东,以后的事由毛文龙全权负责。之后,他俩携手走进帐篷,袁崇焕则沿途和毛文龙身边的人嘘寒问暖,以表示这次看比赛只是单纯的娱乐,用来放松他们的警惕。

    进入帐篷后,崇焕就跟毛文龙说他违反的那些军令,文龙抗辩。崇焕厉色叱之,命去冠带絷缚,文龙犹倔强。袁崇焕就大骂毛文龙,并将埋伏的兵甲招进来,将毛文龙拿下。

    毛文龙就是不服。紧接着,袁崇焕直接列举了他十二条的罪状。之后,袁崇焕直接拿出皇上的尚方宝剑,执行尚方宝剑先斩后奏的特权。在给毛文龙的罪状中,居然有毛文龙给魏忠贤建立生祠的罪。

    让人疑惑的是毛文龙并没有给魏忠贤建生祠,反而是袁崇焕给魏忠贤建了生祠。袁崇焕把毛文龙杀了,努尔哈赤的后金再无后顾之忧。金庸先生说:袁崇焕是大英雄,为明朝付出了自己的一腔热血。那他杀毛文龙不是自相矛盾吗?他真的不是后金那头的吗?

    袁崇焕的结局

    三个月后,金兵兵临北京城下,这是自土木堡之变以来北京最大的一次危机。朝廷的朝臣大骇:袁崇焕不是守着宁远吗?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皇太极看了《三国演义》学习邓艾绕道阴平,自己则从内蒙古绕过来,直接攻陷了遵化,然后不到半天就到了北京城。皇太极率金兵十万一路狂奔。袁崇焕听到这个消息后,也一路狂奔。

    他在沿途各个地方都派兵留守,用来断掉皇太极的归路。崇祯听说袁崇焕前来救驾,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不仅对他携手守城,还让他统领各地前来的援军。

    而后金眼看北京城久攻不下,选择了撤退。在战役结束后,袁崇焕用美酒佳肴款待大军。后来,袁崇焕想一鼓作气打废清军主力,便让士兵用红衣大炮去猛轰清军大营,清军只能撤退。

    北京保卫战打得很漂亮,但是袁崇焕先放人进来再把人赶走的行为让崇祯皇帝疑心大作。崇祯二年十二月,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下狱。他的主要罪名为:擅自和后金议和;擅自杀害功臣毛文龙。

    崇祯三年,袁崇焕被处以凌迟之刑,家人全部流放边地。袁崇焕被绑上刑场的时候,围观的北京百姓纷纷扑上去抢着咬他,耳朵、大腿、胳膊、直到咬到了内脏。不仅如此,还有很多百姓出钱买他的肉,一钱银子只能买到一片。生怕吃不到他的。

    结语

    袁崇焕到底是后金的奸细和明朝的忠臣,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沉到了史海里。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就算崇祯皇帝不杀袁崇焕明朝也是要灭亡的。

    明朝并不是亡于后金,也不是亡于闯王李自成。明朝灭亡是自身烂透了,腐败的吏治,党争、宦官干政、以及一代不如一代的君主共同铸就明朝总会被别的政权所代替。

    袁崇焕在当时对北京有一定的功劳,但是他刚愎自用的性格和政敌的抹黑,共同铸就了他的悲剧。当时的人们只看重官方说法,对他恨之入骨。历史有魅力的地方就在于它有争议,也在于它有明镜的作用。

    参考资料: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金庸《袁崇焕评传》

    单字解释: 袁 崇 焕 评 价 两 极 分 化 被 凌 迟 后 老 百 姓 争 相 吃 他 的 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