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见到秦始皇的车驾,刘邦表示羡慕而项羽不屑,可见两人格局

    2023.04.29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那一年刘邦45岁,嬴政48岁。作为基层公务员的刘邦到咸阳服役一年,见到了秦始皇嬴政的车架。只见卫兵威武雄壮,马车豪华无比,农民出生的他不由得感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此时的刘邦虽然混入了体制内,但只是一个小小亭长,他虽然是楚国旧人,但是作为曾经的普通农民,他对灭楚的秦国也没很大的仇恨,毕竟给谁纳粮都是纳,在秦国好歹他还能混成个小官。所以他对秦始皇也谈不上仇视,再加上两人年龄相仿,秦始皇比刘邦只大了3岁,同样是活了40多年了,看看人家,再看看自己,于是刘邦的心里不由得羡慕,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的感慨。

    两年之后,秦始皇巡游到了吴县,23岁的项羽见到了近50岁的嬴政,此时的秦始皇已经是风烛残年,不久之后就死在了巡游的路上,因此精神状态非常不好。而项羽年轻气盛,见到了这样的秦始皇感到也不过如此,于是不屑地说道:“彼必可取而代也!”

    项羽是楚国贵族,爷爷项燕更是在与秦国的大战中阵亡,因此他非常痛恨秦国,由于身份特殊,他自小就跟着叔叔东躲西藏,逃避秦朝官员的追捕,对项羽来说,想要摆脱这种生活,就只能推翻秦朝。此时项羽已经长大成人,并且决意反秦,所以看到秦始皇的车架才会说出可以取而代之的话来。

    其实“大丈夫当如此也!”和“彼必可取而代也!”也能体现出刘邦和项羽两人的胸怀和性格。刘邦说自己也想有这样的功业,项羽虽然也有此意,但是却强调了自己和秦始皇之间的比较,相比而言视野较为狭隘。

    就性格而言,刘邦生性洒脱,善于博采众长,而项羽虽勇,但是喜怒无常,妇人之仁,他虽然怜惜老弱妇孺,但是对封赏有功之人又比较拿不定主意。两者相比较而言,高下立判,这才有了乌江自刎,败给了大自己两轮的刘邦。

    (全文完)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单字解释: 见 到 秦 始 皇 的 车 驾 刘 邦 表 示 羡 慕 而 项 羽 不 屑 可 见 两 人 格 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