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斯大林格勒大战初期,德军一度打出优势,最终却因何败退?

    2023.01.1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斯大林格勒大战初期,德军一度打出优势,最终却因何败退?

    二战局势出现转机还得从1942年说起,阿拉曼战役结束之后盟军登陆西西里岛,随后中途岛海战彻底扭转了太平洋力量对比,使得日军不得不转入到防御状态。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正是这一战给纳粹德军致命的一击,自此以后苏德战场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扭转。

    说起来阿拉曼战役、中途岛海战以及斯大林格勒之战这三场战役,都是三场局部战局转折的关键之战。但是不少军迷仍然认为唯有斯大林格勒之战,对于二战整体战局的作用和影响最大。其实在斯大林格勒大战初期,德军一度打出了属于自己的优势,为何最终又败退了呢?

    还记得在1941年6月22日这天,秘密集结在苏德边境的数百万德军突然发动巴巴罗萨计划,企图将苏联一举歼灭。刚开始的时候德军确实所向披靡,一路向苏联的腹地推进。可是这样的良好势头并没有持续多久,长驱直入的德军竟然被三座城市绊住了前进的脚步,而这三座城市就是列宁格勒、莫斯科,以及斯大林格勒,正好阻挡住三路德军进攻的步伐。

    苏联的列宁格勒、莫斯科,以及斯大林格勒这三座城市确实非常重要,因为它们自北向南连成一线,德军虽然勇猛却也再难前进一步。苏联深知一定要在这三座城市之间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因为他们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境地,如果这最后一道防线也被突破的话,那么苏联就会落得全面沦陷的结局。

    也许有人会说苏联不是还有更为辽阔的西伯利亚吗?西伯利亚地势辽阔不假,但却不具备作为后勤基地的能力。而德军在列宁格勒、莫斯科,以及斯大林格勒三处受阻之后,德军思虑再三,最终选择将突破重心转移到斯大林格勒这里。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西南两地是苏联的粮食煤炭和石油的重要产区。德国长期处于战争中对于石油资源的渴望非常迫切,而且他们对于苏联高加索出产的石油更是垂涎三尺,因此他们一下子就选择斯大林格勒作为突破的重点。德军知道如果能够集中兵力夺取斯大林格勒,那么不仅能够给德军补充充足的动力,还能切断苏军中央地区的后勤供应,可谓是一举两得。

    德军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打起仗来也是格外卖力,因此在斯大林格勒大战初期,德军一下子便打出了自身的优势。正是因为斯大林格勒大战刚开始的时候,德军就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使得德军的最高统帅出现了轻敌的表现。在德军最高统帅看来,拿下斯大林格勒并不是难事,也无需配置多少兵力。

    于是德军原本配置攻打斯大林格勒的兵力,直接被划了一部分前去进攻高加索方向。终于在1942年7月,声势浩大的斯大林格勒大战正式打响。当时苏军的兵力明显不如德军,所以德军很快便突破外围防线,兵临斯大林格勒城下。

    苏军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危急存亡之际苏军将年迈的铁木辛哥从前线撤换了下来,并且要求守卫斯大林格勒的部队不容许后退一步。德军最高统帅看着德军势如破竹心情大好,经过一番规划之后,竟然又做了战略调整,使得高加索方向的德军兵力骤减。所以后来当德军进攻到距离最大产油中心只有80公里的时候,已经耗尽所有兵力再无力向前突破。

    德军的战斗力很强悍,对于这一点不容置疑,但是德军指挥中枢的能力却值得怀疑。斯大林格勒大战开端德军表现很好,但是随着后来指挥官摇摆不定,竟然使得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这两个战略目标一个也未能突破。

    而苏军在坚守列宁格勒、莫斯科,以及斯大林格勒这三座重要城市的同时,还秘密集结了大量兵力做好反攻准备。随着德军在苏联的战线越拉越长,德军出现了力不从心之态。而且德军深陷苏联战争泥潭之后,国内的物资补给也明显跟不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名士兵被饿死或是冻死。

    终于德军坚持到1943年的时候,再也没有精力在苏联战场上耗下去了,于是德国正式宣告投降。德军除了在战场上牺牲的14万士兵,其余的9万多人全部成了苏联的俘虏,最终这些人也几乎全部死于强制劳动。在斯大林格勒大战中,双方投入了数百万的兵力,最终死亡也超过一百万人,结局着实十分惨烈。

    -完-

    作者:启道

    注释:【原创内容请勿抄袭;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单字解释: 斯 大 林 格 勒 大 战 初 期 德 军 一 度 打 出 优 势 最 终 却 因 何 败 退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