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在《庆余年》中,长公主与太子之间的私情是如何被庆帝知道的?

    2022.06.19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庆余年》中,长公主李云睿与太子李承乾的私情之所以被发现,要从一个小太监洪竹说起,在监察院院长陈萍萍和范闲不谋而合之下,利用庆帝的生性多疑,让私情暴露在庆帝眼前。

    洪竹,原姓陈,颖州人。因为家族里的某处山产被当地知州强行夺走。家族里的两位秀才不忿家产被夺,翻山越岭跨府打官司,声称要将官司打到京都去。知州惊恐之下,勾结山贼,狠下杀手,半夜里将陈氏整个家族给灭门。

    洪竹和他哥哥还是小孩子,在山上玩耍忘了回家,躲过一劫。俩兄弟知道家族被灭门,连夜逃出颖州,在京都艰难求活。为了活命,洪竹心一狠,挥刀自宫,进宫做了太监。

    一日,洪竹挑水路过含光殿偏道,遇着了老太监洪四庠在屋外睡觉养神。洪竹看他穿着旧衣,脸上还有苍蝇飞着,于心不忍,便拿了破蒲扇为洪老太监打扇赶蝇。洪老太监醒来后,赠他洪姓,名为竹,这也是洪竹名字的由来。

    虽然洪老太监没有收洪竹为义子或徒弟,但毕竟洪竹是洪老太监赐姓取名,宫中就有人传说洪竹是洪老太监新收的干孙子,洪竹在宫内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加上人机灵,心性沉稳,就进入了御书房,在庆帝身边做事。

    十六岁那年,洪竹在御书房听闻很多范闲的事迹,深知范闲的能耐和厉害。范闲在悬空庙事件中,被影子刺伤。养伤期间,庆帝召其入宫,跟在庆帝身边服侍的洪竹,与范闲有了交集。

    范闲清楚洪竹在宫中的发展趋势,于是在跟洪竹的交谈中,套出陈家被灭门之事,让监察院动手,将颖州知州处死,买了个大人情给洪竹,这为后续长公主李云睿和太子李承乾私情暴露,埋下了伏笔。同时,范闲在胶州给了洪竹哥哥极大的好处,在宫中特意打压洪竹,让宫内都知道他与洪竹不对付。谁都不知道,洪竹是范闲藏在宫中最深的棋子,连监察院陈萍萍和户部尚书范建都不知道的棋子。

    范闲下江南时,洪竹被庆帝提拔为宫内首领太监,委派到皇后身边服侍。凭着一股机灵劲,成功地获取了皇后的信任。

    范闲从江南回京,去宫中时,洪竹隐秘的传了张纸条给范闲,隐晦的告诉范闲,太子李承乾和长公主李云睿有私情。其实,在范闲收到洪竹传递过来的信息时,监察院院长陈萍萍早已经在策划对付李云睿了。

    陈萍萍利用费介身边的学徒,卖了个药方给回春堂。回春堂凭借药方,研制出壮阳的药丸。药丸交到了幕后东家太常寺六品主事的手里,待他确认药丸的效果之后,拐着弯送到了某位跟太子李承乾关系亲密的宗亲府上。再经隐秘的渠道,送入皇宫,进了李承乾的嘴里,十日一粒,未曾中断。

    谁都没有发觉,所有的事情,都是在监察院院长陈萍萍的算计中,线上的人都是被陈萍萍控制着的卒子,就连洪竹发现私情都是陈萍萍让他知道的。陈萍萍暗中的布局,在王启年摸清了药丸进入宫中李承乾嘴里的线索后,被范闲利用了起来。一老一少,为了同一个目标,殊途同归地筹划着。

    范闲先是找到京中河洛帮暗中销赃的线人,买回太监从宫内偷出来的、先帝赐给太后娘家、太后娘家又给了皇后的半块玉玦。私下交待洪竹,将半块玉玦偷放在皇后宫女床下。让皇后赐绣布入广信宫时,恰好是回春堂药丸送入宫中,太子李承乾也在广信宫之际。同时,要让皇后想起半块玉玦,发生些事情,制造出谣言,利用庆帝敏感多疑的性格,不着痕迹地让庆帝去察觉事情真相。

    范闲再次下江南之后,布局的计划在二月中的一天开始。皇后指定的西洋绣布进宫,洪竹陪着皇后说话,成功地让皇后想起了一块当年从娘家带进宫中来的玉玦。皇后忆起年少往事,指派洪竹带着太监找这块玉玦,在某个宫女床下搜到玉玦,这个无辜的宫女被审她的销赃太监打死,事情开始发酵。

    此后,宫中传出皇后杖杀宫女的流言,敏感多疑的庆帝由此知道了太子李承乾和长公主李云睿当时一起在广信宫中,对李承乾身体好转疑心大起,让大太监洪四庠调查。监察院院长陈萍萍早有安排,洪四庠查到太医院,太医便死了;查到宗亲府上,贵人也死了;查到回春堂,回春堂便烧了。但是,让洪四庠找到了一颗药丸。于是,庆帝亲眼看到了李承乾与李云睿的私情。

    庆帝雷霆一怒,将长公主李云睿安排在京都的大部分谍子、心腹、官员清扫干净。太子李承乾放火烧宫,太后出面,才堪堪保住他和皇后、李云睿的性命。

    庆帝将长公主李云睿幽禁在西城皇家别院,非有旨意者,不得相扰,违令者斩,由监察院看管。这也为庆帝大东山杀大宗师之局,给了李云睿策划组局的机会。下诏让太子李承乾代圣出巡观礼南诏,就是变相的流放,利用南诏的毒瘴和路途艰辛,无声无息地让李承乾死于途中。要不是范闲派遣王十三郎沿路护送,李承乾是回不到京都了。

    只不过,李云睿和李承乾虽然在宫廷秽乱案中,保住了性命。但是,最终难逃庆帝的把控,在京都叛乱中,李云睿在知道庆帝未死后,自杀身亡;李承乾在叛乱失败后,也是自杀身亡。

    单字解释: 在 庆 余 年 中 长 公 主 与 太 子 之 间 的 私 情 是 如 何 被 庆 帝 知 道 的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