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趣味历史:原来明朝文人爱习武,武侠小说可能是真的

    2023.10.02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我们经常在看一些影视剧的时候发现很多故事都是发生在明朝,那时候有很多在江湖上大显身手的厉害侠客,不仅仅是江湖,还有东厂西厂锦衣卫,就连平民阶层都有体现,这样的风气其实是跟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的。

    明朝的社会其实可以说是不太安定的,因为明朝直到灭亡,都一直有蒙古人、日本人和流寇这四大隐患,因此整个明朝军事气氛十分的浓厚。

    明朝经济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尤其是京杭大运河修建完成之后,商业发达,城市繁荣且热闹。从《桃花扇》中的描绘来看,就可以看出在大运河的发展下,人们很重视城市生活很多人都在吃喝玩乐,在城市里广交朋友,这样繁荣的城市,自然也是倭寇喜欢的地方。他们和蒙古人不一样,他们以船为载体,长驱直入明朝最为繁华柔弱的地区。他们擅长近身战、游击战,这样就给居住在城市里人们增加了无形的压迫感。也是因为这个的关系,各地都会聘请一些习武之人教大家保卫自己。地方上的动乱,也加深了明朝尚武风气,从皇帝官员到下层百姓,无一不习武,无一不以有一身武艺自豪。科举制度这些压力也促使着这些文人往外跳,去过一种刺激的不一样的人生,这就是明代士人的侠客心态。有一些考场不得志的人,不甘于人生的安排于是纷纷走上这条习武之路,想要开辟不一样的生活。由于内忧外患战事不断,这些士人一边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走向仕途成就自己,另一方面也是想尽力保家卫国。从历史上来看,明代很多将领都是文人出身,不仅如此,他们也相当推崇文武双修、知行合一的实践家与学问家。

    举个例子:王阳明。不仅是"阳明心学"的提出者,他在军事方面也很有造诣。平定江西乱事、擒获起兵叛乱的宁王,这也让他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偶像。王阳明的墓志铭就写了他这一辈子的事情:"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王阳明15岁的时候,跟着自己的父亲到了北京,并偷偷观察蒙古人:"宪宗成化二十有二年丙午,先生十五岁,寓京师。先生出游居庸三关,即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询诸夷种落,悉闻备御策;逐胡儿骑射,胡人不敢犯。"除王阳明之外,明朝还有个想当大将军不想当皇帝的皇帝——明武宗。虽然这历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好坏都有,但换个角度看这不也是向往武侠的表现吗?

    到了后期,"不知兵为耻"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甚至还会鄙视那些凭借一身武功找富贵的人。将武功的标准提升到一个道德观层面了。这些在茅元仪(明代大儒茅坤之孙)《暇老斋杂记》记载:“当东奴(满洲)初起,朝廷求才之法虽不如宋仁宗十科取士之广,而士大夫亦以不知兵为耻……或力能挽强,技能舞剑,无不挟所长,以游于贵人之门……骤猎美官而去……有拳勇之匹夫,而坐索大将。”社会风气就是这样,造成了用高标准看待习武求官之事。

    由此可见,很多武侠相关的故事诞生于明朝的背景之下是很有道理的,这是一个非常的有武侠气的社会。很多的历史记录和故事里都能看这是一个很繁荣但却又让人不安的时期。

    参考文献:《桃花扇》《暇老斋杂记》

    文:追风少年

    单字解释: 趣 味 历 史 原 来 明 朝 文 人 爱 习 武 武 侠 小 说 可 能 是 真 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