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翁同龢真如有些人说的那样,克扣了北洋水师的经费吗

    2022.11.09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光绪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891年,户部尚书翁同龢上奏,认为南北洋水师已经初具规模,而国库紧张,因此请求向海外购买军舰和武器弹药暂停两年。很多人认为正是翁同龢此举造成北洋水师发展停滞,最终被日本海军超越,酿成甲午之败。而一些人更是说翁同龢提出这个建议是因为和李鸿章之间的个人恩怨,公报私仇。不过从当时户部的开支情况看,翁同龢此举更可能是出于无奈。

    在两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虽然开始了洋务运动,但是不过流于形式,除了购买了一些西洋武器、西洋设备外没有根本上的改变。因此在清末,其经济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财政收入的大头也依然是田赋、盐茶税等传统项目,只是多了关税和厘金两个收入而已,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7、8000万两左右。

    而清政府的财政开始也是传统的量入为出,也就是根据收入安排开支,钱不够就砍项目。然而由于晚清时内忧外患不断,因此这开支也是一直居高不下,加上此前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国库的库存也已经耗尽。更糟糕的是对于清政府来说,可以花550万两给光绪举办大婚,可以花几千万两给慈禧修颐和园,海防则可以放一边。

    所以早在1875年决定筹建海防时,经费就是一个大问题。按照计划,清政府将从关税和厘金下每年各拨给南北洋水师200万两,合计就是400万两。然而实际上由于财政紧张,拨款严重不足,在1875年到1877年两年间,南北洋水师总共只拿到了200万两,是计划的1/4。

    虽然后来迫于海上的威胁,清政府采用挖肉补疮的方法勉强把北洋水师建设的初具规模,但是自北洋水师1888成军以后,清政府还是停止了对北洋水师的投入。因此在翁同龢要求暂停外购军舰前,北洋水师已经止步不前。

    翁同龢不过是一个传统守旧的大臣,他所能做的只是维持收支平衡。在财政收入有限的情况下,翁同龢能和以前一样保持北洋水师的日常经费所需这已经是上限了,不可能指望他能变出钱来买军舰和武器弹药。

    因此北洋水师停止发展,主要还是因为以一个农业国家难以承担如此大规模的持续投入,而清政府也不重视海防建设所造成的,翁同龢责任不大。

    单字解释: 翁 同 龢 真 如 有 些 人 说 的 那 样 克 扣 了 北 洋 水 师 的 经 费 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