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有人说古人又美又潮流我还不相信,直到有人在明朝墓室里发现了高跟鞋

    2023.10.25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高跟鞋对于女人来说是一件可以令她们变美的神器,每一位穿上高跟鞋的女性不仅外在增高,走起路来更是婀娜多姿。

    尽管高跟鞋穿久了对人体还是会有一定的损害,可是为了变美,变自信,女人们仍然要穿上5公分、8公分甚至更高的“高跷”。

    这一点在古代也不例外。古人有多爱美呢?通过考古研究我们发现,高跟鞋在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明朝的皇后都穿高跟鞋。

    尖足凤头高跟鞋

    考古学家们在北京定陵明孝端皇后和孝靖皇后的墓中挖掘出了大量的衣服和鞋。在仅有的19双鞋子中,就有11双尖头凤足高跟鞋。

    这一发现让我们知道了中国古代女性穿高跟鞋的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从古墓中挖掘出来的高跟鞋比例也可以看出,比起平底鞋,明朝的皇后可能更偏爱高跟鞋。

    序号3是凤足尖头鞋

    这双尖足凤头高跟鞋的长度约有11公分,鞋跟呈圆柱形,宽约5公分,高约5公分。鞋子尖头向上翘起,并附带有精美的花纹。

    这双尖足凤头高跟鞋的尺寸比正常女性鞋子的尺寸要短,所以明朝的皇后在当时应该有缠足。明朝也是缠足非常盛行的时期,当时的女性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都会缠足。

    这双高跟鞋的高度虽然还不算很高,可是在明朝已经是女性为了追求美做出的大胆创新了。等到明朝以后,高跟鞋的形状又变了一个样子。

    清朝的花盆底儿

    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朝代,最近清宫剧也是迭出不穷。通过观看清宫剧也许有人发现了,清朝的女性喜欢穿一种“花盆底儿”的鞋子。

    清朝属于满人,也叫做旗人。所以她们的服饰文化与汉民族不同,也并没有继承明朝的“服饰文化”。也可以说,明朝的高跟鞋已经止步于明朝,并没有传承下来。

    清朝的女性穿的花盆底儿是她们独有的一种鞋子,据说是为了防止上山的时候被蚊虫叮咬,所以特地加高了鞋跟。

    这种鞋子的高度最低也有5公分,最高可达25公分。与传统高跟鞋的外观不一样,清朝的花盆底的高跟是在鞋子的中间部分,这应该也算是高跟鞋的一种。

    花盆底儿鞋子的鞋跟多数是木制的,为了美观会将鞋跟用白粉涂白,或者是用白色的缎布包裹起来。鞋跟的形状有呈“倒梯形”的,也有呈“马蹄形”的,所以花盆底儿也叫做马蹄底。

    由于花盆底儿鞋跟过高,只有比较年轻的旗人女性才会穿这种鞋子,等上了年纪也就不再穿高跟鞋了。

    近现代高跟鞋

    从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服饰文化传到了中国,西方的高跟鞋也被中国女性所喜爱。近现代以后,中国女性的高跟鞋都是外来的鞋子。

    图最右一名女性的高跟鞋

    民国时期,当时的女性比较喜欢的一种装扮就是旗袍加高跟鞋。这个时候的高跟鞋,鞋跟没有那么高,一般都在3-5公分左右。

    旗袍可以勾勒出女性的身材线条,高跟鞋会使女性的身材高挺,显得更有自信和魅力。

    鞋跟的高度是在近现代逐渐加高的。现代的高跟鞋最高可达25公分,真的可以用“高跷”来形容。

    不过这种高度的高跟鞋,一般都用于特殊的场合以及特定的人群,比如模特走秀或者是女明星群体。寻常女性爱美,大多数都将鞋跟高度控制在5-10公分。

    结尾:高跟鞋会给女性带来自信,鞋跟的高度应该控制在5公分左右,过高的高跟鞋会加重人体腰椎的负担。

    单字解释: 有 人 说 古 人 又 美 又 潮 流 我 还 不 相 信 直 到 有 人 在 明 朝 墓 室 里 发 现 了 高 跟 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