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952年,毛主席在黄河边遇上任俊华,惊问:你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

    2024.04.21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老覃在多年前写过《1952年,毛主席问山东军区司令许世友:济南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一文,讲的是: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尚未结束,毛主席牵挂着黄河治理问题,又兼引黄灌溉济卫工程已经在该年8月建成,到了10月底,他利用中央批准他休假的一周多一点的时间,迫不及待地要到黄河进行实地考察,决心“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他在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公安部长罗瑞卿、铁道部长滕代远等中央领导的陪同下,带领着机要室主任叶子龙、警卫处处长汪东兴、摄影师候波、保健医生王鹤滨、北京医院的院长周泽昭,以及王敬先、罗光禄、李树、李银桥、孙勇、马武义、张木奇等一批卫士,于10月25日离京,次日傍晚抵达济南火车站。

    在济南,他在心腹爱将——山东军区司令许世友的护卫下参观了泺口大坝。

    在泺口大坝的大坝顶上,他遥指咆哮翻滚的黄河水,让众地方官详细讲一讲黄河在山东段的具体情况。

    这是他在视察黄河过程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可惜的是,跟随在他身边的众人,竟然无一人作答。

    毛主席环视众人,不发一言。

    最后是许世友出声解了围。

    许司令低声说:“这个问题,必须有水利专家才能胜任解答的。”

    这给毛主席提了个醒,之后,他每到一个地方,第一个要找的就是水利专家。

    老覃在另一篇题为《1952年,毛主席和杨尚昆等人到农家讨水喝,农妇:斯大林没同来?》的文章中说了,10月30日清晨,毛主席的专列来到了兰封车站的一个岔道上。而他在上一站徐州视察时,已预先让王士英厅长打电话通知河南的领导和水利专家在兰封站等待了。

    那么,当他从车上下来,就看见了河南省省政府主席吴芝圃、省委书记张玺、军区司令员陈再道以及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等人。

    王化云是名副其实的水利专家。

    他不但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还是水利部副部长。

    毛主席见到王化云,心情格外高兴,拉着王化云的手说:“你这个名字好哇,化云下雨,化雨为云,咱们中国有了你,一年到头都会风调雨顺,老百姓吃喝不愁。”

    在王化云的导引下,毛主席他们换乘上张玺早已准备好的汽车,驰往黄河南岸的东坝头堤段。

    王化云一路给毛主席讲解了不少治河的专业知识,包括黄河改道的情况,河坝的建造、河水的疏导等等。

    毛主席对王化云的讲解非常满意,他问了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

    “现在我们在黄河问题上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王化云从容回答说:

    “从根本上治理黄河的水害,阻止水土流失、利用黄河水来灌溉、发电、通航,促进农业、工业和运输业的发展,消除黄河流域的旱灾。”11点10分,到了东坝头,黄河河务局局长袁隆平带着一群人早已恭候多时。

    王化云对毛主席说:“主席,东坝头到了,先下车吧。”

    毛主席应声道:“三门峡水库修起来,就可以解决黄河水患了,灌溉、发电、航运也都搞起来,这里面大有文章可作。”

    袁隆平等毛主席下了车,郑重地向他介绍了东坝头段长任俊华。

    任俊华这天穿了一身新毛呢服,显得精神抖擞。

    毛主席拉着任俊华的手,问:“你管的坝有多长?”

    任俊华如实回答:“兰封和考城境内的所有。”

    毛主席扭头问王化云,说:“现在河段上安排有过去国民党的治河人员吗?”

    王化云肯定地回答:“有,过去国民党的治河人员我们都全部接收了,保持了他们的原工资待遇不变。”

    听了王化云的话,毛主席仔细打量任俊华穿着的新毛呢服,有些惊奇地问:“那么,你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

    一旁的袁隆平说:“他可是从解放区调过来的老同志。”

    毛主席笑了,解释说:“我的意思是,将来不论老同志还是新同志,都可以穿呢子服!”

    大家这才松了口气。

    一行人说说笑笑,谈论着东坝头修防的具体问题。

    王化云最后说:“修堤就是与淤积在抢时间、争速度,治标不治本,治河还要从源头做起。我们已派人到黄河源头查勘过了,将来可能以把长江上游通天河的水引入黄河,一方面弥补西北、华北的水量不足问题,同时,减少西北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毛主席赞许地说:“好!有雄心!通天河,那可是孙悟空去过的地方!”

    单字解释: 年 毛 主 席 在 黄 河 边 遇 上 任 俊 华 惊 问 你 是 国 民 党 还 是 共 产 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