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王树声被抢风头!光头后生刀法骇人,手起刀落敌人血肉横飞

    2022.06.19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作者:莫孤烟

    1928年3月初,工农革命军第7军结束了一个月的在外游击之后,回到了大本营木兰山。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在他们外出的一个月里,木兰山居然又成立了一个第8军,军长是被人称作“徐大胆”的徐朋人。

    第7军此前之所以暂时离开木兰山,是因为蒋军派了一个团的正规军来清剿,不得不暂避锋芒。走的时候留下了徐朋人等人隐蔽,任务是把那些从黄安、麻城逃出来的同志聚拢起来,能多聚一个人是一个人。结果,徐朋人在一个月时间里拉起了一个军,只是这个军只有六七十个人,武器只有一支短枪,以及一支断了半截、因为怕炸膛而不敢用的长枪。

    木兰山

    7军军长吴光浩对徐朋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一条半枪打天下”,也只有“徐大胆”敢这么做。

    第7军的人其实比第8军也多不了几个,但枪却不少,之前打民团捞了不少“油水”。两军合并后,第8军并入了第7军,总共也只有130人,长短枪有80支,这恐怕是全世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小的“军”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新成立的第7军尽管人少,但也有自己的军委会,实行集体领导。军委会经研究,感到现有的这一百多条人枪,打游击的话还是规模太大,干脆分成四个小队,由戴克敏、廖荣坤、吴光浩、汪奠川分别带领,在黄陂、孝感这一带分散游击。

    这样一来,活动范围比以前更大了,但随之而来危险性也加大。当月下旬,汪奠川带领的小队遭敌夜袭,结果全队覆没,第7军蒙受重大损失。

    第7军进出木兰山几个月,打游击越来越得心应手,最终由善于总结的戴克敏将游击战术提炼为“声东击西、绕南进北、昼伏夜动、远袭近止”十六字诀。这个十六字诀和井冈山朱毛的十六字诀几乎在同一时间提出,而且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木兰山革命队伍的斗争水平之高!

    到了4月初,盘踞在黄麻一带的蒋军和桂军发生冲突,结果都撤到河南去了。正在黄安一带活动的戴克敏小队见此大好时机,赶紧派人联络木兰山,第7军其他人全都返回黄麻老区。眼见第7军又回来了,复仇心切的黄麻民众革命积极性大涨,一场更大的暴动就此发动。

    当初工农革命军撤离黄麻后,民众被“清乡团”洗劫一空,多人惨遭杀戮,早已结下血海深仇。第7军一来,村村打土豪,镇镇有枪声,一个团总被活捉,一个团总被击毙,缴获长短枪100多支,民众大快人心。

    黄麻第二次暴动声势浩大,敌人不能不重视,不得不暂停了蒋桂之间的争斗,调动桂军的一个团回到黄麻,任命团长吕冠中为黄安、麻城、黄冈三个县的“清乡主任”,“会剿”革命势力。

    敌情严重,如何应对?第7军指挥员在一个叫清水塘的村子开了一晚上的会。长期以来打游击,大家一直都在东躲西藏,这样长期下去也不是办法,大家觉得还是要建立一块巩固的根据地。究竟去哪儿呢?有两种意见:一个是黄安县境内的天台山(不是浙江天台山),一个是光山县境内的柴山堡。

    吴光浩的意见是天台山,这里的好处是群众基础好,山大沟深便于隐藏。不过,坏处也很明显,这一带敌人势力比较强大,而且物产贫瘠,队伍难以扩大。与会人员多数都不赞成天台山,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柴山堡。

    吴光浩对柴山堡不熟悉,但戴季英、戴克敏、徐朋人、吴焕先等人都有亲戚在柴山堡,对这里很熟悉。这个地方地处三县交界,是典型的“三不管”地区,湖北和河南的军阀矛盾重重,清剿时从不越界。参加过黄麻起义的人中,有很多人在这里都有亲戚,群众基础也很好。而且这里既有山地有也川地,物产还算比较丰富,人口也多,兵源粮源有保障。

    不利因素是,这一带以前红枪会的势力很大,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不过,在农民自卫军的打击下,红枪会内部已经发生严重分化,多数人已经不和革命队伍为敌。比较下来,还是柴山堡有利因素更多,所以军委会最后决定去柴山堡,在黄安、麻城、光山三县交界处创建根据地。

    第7军开进柴山堡,蒋军的一个营如影随形跟了上来,带路的正是人神共愤的清乡团团总方晓亭。此人曾经一次屠杀300多名农会会员,亲手把自卫队队长钉在墙上折磨而死,民众称其为“方阎王”。

    仇人相见分外明红。吴光浩下令集合所有人打伏击,目标就一个:干掉方阎王。

    第二天早上,大雾弥漫,第7军隐蔽在隘口中,等着敌军进入伏击圈内后,兵分六路包抄而来。

    王树声

    大队长王树声率领的这一支队伍担任正面进攻。以勇猛著称的王树声每次打仗都冲在最前面,但这一次却被别人抢了风头。一个光头后生手持大砍刀一马当先,利用地形作掩护,躲开迎面而来的子弹冲入敌群,手起刀落,血肉横飞,眨眼间砍倒数人。其身手之敏捷,刀法之纯熟,令人惊叹不已。

    吴光浩问王树声这个后生是谁?王树声也不认识,只知道这是一个新兵,以前好像当过和尚。他们继续观察,这个后生不是一味蛮干,头脑相当清醒,在敌群中并不恋战,而是直取敌营长和方阎王。敌军头领吓得节节后退,大部队也就跟着后撤,这样一来,敌军很快就被冲散,留下十几具死尸后狼狈而逃。

    没错,这个光头后生正是小名“丑伢子”的许世友!8岁进少林寺,16岁下山,练过8年的武功。他那双练过铁砂掌的手比常人大得多,刀法更是简练实用,没一点“缠头裹脑”之类的花架子,和那些江湖卖艺的把式完全不同,一看就是练家子。

    许世友在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时,给战士们表演少林武术

    王树声认定了这个光头后生将来必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猛将。确实如此,许世友晚年回忆说,在他刚参加革命的三年里,打了不下上千仗,而他一生之中当了6次敢死队队长,甚至在当了军长以后还参加了两次敢死队!

    第7军在柴山堡站稳了脚跟,他们分化瓦解了当地红枪会,订立攻守同盟,还成功策划了敌军一个连哗变,得到了70多支汉阳造步枪和上万发子弹,之后还建立了自己的兵工厂和被服厂。就是这么一支100多人的队伍,历经千难万险之后,成功开辟了柴山堡根据地,随后演变成鄂豫皖苏区,并发展出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红四方面军。

    单字解释: 王 树 声 被 抢 风 头 ! 光 头 后 生 刀 法 骇 人 手 起 刀 落 敌 人 血 肉 横 飞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