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陆逊和诸葛亮谁更胜一筹?依据正史分析,差距明显就不在同一档次

    2023.12.18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汉末三国,是个永不过时的话题。从古至今,这个时代的英雄人物的事迹,被记录成诗词歌赋,小说,戏曲等各种文学载体,可见人们对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的向往。

    汉末三国距今约一千八百多年了,文臣武将谁是第一的争论从未断过。武将暂不细说,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文臣谋士。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诸葛亮在民间的形象几乎是神一样的存在,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晚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心为了汉王朝的复兴而奋斗,无论是他的才干智谋还是人品道德,都是千百年来人们的楷模,历代君王不一不希望自己的臣子能像诸葛亮一样。

    鲁迅先生曾评价诸葛亮“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意思就是诸葛亮的智慧已经超出人类的范畴,接近妖怪了,虽然听着不太舒服,但足以显得诸葛亮在文学界的地位了。

    但是评价一个人不能光看演义,正史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有人就认为陆逊在正史上的成就已然超越了诸葛亮。那么我们今天就从演义,正史,结局品性等方面来分析比较下这两个人。

    一,演义中的陆逊和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里陆逊出场算比较晚的了,在演义第八十三回才算出场,而且是一笔带过的那种,说的是孙权继承父兄基业,统领江东之后,开始广招人才,于是就很有很多人才,其中就包括陆逊。陆逊在演义里崭露头角时,是向孙权提出谋取荆州讨伐关羽的建议的时候,这正是陆逊战略眼光的表现。

    信中利用关羽自大狂傲的弱点,给关羽戴了好一通高帽,关羽自然对陆逊放松了警惕,把留在江陵用来防御东吴的部队都调往了襄阳前线。陆逊见时机成熟,便和装病的吕蒙上演了一出“白衣渡江”,结果相信读过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荆州被东吴占据,关羽兵败身死。

    之后便是陆逊真正大放异彩的时候,那就是汉末三国三大战役之一的夷陵之战,火烧连营。

    刘备得知关羽被害之后,尽起西川六十五万兵马来给关羽报仇,在夷陵被陆逊一把火烧了个干净,几乎全军覆没,陆逊也因此战而名扬天下。

    而《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事迹,那可真是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从初出茅庐,火烧赤壁,到南征荆楚,西取西川,让刘备从一个四处投靠他人的客将成为了割据一方的诸侯,诸葛亮可谓是功不可没。

    在刘备兵败夷陵之后更是辅佐后主刘禅,稳定了蜀国内部,随后的“七擒孟获”解除了蜀国的后顾之忧,“六出祁山”更是彰显了诸葛亮矢志不渝,复兴汉室的决心,随着“秋风五丈原”,诸葛亮病死,一代奇才就此落下了帷幕。

    可以说,蜀汉的建立和巩固,诸葛亮有着一半以上的功劳,参与了蜀汉集团从创业到发展再到壮大鼎盛的全过程。

    而陆逊在演义里主要参与的三件事就是谋取荆州,火烧夷陵,石亭败曹休,相对于诸葛亮的辉煌功绩,显然逊色了很多。

    这里还有个小细节,夷陵之战之前,陆逊曾打听刘备军中军师是谁,得知不是诸葛亮时才大为放心,认为天下除了诸葛亮没人能看透他的计策。这个细节足以说明演义里诸葛亮实力碾压陆逊了。

    二,正史上的陆逊和诸葛亮

    评价一个人不能光看演义,演义固然精彩,演义毕竟是虚构的,正史上的事迹才值得研究。诸葛亮出生于琅琊诸葛氏,在当地也算是个名门望族把,可是对比陆逊,那就逊色不少。

    出生在这样条件下的陆逊,自幼可谓是饱读诗书,从小就立下了平定天下的宏图伟愿。后来孙权入主江东,招贤纳士,陆逊便到了孙权的麾下出谋划策。但是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陆家和孙家是世仇,这也为日后陆逊与孙权产生了不可化解的矛盾埋下了祸根。

    孙权的哥哥孙策曾短暂的投靠过袁术一段时间,而陆逊的祖父陆康不和,陆康认为袁术是叛逆,于是袁术就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和孙策战斗了两年之久,孙策折损了不少将领,而陆家也死了一半以上的人。后来孙权入主江东之后,陆逊为了怕孙家报复,就带头向孙权效命以表忠心。

    比较两人的世家,陆逊显然更胜一筹,但是世家不能代表一切,其实在正史上,无论从军事,政治,人品方面,诸葛亮都是陆逊不能比拟的。

    首先是军事,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正史上其实早有定论,“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明之干,优于将略”,这是陈寿给诸葛亮最恰当的评价,意思就是诸葛亮治军的才能大于他出谋划策的才能,而诸葛亮治理国家的才能又大于他当统帅的才能。而且后来诸葛亮北伐撤军之后,司马懿曾参观了诸葛亮留下的营寨,感叹着说了四个字:“天下奇才!”

    抛开《三国演义》的事迹不谈,以上两个例子足以说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了。再说说陆逊,世人皆知有诸葛亮的“六出祁山”,而显然极少有人知道陆逊也有过四次北伐,这足以说明问题。

    诸葛亮的“六出祁山”,虽然几乎都是遗憾撤兵,但是打的曹魏胆战心惊,揍的司马懿“畏敌如虎”,靠着拒不出战拖死了诸葛亮。政治影响极其大。其实曹魏早期的战略方针是先灭东吴再灭蜀汉的,但由于诸葛亮的北伐,导致曹魏被迫调整战略,把蜀汉当作头号大敌。

    而陆逊的四次北伐,除了第一次用苦肉计,让周鲂诈降,于石亭之战大败曹魏,斩敌万余外,其他三次北伐基本上都是小打小闹,最后两次甚至只杀敌数百,如果不是主角是陆逊,根本引不起曹魏的注意。

    陆逊最引以为傲的战绩就是夷陵之战了,但是也有史学家分析说,根据当时的情况,面对身边没有诸葛亮,疯了一样的刘备,换成别人也能打赢。

    三,二人的结局和品性

    根据以上的分析,无论从演义还是正史,诸葛亮都是碾压陆逊的,完全没有可比性,接下来就说说两人的结局和品性。

    陆逊和诸葛亮有个共同点,就是都做过丞相。刘备自己给诸葛亮的评价是“如鱼得水”;夷陵战败之后,刘备更是“白帝城托孤”,把自己年幼的儿子刘禅和蜀汉的未来都托付给了诸葛亮,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推心置腹。这对君臣之交自古以来就是令历代君王神往的,恨不得自己身边也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臣子。

    奈何天妒英才,随着“秋风五丈原”的一声哀叹,诸葛亮陨落于此,诸葛亮的死,自古以来就是令人惋惜的事情。

    反观陆逊,他的死固然具有悲剧色彩,但是死因却是相当复杂。前面说了陆家是江东四大家族,而孙家又和陆家是世仇,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孙权在用陆逊的时候,是有防备心的。孙权和陆逊这对君臣关系,真的很糟糕。

    东吴后期著名的“二宫之争”,也就是孙权的太子孙和与孙权第四子鲁王孙霸,为了储位而展开的斗争,据说陆逊也参与了其中。孙权是偏爱孙霸的,想废掉孙和,但是陆逊却上书反对,这就引起了孙权的怀疑了,加上孙家和陆家是世仇,他认为陆逊图谋不轨,于是下了封诏书,严厉地批评了陆逊。

    可怜陆逊对孙权一片忠心,辅佐孙权这么多年了仍旧还是遭到了猜忌,一病不起,郁郁而终。

    至于两人的品性,史书上其实早有定论了。诸葛亮执政期间,史书记载“无贪官污吏亦无奸诈小人”,从诸葛亮往下,整个蜀汉朝廷的官员都是清正廉洁的。以至于后面邓艾偷渡阴平之后,蜀中百姓都哀叹,如果诸葛丞相在世,绝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可见诸葛亮是深得民心的。

    反观陆逊,可以说陆逊是地地道道的军国主义者,陆逊从来就是崇尚武力扩展的,认为武力控制人民是最好的办法,甚至在陆逊的四次北伐中,陆逊曾多次屠杀百姓来震慑敌人和多报军功,裴松之在《三国志》做注的时候曾愤怒的写道:“俘馘千人,未足损魏,徒使无辜之民横罹荼酷,与诸葛渭滨之师,何其殊哉!”

    翻译过来就是,杀敌千人,根本没有伤到魏国,反而让无辜的百姓死伤惨重,这和诸葛亮的仁义之师有多么大的差距呀!可见在那个年代就有人对陆逊的品行作风感到愤怒和不屑。

    总结: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无论从哪个方面,诸葛亮都是碾压陆逊的。但是我们作为后人,没有资格去贬低这两位在三国时代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这两位在当时都是非常有名的谋士,但是细细比较起来,那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单字解释: 陆 逊 和 诸 葛 亮 谁 更 胜 一 筹 ? 依 据 正 史 分 析 差 距 明 显 就 不 在 同 一 档 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