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最不应该的仁慈英军好心放走的一名德国伤兵后来他让世界颤抖

    2023.11.27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法国有一名受伤的德国士兵正在慢慢地努力挣脱逐渐逼近的英军势力。突然,这位德国士兵在附近发现了一位英国士兵他的伤势太重,甚至已经无法举起武器投降,等候他无法避免的死亡。

    不过英国士兵选择放过这位德国士兵,并在点头示意之后就离开了。而他选择不射杀的那个人,就是在当时为二十九岁的上等兵:阿道夫.希特勒。这位英国士兵名叫亨利.坦迪,日后这位他放过的德国士兵让整个世界为之颤抖,几千万人的性命因他而毁灭!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坦迪绝不会想到,在如此一战的经历中,他铸成了一桩历史大错。在夺占法国小镇马尔宽渡口的战斗中,英军战报5次提到坦迪的英勇表现,而他错失杀希特勒的最好机会,相信这会成为他一生中的最大遗憾。

    来详细回顾下这次遗憾的仁慈:一次战斗中二等兵坦迪跃出战壕,只身一人匍匐靠近德军阵地并成功地消灭了德军机枪手。抵达渡口时,他再次冒着密集的炮火率先铺设起木板,使英军冲锋部队得以顺利冲入敌人阵地。

    两军的血腥厮杀渐渐平息下来,德军或投降或撤向后方,英军亦无力再战。突然,坦迪的视线中出现了一个德军伤兵。这个一瘸一拐走出阵地的德军士兵也看到了不远处坦迪的枪口正死死地指着他。

    然而,这个伤兵显然已经精疲力竭,他既没有举枪也没有惊惶失措,只是毫无表情地盯着坦迪,似乎在等待已无可避免的最后时刻。“我当时的确瞄准了,但我从来不射杀伤兵,”坦迪日后回忆起当时戏剧性的一刻,“我让他走掉了。”

    这个年轻的德国伤兵略略点了点头,然后就慢慢走远了。这个名叫希特勒的德军下士与德军残部顺利撤回后方,而坦迪很快地淡忘了这个战斗结束时刻的小插曲。

    1938年的欧洲,风雨如欲来,英国首相张伯伦前往德国与希特勒谈判。令他大感惊奇的是,希特勒的客厅里挂着一幅画家当年为这位英国士兵坦迪的画像复制品。

    希特勒解释说:“画中的这个人差点要了我的命,当时我甚至觉得自己再也见不到德国了,上天将我从英国士兵瞄准我的枪口下救了出来。”张伯伦当时心里肯定是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单字解释: 最 不 应 该 的 仁 慈 英 军 好 心 放 走 的 一 名 德 国 伤 兵 后 来 他 让 世 界 颤 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