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78岁的开国上将回乡,特地要来43辆吉普车,为何终成遗憾?

    2022.08.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83年8月,南京开始步入秋天,树叶逐渐枯黄,戎马一生的许世友将军已退居二线,却仍以崇高的名望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副主任。1905年出生的许世友将军,此时已是78岁的高龄老人。常年的征战和长期辛劳国事,让许世友将军的晚年身体吃不消,再高明的医疗手段和再好的医疗条件都是回天乏术,无法再续其生命力。许世友将军知道自己这辈子快到头了,接下来的生命不长了,如今需要尽快了结还存在的遗憾。

    许世友将军(右)

    1983年8月的某一天,许世友将军决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回家乡许家洼看看。怎么个特殊法呢?许世友向中央军委请批两个月的假,再允许自己从南京军区调来43辆吉普车“衣锦还乡”,中央军委给予批准同意。许世友这是好面子吗?要回乡显摆自己的“辉煌”“阔绰”吗?中央军委为何批示同意?而这事又为何成为许世友的终生遗憾呢?这事得追溯到许世友的家乡和刚当兵时候的事情。

    许世友是湖北省麻城县许家洼人(今河南省新县许家洼)。新县位于鄂东北大别山南麓,在解放前是隶属于湖北省黄安县的,黄安县是红安县的旧称。因为这里走出了共和国上百位将军,是名副其实的革命摇篮,所以更名为红安县,又因出过许多将军的缘故被戏称“将军县”。而更加准确地说,从著名的黄麻起义开始,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新县共走出过43位将军。

    1983年8月的回乡“借”来的43辆吉普车,正是为他们准备的。当时43位将军,有的已经故去,有的健在,许世友自发主动“调集”的43辆吉普车,是代表43位将军再回大别山看望一下家乡父老,让家乡的父老乡亲知道自己的英雄子弟回来看他们了,让他们直观感受这片土地孕育出多少伟大的国家英雄。

    许世友是一位个性鲜明的共和国将军,其“个性鲜明”的程度是在新中国众多将帅中名列前茅的,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中国人,鲜有不了解、或不知道许世友上将故事的人。许世友出生的地方许家洼位于大别山的腹地深处。大别山山脉是自西向东的走向,主要部分的平均海拔均在1500米,作为长江与淮河的分界线;它东望南京,西望武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在民国时期的重要军事价值。

    大别山有着重要的军事价值,却不能改变它山多地少、土地贫瘠不够肥沃的农耕事实。清朝末年,位于大别山的许家洼一带,由于世道艰难,导致许多百姓活不下去,走上杀人放火、抢夺财物的强盗之路。十室九空是许家洼一带乡镇村落的常态,特殊的世道造成当地人尚武精神勃发,家家户户舞刀弄枪、学拳耍腿。1911年,许世友刚满5岁就跟着同村人学打拳。1914年的春天,少林和尚来到许家洼传授棍棒拳脚功夫,兼招和尚进少林寺。

    8岁的许世友挤进人群观赏,看得激动鼓掌,羡慕这份高强的武艺。掌碎六砖、手拔白杨等震撼人心的实际表演结束,少林和尚林子金开讲自己此行的目的,许诺加入少林寺后的两大好处让许世友动了心:一是不用出钱,二是少林寺管饭。许世友回家把自己的想法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告诉父母,得到允许后,就这样上了嵩山少林寺当和尚。

    许世友在嵩山少林寺学武8年,身上已经有真本事,已从过去稚嫩的幼童蜕变为成熟胆大的硬汉。临下山前,师傅林子金嘱咐许世友:“独身外出时对人要和善,千万不要杀生害命,惹是生非。”许世友离开嵩山,时隔8年再次踏上故乡许家洼。8年时间,许家和许家洼发生了许多变故,如许世友之父被地主高利贷的重担压垮去世。悲痛万分且有些茫然的许世友不知该怎么办好,他回来不久后,与地主家发生摩擦冲突,不小心下重手把地主家的儿子给打死了。

    这事注定了许世友不能在家乡过平静生活,只能往外走,留在许家洼只是“束手就擒”——毕竟双拳难敌四手。接下来的日子里,许世友四处流浪,因帮收留自己师兄的忙,失手击毙盗贼头子。许世友不想连累师兄,便再次启程,开始四海为家。老是这样不成办法,母亲还在家中等着自己回去带她过好日子呢。许世友下定决心当兵,他跋山涉水来到河南信阳,在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部队里当了个小兵。

    许世友将军在军中

    军队中,许世友被老兵殴打欺侮,气不过便还手,一下就干倒了那老兵,老兵没再爬起来,一命呜呼了。上面的团长抓了“凶手”许世友,准备择日斩首示众,以示军阀威严,危在旦夕之际,幸好有许世友在军中当营长的舅父,向团长求情,这才饶了他一命。舅父救下许世友,找人将他带到自己的办公室,一见面就是几巴掌,嘴里边教训着。许世友最终向舅父保证:“我再不打人骂人了。”舅父这才没继续动手了。

    这件事给了许世友一个沉重的教训,让他脾气收敛了。三年时间,许世友当上了湖北省防军独立第一师的连长。1927年,刚过完春节,许世友被团长莫名其妙缴了械、戴上了手铐脚镣。他问团长自己干了什么坏事,却被团长怒火冲天地劈里啪啦一顿说。不过抓拿理由也说出来了:调戏良家妇女,抢夺百姓财物。许世友懵了,自己啥时候干这事了,不停解释说要对质,不断说自己是冤枉的。这团长根本不听,叫来军法处的七八个士兵轮流用皮带抽打他,要他认罪。

    即使是皮开肉绽,即使是倒下昏迷,许世友也没松口。从昏迷中醒来,没有水喝,怒火冲天的他凭借着武力撕开铁质手铐,怒吼着,一旁的看守士兵心惊胆战,立刻向团长报告此事。团长觉得他是个人才,便让人给他饭吃、给他水喝,还找来专门人彻查此事。最终发现许世友是被冤枉的。团长给他道了歉,赔偿了1000元。虽然如此,许世友的心情还是很不好,调至武昌驻守后,结识同乡傅孟贤。傅孟贤是秘密党员,得知许世友的经历后,就劝他去黄安或麻城,参加红军队伍为国为民去,别再为这些自私自利的军阀卖命了。

    许世友一听觉着可行,直接不要这连长官位了,日夜兼程上百公里,抵达麻城附近,找到红31师司令部,参加了红军,后经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走上了革命道路。数年时间,种种曲折,许世友最终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刚参加红军革命,许世友就凭着自己高强的刀法、勇猛的性格和无数次的冲锋在前,闯出赫赫威名,他也影响着自己麾下的小兵,增强他们的白刃战实力。因此,以许世友为领头的亮丽风景线出现:成百上千的高大汉子,背后挂把大刀,只听团长许世友一声令下,就放下枪,拿起刀,冲到敌人面前肉搏。

    万源保卫战是许世友名震大江南北的战役之一,此战规模比不上他在解放战争期间参与的战役,但其中的白刃战是绝无仅有的:从师长到士兵,人手一把大刀,与敌人短兵相接。这种场面在近代战争中是极为罕见的。新中国成立之后,许世友没有第一时间回到家乡。许世友对家乡大别山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他喜欢这儿的土地,喜欢这儿的人,更喜欢这儿发生过的一切。1950年到1985年,35年时间里,许世友曾动过4次回乡的念头,三次成功实行,得偿所愿;最后一次告别,却是“流产”,成了许世友将军的最后遗憾。

    1983年8月,78岁的许世友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再回许家洼、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再看大别山一眼。许世友向中央打报告,希望请两个月长假,并说明自己想带43辆吉普车回新县的原因——自己代表43位从新县走出去的大别山英雄儿子,回来再看望一眼,之后自己恐怕再也不能亲眼来看了。

    43位包括许世友在内的新县子弟,他们每一位都是大别山的英雄儿子,例如李德生、胡立升、扶廷修、胡贤才、徐明德、高立忠、高厚良、黄光霞、程世清、鲁加汉、熊作芳、潘寿才、潘焱等等,他们是有名有姓的将军,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不为外人熟知的英雄烈士。

    许世友启程回乡,刚调集好车子正要上路,天空开始乌云密布,下起暴雨。许世友耐心等着,没有放弃,可这雨一连下了十多天不停,他只好先去向中央军委销假,解释情况。十余天后的某日上午一销完假,下午天空放晴,天气变好。也许是许世友将军没注意天气,也许是当时天气预报得不够准确,因缘际会所有出现这种情况。许世友望着放晴的天空,不禁摇头感叹:“老天爷不让我回去,那我就不回去了,等我死了再回去。”语气中有些萧索和惆怅,他也不是很确定自己死后是否真能回家乡。

    为何有这种顾虑呢?

    1956年4月27日151名中央领导人签名的《倡议实行火葬》,许世友坚决不签,并语出惊人“我死后不火化”,这件事的影响不是很好,但是知情人都是表示理解。

    许世友在去世前些年,给儿子许光寄去50元钱,叫他给自己买口棺材,死了往里一装就行。许光哪会那么随意;父亲寄来的五十块钱,再加上他自己添上的一些钱,买了几棵松树做成一口棺材。但这棺材,许世友并没有用上。许世友将军下葬的棺木是尤太忠将军特为精选的楠木制成。

    许世友将军墓地

    许世友还乡土葬一事,邓小平做出特别批示:“下不为例。”许世友不火葬一事,既有他本人的努力(例如强力抗争,例如不去北京就医,例如恳求中央领导人允许,等等),又有中央领导人和开国元勋的理解支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性一面。

    许世友与邓小平

    许世友死后还乡,也算是了却了他的遗愿,没有违背他在母亲墓前的誓愿。不过,许世友将军生前,1983年最后一次回家乡计划的搁浅破灭,仍是其人生一大遗憾啊。

    谨以此文献给许世友将军!

    单字解释: 岁 的 开 国 上 将 回 乡 特 地 要 来 辆 吉 普 车 为 何 终 成 遗 憾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