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王洪文发迹后,弟弟只是个村主任,老家盖了三间砖瓦房

    2023.09.07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作为“四人帮”中的权力第一人,王洪文的家境并不优渥,文化程度不高,经历也不如其他三人丰富。可他就是能后来居上,站到距毛主席最近的权力高峰。让人奇怪的是,王洪文的个人享受,打猎、喝奶、吃肉、品酒、按摩等等是样样不落下,可他的家庭却并未因他的发迹,发生什么太大的积极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王洪文出生于1934年12月,生长在长春市郊一叫开源屯的地方。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夕,东北全境已在“九一八”事变中沦陷日寇,直到1945年才回到中国人的手里。所以,王洪文的童年是在日伪政府下度过的。

    王洪文的祖上不是东北人,是从关东来的。由于年代久远,以至于王洪文的父亲也不记得自己的根在关内哪个省。不过,因为已有数代人都在东北生活,王家已实现“完全东北化”,在当地算是一个大户了,屯子里是亲戚联亲戚。

    王父没什么手艺,是个只会种地的庄稼人。他看过一些戏文,又想子孙日后有出息,所以四个儿子取名各取“文武双全”作最后一个字,中间都是一个洪字。王洪文懂事时,就天天听父亲念叨自己兄弟四人以后要出人头地的话,父亲还经常向他转述古代大人物的故事。

    这对王洪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造成他后来有野心、不甘人下。“有野心、不甘人下”,不能说贬义词。但因为王洪文急功近利的性子,造成他的三观不正、思想太浅薄,是非对错分不清,最后酿成“四人帮”的大错。1951年初,早就想参军,但因先前年龄太小(14岁)、没达到标准的王洪文,终于成为志愿军后续部队的一员,跨过了鸭绿江。

    王洪文当了五年半的兵。王洪文回国后,才发现父亲在他当兵第三年就因病去世了。当兵回来的王洪文,也算衣锦还乡了,村里人都十分尊重他。他在家的那几天,乡亲们纷纷都来看望。但是,这并未给王洪文和王家带来太大的好处。假期结束后,王洪文穿着军装,带着部队发的行李,到南京参加集训。

    集训结束后,表现不错的王洪文被分配到上海国棉十七厂。这是个大厂,有几千人。王洪文在厂里做的是很苦很累,但很有前景的保全工。但王洪文还不满足,他不想吃技术饭,他想当官,他想吃政治饭。所以在厂里干了几年下来,不肯脚踏实地的王洪文,技术还是处于学徒水平。

    王洪文被分配在人人羡慕、繁花似锦的上海滩。虽说住的地方简陋,但好歹扎了根,有了家。后来,母亲风尘仆仆、千里跋涉过来,本想享享福。但房子那么小,才10平米,哪住得下王洪文夫妻和王母三人啊。于是,小住了几天后,王母便离去,回了长春农村老家,让其他儿子赡养。

    王洪文是长子,又是最有出息的,无论按哪个地方的规矩习俗,都该他负责赡养父母。在上海北站的月台上,王洪文对母亲说:“娘,等以后我出了头,一定接你来享清福!”可是,王洪文这句承诺,像是随口一说的一样。此次一别后,王洪文再没见过母亲,更别说接母亲享清福了。那句承诺,就这样随风飘散了。

    王洪文当上副主席后,王家没沾过他什么光。最多做三间砖瓦房时,村里多帮衬了点。弟弟王洪武也只是从村里的队长,升为了村里的治保主任。后来王洪文被抓起来后,家里的房子被村里推倒了,王洪武的治保主任也被撤了。

    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为何在王洪文身上完全看不到?不是他多廉洁公正(他自己在北京、在上海没少享受),只是他不想帮衬。

    单字解释: 王 洪 文 发 迹 后 弟 弟 只 是 个 村 主 任 老 家 盖 了 三 间 砖 瓦 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