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20岁矮小战士为何被评为战斗英雄?他用战场表现诠释了这四个字

    2023.07.0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85年12月至1987年5月,解放军第二十一军六十一师配属第四十七军,参加老山对越防御作战任务,坚守在八里河东山阵地。全团官兵与敌人浴血奋战,取得了重大战果,牢牢守住了阵地。

    1987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给其中一名年仅20岁的解放军战士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实,他被评为战斗英雄可谓实至名归,因为他用自己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诠释了“智勇双全”这四个字的力量。

    栾智平是六十一师一八二团三营九连三排九班战士,1967年出生于陕西省子洲县,1984年入伍,1985年赴老山作战时身高才1.62米。在前沿阵地上,论个头,数栾智平最矮;论年龄,数栾智平最小;论兵龄,数栾智平最短,但他却是一名有勇有谋的战士。

    1986年10月19日,栾智平随突击队秘密摸进越军55号高地前沿,由于破障组使用火箭爆破器开辟通路没有成功,几十名突击队员处在敌人火力控制圈内,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

    栾智平急中生智,迅速取下自己身上的炸药包,飞身跃向通路,先拉火引爆了两条爆破带,在雷区炸开了几十米长的通路。

    快接近敌人暗堡时,堡内敌人用机枪拼命扫射,企图阻止栾智平靠近暗堡。他又敏捷地葡旬到暗堡口的一侧,将炸药包塞进敌人洞口,拉燃导火索,一声巨响,炸毁了敌人暗堡。

    当栾智平冲到距敌一个屯兵洞十几米时,敌人发现了他,用机枪追着他打。栾智平再次作出机智的应变——爬进一个弹坑后,伏在那里一动不动。

    就在敌人以为他已中弹,转移注意力之后,栾智平飞身跃起,迅速冲到敌人暗洞右侧,向洞内接连投进几枚手榴弹,炸哑了敌人火力点。

    这时,栾智平身上所带的手榴弹、炸药包都已经用完了,他拣起敌人丢下的十多枚手雷包成一捆,炸毁了敌人的屯兵洞。

    当上级下达撤离的命令后,栾智平正准备撤离,突然发现七班长王常兴猛地栽倒在距自己十多米开外的地上。他不顾一切冲到跟前,只见七班长右手、臂部、腿部多处负伤,他冒着敌人炮火为七班长包扎好伤口,背着七班长向山下走去,没走多远遇到一道又宽又深的壕沟,沟内布满了地雷。

    在平时,他可以很轻松地跳过去,这时他饥饿、干渴、疲惫不堪,还背着身高1.75米的七班长,要跳过去根本不可能。

    这时,七班长苏醒了,看到眼前的情景,流着泪对他说:“智平,你先走,不然咱俩都走不了。”

    栾智平坚定地说:“不,要死我们死在一起,要活我们都活着回去!”说完,便扑倒在壕沟上搭起“人桥”,让七班长从他身上爬了过去。

    6月中旬的一天中午,工兵连两名战士在案智平哨位附近执行任务。一名不慎掉进了雷区,右腿被炸伤,另一名战士急了,抢着要跳下去救受伤的战友。

    栾智平手疾眼快,一把抓住那个要跳的战士:“闪开,让我去!”他穿着背心裤头。骑在一根倒在地上快要朽烂的树上,一点点往下移,然后两腿勾着大树杆,侧下身用嘴咬住伤员的衣服,两手拖伤员,头顶伤员的屁股,一寸一寸往上顶,终于用头把伤员顶出了雷区。

    栾智平爱钻研军事,喜欢摆阵势。在哨位前,他先后布设了疑兵阵、迷惑阵、荧火阵、诡雷阵、套狼阵,试用了梅花型等投弹方法,使敌人特工晕头转向。

    在坚守阵地的3个月时间里,栾智平打退敌人多次进攻。

    有一次敌特工人员潜伏到解放军阵地前沿,偷走了解放军埋设的地雷。栾智平认真思索后,摆出一个以雷制雷的“诡雷阵”,把阵地上现有的几种地雷精心改制成“子母雷”、“串雷”,布设在前沿阵地。

    一天深夜,敌人两个班来偷袭阵地,栾智平和班长用火力牵制着敌人,把敌人引进“诡雷”区里,炸得敌人一片嚎叫,狼狈逃窜。

    栾智平常说:“跟越军打仗,既要勇,更要智,智勇双全,战无不胜!”他的确是这样一个智勇双全的战士。

    单字解释: 岁 矮 小 战 士 为 何 被 评 为 战 斗 英 雄 ? 他 用 战 场 表 现 诠 释 了 这 四 个 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