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遭受日军猛烈炮击 但鬼子的十三发炮弹无一爆炸 老君台就是这么传奇

    2023.09.19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老子和他奠基的道教以及他所著述的《道德经》,早已是中华文化流传千年的血脉,早已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千古传奇。

    然而,当你前往河南省鹿邑县瞻仰老子故里的时候,你依然会惊奇地发现,两千多年过去了,与这位伟大哲人相关的传奇,还在续写着。

    明道宫,是老子当年向弟子们传经布道的学堂,现在是兼具文化传播和旅游观光的4A级景区。景区内老君台的东侧竖立有一块和平碑,和平碑的四面,分别用中、日、英三种文字书写了碑文:我们祝愿世界人类的和平。

    虽然碑文仅有寥寥的11个汉字,但碑文背后真实发生的一段历史,更像是一个撼人心魄的传奇故事。

    这块和平碑立于1983年,树立这块碑的是一个日本人,叫梅川太郎,曾经是侵华日军的一员。和平碑树起时,他跪在碑前谢罪说:“我今天之所以虔诚地跪拜中国的老祖先,是请求中国的老祖先原谅,请求中国人民原谅,向中国老祖先和人民忏悔请罪!”

    老君台原名飞仙台,相传老子在此修道,成仙之时,飞升于33层青天之上而得名。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宋真宗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老君台的名字从而叫响。

    老君台高约8.84米,始建于汉代,青砖构筑,状若圆柱,顶部面积765平方米,上有山门一座,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一间。山门里,历经风雨的13棵桧柏,四季葱茏玉翠。台下向上通往山门的青石台阶有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总共33层,有意印合老子飞升33层青天之说。后人在其间寄托的情愫,正如老君台的楹联所云:四时古柏飞晴雨,百尺楼台锁瑞烟。

    1938年6月1日,侵华日军从亳州向西进犯鹿邑县城,远远望去,在一片低矮的房舍之中,老君台犹如鹤立鸡群的一座堡垒,被鬼子认为是一处重要的军事据点,居然下令猛烈炮轰这一祥瑞之地。

    鬼子一连向老君台发射了13发迫击炮弹,但无一爆炸。日军不解其故,转而又下令炮轰其他区域。改轰其他目标之后,日军的迫击炮弹无虚发,纷纷炸响,烈焰升腾,将鹿邑城陷入了一片火海。

    攻入县城后,鬼子官兵一个个跑到让他们十几发炮弹皆成哑弹的高台前,方知他们疯狂炮轰的目标,竟是道教鼻祖太上老君的升仙台。这时,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鬼子兵,无不以为这是“中国的老祖宗显灵了”,赶忙纷纷跪地叩头谢罪。

    两年之后,躲避战火的道士们重回老君台。在现场,道士们共清理出12发没有爆炸的迫击炮弹。老君台大殿东墙、东偏殿后墙和旁边的柏树皆有中弹,其中有两发穿过了大殿山墙,一发被卡在房梁上,一发落在老君像前的神龛上,还有一发卡在了殿墙东侧的柏树树杈上。

    现今,经过安全处理的日军炮弹,有三发被陈列于大殿外的玻璃柜里,还有一发依然卡在旁边柏树的树杈上,都是无道日军侵略中国的铁证。

    面对这些已经锈迹斑斑的哑弹,来此立碑谢罪的梅川太郎再次忏悔说:“我就是当年炮击老君台的那个炮手,我们的炮弹应该是打得很准的,打在老君台上的炮弹为什么不响,不管是偶然的因素还是太上老君显灵护佑的结果,都说明我们发动的那场战争是非正义的,是赤裸裸的侵略!”

    当听说人们在战争现场只清理出来12发哑弹的时候,他不禁又一次满腹诧异,他记得清清楚楚,自己总共向老君台发射了13发炮弹,既然无一爆炸,另一发又会去哪儿了呢?

    一直到了2003年9月5日,第13发哑弹意外现身,才解开了人们的心头之谜。这天上午,一声巨响,只见老君台的西南角突然坍塌出了一个豁口。几天之后,工人们在对这个豁口进行维修的时候,一发满身锈迹的炮弹露了出来。经过技术鉴定,这发炮弹正是梅川太郎心存疑问的那发哑弹。原来,这发炮弹不但击中了老君台,而且还深深钻进了地下。

    为什么梅川太郎们有胆悍然轰炸老君台,他们发射的炮弹却无胆悍然爆炸?我们能否这样想,既然有一发炮弹是被古柏的树杈强行“没收”了,其余炮弹的妖风,也应是被百尺楼台上的瑞烟所收服,并且消弭了!

    我们虽然不能将这一现象归于神仙显灵的精神力量,但时过境迁,其中真正的原因,已难以科学合理地解释,也许要终成千古之谜了。砸中目标的十几发炮弹,无一例外全然哑火,却注定了老君台的惊世传奇。

    关于战争,老子早有论述,他信奉“仁者无敌”,认为发动战争是“天下无道”的邪恶表现,他借《道德经》告诫和警示世人:“人之道,为而不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在慈爱与邪恶的较量之中,邪恶必将失败,唯有慈爱才能坚守正义护卫天下。

    梅川太郎前来立碑之时,本来是要将其命名为谢罪碑的,但老子故里的鹿邑人民将其改为了和平碑,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与仁爱天下的博大胸怀。

    老子的思想一向是尊道贵德,崇尚大象无形的至高境界,追求上善若水的美好品德,厚德载物,宽以待人,包容万千。因而,他的学说被称为“道德真源”和“万教之祖”,后人以明道宫中几座大殿的楹联,对此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评价。

    迎禧殿上书:经史子集根柢于道,释儒伊耶宗旨归德。

    玄元殿上书:少私寡欲养浩然正气,见素抱朴修湛兮清风。

    享殿上书:修德悟道生一生二生万物,明志清心法天法地法自然。

    大道直行,大德难违。这是老君台抒发的精神气概,更是老君台续写传奇的不竭源泉。

    单字解释: 遭 受 日 军 猛 烈 炮 击 但 鬼 子 的 十 三 发 炮 弹 无 一 爆 炸 老 君 台 就 是 这 么 传 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