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杯酒释兵权后,为何宋朝大将不思进取,反而沉溺于声色犬马,自黑自污

    2023.02.21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文丨笑傲天下史(文章原创,版权本人所有,欢迎大家转发分享)

    无论何事,从古至今,便都是盛极必衰,日月更迭。在我国古代史上,出现过一段政权混乱,百姓民不聊生的时期,那便是五代十国。最终是赵匡胤同其他将领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再黄袍加身,创立了宋朝统一全国。赵匡胤此人虽为宋朝开国皇帝,但其实在他创立宋朝之初也是被逼无奈,发动兵变之后,在将领的拥戴下,赵匡胤无可奈何的披上了黄袍,开始了他的统治。

    然虽为被逼无奈,可在登上皇位之后,赵匡胤自然不想自己的皇位被人篡夺,而在做皇帝之前,行军打仗过的他自然知道对于皇帝而言,兵权的重要性。为了能够将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于是便出现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其实对于杯酒释兵权史书上并未有详细的记载,只大概记载到宋匡胤在一天晚上诏见了同他一起开国的几位将领,于一房中饮酒,在酒至半酣时,赵匡胤便说出自己的苦恼,害怕有一天别人也会利用黄袍加身逼迫自己禅位。其余几位虽为武将,但却也头脑灵活,听见赵匡胤此言,便深知赵匡胤是想掌握兵权,便在第二天统一称病,上交兵符,自此,宋朝兵权便由赵匡胤掌握。

    当然,对于释兵权的几位将领,赵匡胤并未赶尽杀绝,反而是赏赐了,他们众多金银,以便他们能够忠于宋朝。俗话说“天威不可测”,皇帝乃站在权力巅峰之人,自然不能揣测其心中所想,一旦皇帝想让你死,连阎王爷也不敢多留他一分。而众将领也深谙此道,为了能够保自家老小一生平安,在这之后,便开始贪图享乐,纵于犬马之中,不再关心政事,以此来证明自身并无反叛之心,而赵匡胤也深知众将领意思,并未多此多加阻拦,反而支持不已。

    在杯酒释兵权后,开国将领石守信便担任天平军节度使,且在担任期间,积累了万贯家财,根据《宋史》记载,“累任节度使,专事聚敛,积财巨万。”然而,对于此事,赵匡胤却并没任何表示,因为赵匡胤认为唯有将领们沉溺于钱财当中,才不会起反叛之心。在赵匡胤去世之后,其弟赵光义继位,当时正值战乱,赵光义便又任命石守信为将军,随同御驾亲征同辽国进行了“高粱河之战”,虽为御驾亲征,却还是战败了,当时的皇帝自然不愿意承认此为自身过失,而石守信也能揣测君威,便将罪责揽到了身上。宋光义自对其感激不已,在这之后的石守信不仅安享晚年,更是被追封为了威武郡王。

    再如武将王全斌,根据史书资料记载,在杯酒释兵权前,王全斌此人淡泊名利,且视金钱如粪土,善待部下,爱护百姓,可在杯酒释兵权后,在蜀中,竟然“侵侮宪章,专杀降兵,擅开公帑,豪夺妇女,广纳货财,敛万民之怨嗟,致群盗之充斥。”如此反常之举,自然不是暴露本性,而是为了证明自己并无夺权之心,向赵匡胤证明自己。同有此种情况的还有赵匡胤的外戚王继勋,翻开史书,便能看到王继勋的记载,王继勋此人贪财好色,且生性残暴,竟爱以活人为食!曾有一次,有从王继勋府上逃出的奴婢向赵匡胤告状,赵匡胤听此言,在大怒之下,便将王继勋“削夺官爵,勒归私邸。仍令甲士守之。俄又配流登州。”然虽有如此刑法,却并未施行,反而将其升职。

    在宋朝,诸如此类情况数不胜数,尤在赵匡胤时期,赵匡胤害怕将领功高震主,欲收回兵权乃情理中事,可在收回兵权之后,赵匡胤却并未再将将领同等待之,反而对其一再纵容,而众将领在“杯酒释兵权”后,也因惧怕皇威,便开始沉溺于声色犬马,自黑自污,欲以此证明清白。然这诸多事情虽出发点并无过错,却方法错误,可能这便是为何宋朝会出现积贫积弱,冗官冗兵的情况的原因。将士们不求图强,反而过多揣测圣意,皇帝不求将士领兵打仗,反而惧怕功高盖主。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石守信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单字解释: 杯 酒 释 兵 权 后 为 何 宋 朝 大 将 不 思 进 取 反 而 沉 溺 于 声 色 犬 马 自 黑 自 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