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林总请示3天能收回港岛!主席却严令:不得跨过深圳河半步

    2022.09.1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作者:相忘于江湖

    港岛回归之前,英国人每年从这里能掠走上千亿元。

    换句话说,港岛晚一天回到祖国的怀抱,就会有海量的财富被英方据为己有。那么,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军就有机会与解放港岛和维多利亚湾,主席为什么叫停了四野?

    林总的影视形象

    直到48年后的1997年,我们才正式收回港岛。

    在南美,和港岛类似的还有阿根廷的马岛(马尔维纳斯群岛)。

    阿根廷军队对马岛的处置和我们对港岛的处置截然不同,阿方采取“瞒天过海”之计,试图武力夺回马岛,然而,英军不远万里反击,阿军仅仅坚持了74天,就将马岛的控制权再次拱手相让。

    阿方“白衣过江”的军事行动看起来很美,但最终遭到失败。我军当年在军事上可以3天解决问题,却耐心等待了48年才收回港岛。

    港岛为什么没有成为第二个马岛?

    港岛启德机场旧貌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马岛和港岛的主权之争说起。

    一、马岛和港岛的由来,有颇多相似之处

    马岛的全称,是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军称(福克兰群岛)。

    马岛位于南大西洋,西距阿根廷约500公里。南距南极洲约1000公里,西南距麦哲伦海峡约480公里,由346个岛礁组成,面积1.18万平方千米,仅有3000余人。

    和马岛相比,港岛位于珠江口以东,面积不足马岛十分之一。北隔深圳河和大陆相连,距离广州约200公里,西距澳门62公里,由262个岛屿组成,人口约750万人。

    马岛主权争议的原因,英方认为1592年英国航海家戴维斯最先发现,1690年英国船长约翰·斯特朗最先在马岛的西岛登陆。阿根廷的理由是,1770年该岛由西班牙管辖,1820年阿根廷在独立后的第四年宣步马岛是领土的一部分。

    港岛则不存在主权的争议,早在秦汉时期就隶属于番禺县,两晋时期属于东莞郡,隋唐时期属于南海郡,宋元时期隶属于江西行省,明清时期延续了对港岛的管辖权。

    近代英军宣布马岛的主权是在1833年.,也就是日不落帝国时期。

    随后,英军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廷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港岛界址专条》,陆续割走了港岛、九龙半岛和维多利亚湾等地区。

    英军侵占港岛示意图

    二、林总计划3天夺回港岛,为何主席一票否决?

    1949年10月,林总的四野大军顺利解放南大门广州。

    渡江战役后,敌军已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汤恩伯甚至放弃了南京的防守,我军不费一枪一弹就把五星红旗插上了总统府。衡宝、两广战役后,敌军更是兵败如山倒。

    主席早已宣布,新中国对之前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予承认。

    在此背景下,林总制定了3天收复港岛的作战计划。但是,中南局的方案上报北京以后,却被“宜将剩勇追穷寇”的主席否决了,主席指示四野:不得跨过深圳河半步。

    这一决断不仅让港方、英军大呼意外,就连美苏两强也摸不着头脑。

    就在半年之前的渡江战役,三野对阻挠我军渡江、炮击我军阵地的英方军舰“紫石英”断然还击,一点也不留情面,对港岛为何如此“心慈手软”?

    其一,此时距离第一次鸦片战争108年,港岛和大陆观念存在巨大差异;其二,新中国百废待兴,离不开世界的交流,保留港岛就是保留一个对外窗口;其三,港岛淡水供应依赖大陆,我们随时可以收回。

    后来,英国也借坡下驴,成为第一个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

    四野南下大军

    三、马岛之战,占据地理的阿根廷为何惨败?

    和我军对港岛“缓议”相比,阿根廷对马岛是“霸王硬上弓”。

    1981年,阿根廷经济遭受了重大挫折,国内经济和制造业下滑严重,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民众对当局极度不满,逐渐演变为一浪高过一浪的工人和市民大罢工。

    1982年3月,一群雇佣兵强行登陆马岛以东1390公里的南乔治亚岛,建立营地并升起阿根廷国旗。随后,阿海军“喜事湾”号100多名士兵登岛,逼退了英海军“坚忍”号。

    在外交斡旋失败的情况下,一个月后,英海军特遣队不远万里调往马岛,战争正式爆发。起初,阿根廷海军初战告捷,还用“飞鱼”导弹击沉英军驱逐舰“谢菲尔德”号。

    但是,作为老牌的军事强国,英军回过神来后,很快发起反击,最终夺回了马岛的控制权。占据天时、地利的阿根廷,为何在马岛之战中惨败?

    马岛之战,揭开了现代登陆战的序幕,阿根廷高开低走的原因很多。

    首先就是综合军事实力不济,阿根廷过度依赖陆军,而海空军没有控制权;其次还有政治形势的不利,导致骑虎难下;第三是经济条件的掣肘,打不起大仗。另外,国际社会虽然大多支持阿根廷,但是“君子动口不动手”,阿根廷独木难支。

    马岛之战“谢菲尔德”驱逐舰被击沉

    四、邓公一句话,“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噤如寒蝉

    建国初期,我军没有立即收回港岛,有着多方面的考量。

    港岛和后来的马岛不同,没有孤悬海外,而是和大陆“血肉相连”,我军虽然没有海空军支持,但是陆军的大炮足以让英军的海上力量望而生畏。我军之所以“放长线钓大鱼”,除了外交上可以分化列强,淡水、蔬菜的供应随时可以掐断。

    最主要的是,我军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随时发起进攻。

    就在英军马岛之战凯旋而归后3个月,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来到北京,和邓公磋商港岛回归问题。还沉浸在马岛胜利喜悦的撒切尔,对失去港岛控制权极不甘心,声称“如果中方执意收回,港岛的经济和繁荣将不复存在”。

    但是,邓公只说了三句话,就让这位“铁娘子”噤如寒蝉:

    第一句话是,“港岛是主权问题,主权是不可以谈判的”;第二句话是“中国人穷是穷了一点,但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第三句话是“不收回港岛,我就是第二个李鸿章”。

    邓公的霸气回答,让见惯了大风大浪的撒切尔夫人有些失魂落魄,在走下大会堂台阶时时,竟然不慎摔了一跤,幸好被我方随从的保卫人员及时搀扶了起来。

    抛开政治价值和地理位置,港岛的经济价值有多大?

    按照1995年英首相梅杰的估算,英国在港岛每年可以拿走上千亿人民币。

    但是,主席和我军的开国元勋们,从长远和现实的角度相结合,在稳定港岛的前提下,既保证港岛主权随时可以收回,又拓展了英国和西方的关系。

    当然,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军并不甘心失败。

    港岛回归前,英军公然派遣了一支34艘军舰的混合舰队,打着“友好访问”的旗号,进入了我南海专属区。在我“宜宾舰”的紧逼下,最终灰溜溜地撤走了。

    今日港岛尖沙咀

    正因为有主席、邓公这样的伟人,有我军强大的战力保障,还有随时“断供”的杀手锏,所以在港岛问题上,我军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自然不会成为第二个马岛。

    单字解释: 林 总 请 示 天 能 收 回 港 岛 ! 主 席 却 严 令 不 得 跨 过 深 圳 河 半 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