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乾隆退位时不愿交出玉玺,刘墉在他耳边说了8个字,他却主动交出

    2022.07.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乾隆皇帝的执政成就和禅让诺言

    乾隆皇帝是清朝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君主之一,他在位的60年间,开创了大清的盛世局面,使清朝的国力和领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不仅善于治国理政,还亲自参与了多次平定边疆的战争,展现了他的文武双全。

    他还是一个博学多才的文人,精通汉文、满文、蒙文、藏文等多种文字,著有《四库全书》等巨著,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文化皇帝之一。

    乾隆皇帝对自己的祖父康熙皇帝有着深深的敬仰和感恩,因为康熙皇帝从小就对他进行了悉心的培养和教导,使他成为了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乾隆皇帝曾经许下一个诺言,如果他能够在位60年,就会效仿康熙皇帝的做法,主动禅让皇位给自己的儿子。

    这个诺言表明了乾隆皇帝对康熙皇帝的尊重和效忠,也表明了他对大清王朝的忠心和责任。

    乾隆皇帝的禅让过程和困惑

    乾隆皇帝在位60年后,按照自己的诺言,决定禅让皇位给自己的十五子顒琰。

    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和赞誉,因为乾隆皇帝是一个拥有无上权力和荣耀的君主,却能够主动放弃这些东西,显示了他的大度和智慧。

    顒琰也是一个德高望重、才华出众的人选,被乾隆皇帝看中为继承人。乾隆皇帝对顒琰寄予了厚望和信任,希望他能够继续治理好大清王朝。

    然而,在禅让大典即将举行之际,乾隆皇帝却出现了一些困惑和不舍。他虽然已经86岁高龄,但是身体还很健康,精神还很旺盛。

    他已经习惯了作为天子的生活方式,享受着权力和尊荣。他不知道如果放弃了这些东西,自己还能不能适应新的角色和环境。

    他也担心自己禅让后会不会失去对朝政和军事的控制,会不会被边缘化或忽视。他还担心自己禅让后会不会影响大清王朝的稳定和发展。

    刘墉在乾隆耳边说了8个字

    在禅让大典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一环就是传递传国玉玺。传国玉玺是清朝皇权的象征和代表,只有拥有了传国玉玺,才能被正式承认为合法的皇帝。

    乾隆皇帝在大典上,手握着传国玉玺,却迟迟不肯交给顒琰。他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和矛盾,他既想履行自己的诺言,又舍不得放下自己的权力。

    他的这种态度让大典陷入了僵局,让顒琰和众臣感到尴尬和无奈。

    就在这时,一位名臣站了出来,他就是刘墉。刘墉是乾隆皇帝最为信任和器重的大学士之一,他曾经辅佐乾隆皇帝平定了多次叛乱和战争,展现了他的忠诚和能力。

    刘墉品行高洁,为人谦逊,朝中官员都十分敬重他。刘墉请求乾隆皇帝让他前去劝说,看能否打破僵局。乾隆皇帝同意了刘墉的请求,让他上前来说话。

    刘墉走到乾隆皇帝的面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然后低声对乾隆皇帝说:“陛下,禅位大典进行到此时,少了玉玺,许多典礼便无法完成。

    万岁若能迅速转交玉玺,则可圆满结束禅让大典。臣等亦不敢再请玉玺,唯恐典礼延宕影响圣上威仪。”刘墉的话语中充满了诚恳和尊敬,没有丝毫的强迫或责备。

    乾隆皇帝听完刘墉的话,叹了一口气,说:“朕非不知玉玺重要,但想到交出玉玺,权力就离朕而去,朕实在舍不得。”

    乾隆皇帝坦白了自己的心理活动,表达了自己的不情愿和不舍。刘墉理解乾隆皇帝的心情,但还是继续劝说他履行诺言。

    “陛下,您亲自提出禅让,臣工们都在等待,若因您一个人的变卦,令典礼未能完成,岂不成为天下笑柄?您圣明英断,必能做出正确选择。”

    刘墉用理性和道德来说服乾隆皇帝,提醒他要考虑大局和形象。

    乾隆皇帝沉默片刻,终于点了点头,但还是紧紧握住玉玺不放。刘墉见状,又继续劝道:“陛下,请您想想当年您登基时的情景。

    您登基时也需要从雍正皇帝手中接过玉玺才能正式成为天子。万岁既已允诺禅让,应当主动交出玉玺,完成大典。”

    刘墉用最后一招来打动乾隆皇帝,在他耳边说了8个字:“登基不能没有玉玺。”

    这8个字就像一把利剑一样刺痛了乾隆皇帝的心。他想起了自己当年从雍正皇帝手中接过玉玺的那一刻他想起了自己当年从雍正皇帝手中接过玉玺的那一刻,那是他人生中最为重要和难忘的时刻。

    那一刻,他感受到了皇权的沉重和神圣,也感受到了父子之间的亲情和信任。他知道自己从那一刻起,就肩负起了大清王朝的兴衰和荣辱。

    他也知道自己从那一刻起,就必须对自己的祖父康熙皇帝和父亲雍正皇帝负责,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和信任。

    乾隆皇帝被刘墉的话语触动了心弦,他终于放开了手中的玉玺,将其交给了顒琰。他对顒琰说:“朕今日将玉玺交给你,你就是大清的新主。

    你要好好保管这个玉玺,不要让它落入别人的手中。你要好好治理这个国家,不要让它衰败和分裂。你要好好孝敬朕这个太上皇,不要让朕失望和悔恨。”

    乾隆皇帝用最后一次的权威和威严,对顒琰进行了教导和嘱托。

    顒琰接过玉玺,感受到了父子之间的情感和责任。他对乾隆皇帝说:“儿臣谢谢父皇的恩赐和教诲,儿臣一定会珍惜这个玉玺,不会让它有任何损伤。儿臣一定会努力治理这个国家,不会让它有任何危机。儿臣一定会孝敬父皇这个太上皇,不会让父皇有任何忧虑。”

    顒琰用最真诚的态度和语气,对乾隆皇帝表示了感激和尊重。

    就这样,在刘墉在乾隆耳边说了8个字之后,乾隆皇帝终于交出了玉玺,完成了禅让大典。这个大典标志着清朝历史上第二次成功的禅让,也标志着清朝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的结束。

    这个大典展示了乾隆皇帝的气度和智慧,也展示了刘墉的忠诚和能力。

    这个大典留下了一个令人敬佩和感动的故事,也留下了一个令人深思和启迪的启示。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单字解释: 乾 隆 退 位 时 不 愿 交 出 玉 玺 刘 墉 在 他 耳 边 说 了 个 字 他 却 主 动 交 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