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奉系大将郭松龄,为何最后起兵反奉

    2022.08.04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郭松龄是奉系军阀张作霖手下的大将之一。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以后,郭松龄负责统帅奉系的主力机动部队,坐镇山海关、滦州一线。后来郭松龄起兵反奉,虽然最后兵败,但是奉系也因此实力大伤。郭松龄作为奉系大将却还要反奉,主要还是因为杨宇霆的挑拨,造成郭松龄和张作霖之间矛盾激化造成的。

    张学良的赏识造就了郭松龄

    郭松龄参加过革命党,是新军同盟会的早期成员之一。在护法运动时,他跟着自己的老上司朱庆澜一起前往广东一起追随孙中山。护法运动失败后,朱庆澜离职,郭松龄作为一个外来人无法在广东立足,只能和妻子一起返回老家奉天。

    回到奉天以后,郭松龄在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找了一个战术教官的职务。张学良在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学习时,郭松龄就是他的老师之一。因为郭松龄教学严谨,引起了张学良的好感,两人关系日益密切。等张学良毕业出任卫队旅旅长时,就特意把郭松龄从讲武堂抽调来给自己当参谋长。

    此后卫队旅改编为第3旅,张学良出任旅长,郭松龄则担任了第8旅旅长。这两个旅合署办公,外人戏称为38旅,由郭松龄负责日常所有事务,由此可见张学良对他的信任。

    第一次直奉战争时,张学良担任梯队总司令,郭松龄任副总司令,并实际负责指挥工作。此战奉系各部大多不堪一击,一战即溃。只有第二梯队取得了一些胜利,而且在最后也是郭松龄率部挡住了直系追兵,使得奉军残部得以退回东北。

    战后张作霖意识到原来的绿林兄弟不能胜任真正的战斗,于是大力提拔军校出身的军官改造部队。郭松龄在战争中立了大功,又有张学良帮忙说话,自然是得到了重用,成为张作霖手下最得力的大将。

    不过郭松龄提拔太快,引起了张作霖心腹杨宇霆的不满。杨宇霆多次在张作霖面前攻击郭松龄,郭松龄知道以后自然也不给杨宇霆好脸色看,双方因此结怨。

    郭杨矛盾最终演变成了郭张矛盾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以后,经过改组奉军战斗力大增,在战争初期就占据了优势。最后冯玉祥又发动北京政变,直系主力崩溃,奉军取得胜利。

    击败直系以后,奉军趁机入关抢占了不少地盘,势力一度拓展到了长江流域。郭松龄自认为立下大功,因此有意出任江苏督军一职。然而杨宇霆却抢先一步,向张作霖自荐,当上江苏军务督办。

    郭松龄竞争江苏督军失败以后,又有意当安徽督军。然而杨宇霆却再次阻挠,举荐姜登选去安徽上任,最终郭松龄一无所获。郭松龄认为杨宇霆什么功劳都没有却身居高位,都是张作霖对他宠信所致,因此连带对张作霖也大为不满。

    而杨宇霆和姜登选也没给张作霖长脸,占据浙江的孙传芳出兵反奉,他们两人不战而溃,一路逃回河北。这就更让郭松龄看不起张作霖和杨宇霆了。

    张作霖打算将郭松龄免职,最终逼反了郭松龄

    杨宇霆和姜登选逃回河北以后,张作霖又打算和冯玉祥开战,命郭松龄做好战斗准备。但是郭松龄认为张作霖有仗打了就想到自己,打完了好处却是杨宇霆的,因此并不乐意打仗。

    和郭松龄交好的直隶军务督办李景林也担心开战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也撺掇郭松龄不要打。

    张作霖对此自然是很不高兴,电令郭松龄立即返回沈阳。郭松龄的妻子韩淑秀从张作霖身边的卫兵得到消息,说张作霖很可能不仅免去郭松龄的职务,甚至可能会处死他。韩淑秀立即偷偷离开沈阳,将消息告诉了郭松龄。

    郭松龄得到消息以后,知道事情已经没有缓和余地,于是干脆和冯玉祥、李景林商议联合反奉事宜,最终起兵造反。

    因此郭松龄反奉,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只得到了张学良的信任。张作霖和他关系一直一般,在杨宇霆的挑拨下,最终矛盾激化所致。

    单字解释: 奉 系 大 将 郭 松 龄 为 何 最 后 起 兵 反 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