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968年,杨成武被撤职,事后吴法宪想:缺乏根据,撤职太过牵强?

    2022.09.04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68年3月22日深夜,已经因身体不适,早些休息的杨成武,被“不速之客”邱会作、李作鹏“请去”到大会堂开会,林彪在会上宣布对他撤职查办,并连夜把他送往武昌监护。同一时间段里,余立金、傅崇碧也分别被撤职或调任。

    这就是“杨余傅事件”!

    主要针对代总长杨成武,说他搞华北山头主义,与空军政委余立金“勾结”夺吴法宪到权,与卫戍区司令傅崇碧“勾结”夺谢富治的权。

    事情果真是是这样吗?显而易见,在多年后的1974年,他们三位均被平反,很显然那些所谓的罪状都是莫须有。

    不仅他们认为不可能,就连当事人吴法宪也认为缺乏根据。

    自1965年,吴法宪接替空军司令员后,他提名余立金为政委,工作上难免有些磕碰。但吴法宪不仅是空军党委书记,而且此后又担任军委办事组副组长,副总长。相对来说,权力更大了。

    作为代总长,军委办事组组长的杨成武论职务、受到重视程度都不言而喻,夺取一个空军司令的头衔有什么好处?而且吴法宪还是军委办事组副组长,依然是他的副手,连吴法宪都要听他的,那让余立金夺权干啥呢?

    “杨、余、傅事件”发生后,吴法宪曾经冷静地想过,要说杨成武通过余立金夺他的权,那是缺乏根据的,以此为理由就撤了他的职,太过牵强,也太过严厉。

    不仅他这样认为,就是戚本禹在回忆录也说到,其实代总长的地位远比空司要大,说杨成武要夺空司的权应没有事实根据。

    在杨成武的回忆录写到,聂老总曾经问过林:杨成武究竟有什么问题,要把他打倒。对方勉强说:他不到我这里来。聂帅:他不到你这里,打个电话他不就来了!

    用杨成武的话来说: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单字解释: 年 杨 成 武 被 撤 职 事 后 吴 法 宪 想 缺 乏 根 据 撤 职 太 过 牵 强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