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打开洪秀全的国库后,为何大喊:我命休矣

    2022.12.21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前言:

    历史上不乏传奇的藏宝故事,当中最令人向往的,莫过于太平天国的“圣库传说”。一百多年来,关于太平天国圣库是否真的存在,以及去向的疑问一直伴随着历史学家。

    当曾国荃攻破南京后的“圣库”,引来无数猜测与非议。究竟真相为何?我们不妨一窥历史的迷雾,寻找隐藏其中的秘密。

    一、迷雾中的太平天国圣库

    提起太平天国,人们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形象就是洪秀全。这个出身贫寒的广西人,凭借神秘的道书知识以及过人的口才,聚集了众多血气方刚的青年,在广西金田村揭竿而起,建立了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军。他们高举反清复明的旗帜,号召“共享天下”,一时间声势浩大,势如破竹。仅仅几年时间,太平天国就占领了长江中下游广大区域,定都南京,号“天京”。

    当时的外国传教士曾预言,太平天国很可能会推翻清朝统治,成为新的中国朝代。因为他们不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军纪严明,有较完善的政治体系。最重要的是,太平天国积累了大量财富,資金雄厚。

    太平天国实行的是所谓“圣库制度”。这是太平天国的创举,其核心内容是将所有公私财物集中统一管理,任何人不得私藏财物。

    太平天国规定,所有公民都要把自己的财产以及战争中的所得,全部交给国家管理。国家再根据每个人的实际需要,定量发放衣食生活费。

    这样一来,太平天国便拥有了极为丰厚的财力。据传每年太平天国的财政收入高达几千万两白银。以当时的物价来看,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据清朝派入太平天国内部的间谍张继庚透露,太平天国在鼎盛时期,圣库中积累了高达1800多万两白银,即使现在也还有800多万两。

    这样巨大的财富,对于一个刚刚崛起的政权来说,无疑是极其可贵的积累。正是凭借这笔钱财,太平天国才得以长期抗衡清廷的重兵围剿。

    然而,当曾国荃率领湘军攻陷太平天国都城南京后,却声称根本就没有找到什么“圣库”。曾国荃坚称,他已“搜杀三日”,竟无一银二钱。这就令外界大跌眼镜,难以置信。

    二、南京城的传奇藏宝故事

    其实在太平天国灭亡之前,无论是朝廷上下,还是民间百姓,几乎人人都深信太平天国积累了巨额财富。

    有证据表明,攻下南京前,清廷内阁已决定派人直接封存太平天国的钱库,以便后续充实国库。而在民间的传说中,关于太平天国财富的描写更是令人神往。

    据说太平天国的圣库里面,最多时曾经积累了超过千万两白银。这些白银块块足有成年男子的拳头大小,叮叮当当堆积如山,数也数不清。

    此外,还有说圣库中有一串东珠,每个珠子大小如拳头,晶莹剔透,价值连城。以及一尊巨大无匹的翡翠佛像,通体澄绿,令人赞叹。

    甚至还有传言说,太平天国高层在南京城破前,特意找人建造了一个隐蔽的地下宝库,里面塞满了300万两白银,以备天京沦陷之时带走。

    总之,在南京城破之前,无论朝野上下,都深信洪秀全必定留下了巨额财富。大家甚至早已想好了该如何瓜分这笔意外之财。

    曾国荃作为攻陷南京的主帅,本应该成为这批传说级财宝的第一受益人。可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曾国荃在占领南京后不仅一无所获,反而在给哥哥的家书中还不断抱怨自己的经济窘迫。

    住乡应酬亦大,明春有权住省城之意,借以省款客酒饭轿钱。”曾国荃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反复提到自己捉襟见肘的处境,看似根本没机会触碰什么巨额财富。

    这与外界对太平天国积累了超额财富的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曾国荃的说辞自然引来外界猜疑,有人甚至公开指责他私吞了太平天国的圣库。

    为此,南京城中也产生了无数版本的“藏宝图”,传说太平天国高层在最后关头隐藏了大批财宝,其中最著名的要数300万两白银的地下藏银库。

    这些传说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也有人凭着所谓“藏宝图”在南京城内到处挖掘寻宝,希望能发现一笔意外之财。当然,结局都以失败告终,这些传说也逐渐被人遗忘。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藏宝传说的存在,正好印证了当时人们内心对太平天国财力的极端羡慕和向往。也由此可见,曾国荃空手而归的说法,在当时听来有多么荒诞不经。

    三、曾国荃回乡大手大脚 招来骂名

    曾国荃作为湘军主帅,率军攻下太平天国都城南京,立下了汗马功劳。按理说,他理应沐浴着荣光返乡。

    然而让曾国荃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不仅无法分得任何太平天国财宝,反而在返乡后迎来了各方面的非议。

    尽管曾国荃一再强调,太平天国的所谓“圣库”其实空空如也。但显然,没有多少人相信他的说法。相反,在曾国荃凯旋归乡后,长沙城内反而充满了各种针对他的流言

    最过分的传言甚至绘声绘色地描述曾国荃从太平天国圣库中掠夺了什么国宝级的珍宝,全都据为己有。

    这些传言无疑给曾国荃的声誉蒙上了一层阴影。尽管没有确凿证据,但“曾国荃私吞天国财宝”的罪名已深深烙在民间。

    与传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国荃回乡后确实大手大脚,买下了大量土地,还建造了一座占地广阔、宏伟壮观的大宅第,耗资数年才建成。

    这无疑为那些恶意中伤曾国荃的人提供了“证据”——曾国荃前脚声称没有找到财宝,后脚就开始大肆挥霍,不是私吞了财物,还能是什么?

    尽管历史学家后来证实,曾国荃建房购地的花费,其实并不需要动用什么天文数字的财富。但在当时,这已足以让曾国荃在道德形象上蒙上阴影。

    四、弟弟被非议,曾国藩出谋划策

    消息传到曾国藩耳中时,他不禁为弟弟担忧。作为政治老手,他明白这些针对曾国荃的流言,极有可能是政敌有意攻击的结果。

    曾国藩敏锐地意识到,弟弟在攻下南京后空手而归的说法,势必会招致非议。因为这不仅与先前的预期相违背,也给那些嫉妒曾氏兄弟的人可乘之机。

    果然,朝中很快就传出所谓曾国荃私吞了太平天国数百万两银子的传闻。甚至还有八卦版本, 描述曾国荃偷盗了什么国宝。

    面对弟弟惨遭舆论攻击的处境,曾国藩深感自己有必要出手相助。凭借多年政治经验,他判断这次针对曾国荃的抨击有很大可能来自朝中某些势力。

    为了帮助弟弟脱困,曾国藩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让曾国荃谢绝军职,回乡修养;同时由自己上书皇帝,主动请求裁减湘军。

    曾国藩判断,弟弟的困境主要来自对其控制湘军的忌惮。一旦湘军裁撤,曾国荃也失去了谈判筹码,朝廷自然就没有必要再与其针锋相对。

    果然,在曾氏兄弟同意交出军权后,朝廷的态度立刻软化下来。尽管曾国荃名誉上的阴影尚存,但危机也得到了化解。在兄长的搭救下,曾国荃暂时摆脱了最艰难的时刻。

    五、历史迷雾中的真相 太平天国财富去向成谜

    时至今日,太平天国传奇圣库的真相仍然成谜。但可以确定的是,曾国荃极有可能没有私吞那么多财富。

    首先,我们有理由怀疑太平天国圣库中积累的财富是否真有传说中的那么多。鉴于洪秀全等人的奢靡生活,圣库的钱财很可能早在天京沦陷前就挥霍一空。

    其次,曾国荃本人的生活并没有因此丰衣足食。反而他一直在给曾国藩的家书中诉说经济拮据。

    再有,曾国荃回乡后的购地建房支出并不需要动用大量军费。他完全可以依靠多年的薪俸积蓄来完成。

    最后,曾国藩判断这次事件大有政治攻讦的成分,目的在于削弱曾氏在朝中的影响力。此次互动后,曾氏兄弟主动交出兵权,才平息了风波。

    综上所述,太平天国传说中的巨额财富或许是虚幻的。国荃也许确实没有私吞那么多财富,只是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至于传奇的太平天国圣库中是否曾经积累了无数金银,恐怕已难考证。这段历史最终淹没在了时间的长河中。

    结语:

    历史往往是胜者书写的,真相也常被有心人扭曲利用。我们在评判历史人物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传言的层面。还需理性分析,多方求证,方能公允地对待这段过往。

    或许我们永远无法确切知晓太平天国圣库的真相,但至少可以尝试站在曾国荃的角度,设身处地为这个伟大的历史人物还原一些公道与真相。

    单字解释: 曾 国 荃 攻 陷 太 平 天 国 打 开 洪 秀 全 的 国 库 后 为 何 大 喊 我 命 休 矣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