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一生机关算尽,却让自己身败名裂,为何说袁世凯称帝是一件蠢事?

    2024.01.2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一生机关算尽,却让自己身败名裂,为何说袁世凯称帝是一件蠢事?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1916年6月,被迫从皇位上下台的袁世凯,在临死的时候说了四个字:“他害了我”。

    不少人猜测,这个人或许是他最看重的儿子袁克定,又或许是上蹿下跳高呼帝制的杨度,袁世凯下定决心复辟,几乎都是这两人的不停撺掇。

    如果没有他们两个人,袁世凯可能还不会走上复辟帝制的这条路,也不至于让他在临终前还名声扫地。

    袁世凯究竟是如何发迹的,以至于能够在辛亥革命后还能复辟称帝?为什么说袁世凯的复辟称帝的做法,让他一生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呢?

    其实,袁世凯本身也不完全算白身,他祖籍河南,算得上是一个官宦世家,根据记载,其祖上甚至可以追溯到袁绍那个家族。

    他的生父袁保中就是清末的一个官员,但因为他只是一个庶出的儿子,在家基本不怎么受重视,而他的叔叔袁保庆一直膝下无子,他便成了叔叔过继的儿子。

    袁保庆也是一个官员,官宦出身给袁世凯的一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而家庭中的几位叔父,有过在淮军中带军的经历,这让很小就接触到了近代军事等新鲜事物。

    虽然对军事很感兴趣,但是养父袁保庆还是想着让袁世凯读四书五经,走正儿八经的科举之路,继续当官。

    但是到了1880年,此时已经21岁的袁世凯,还没有展现出什么读书的天赋,可以说读书走科举的机会十分渺茫。

    而当时中国正处于乱世中,洋务运动下各地方开始编练新军,袁世凯觉得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于是便选择投军。

    此时,袁保庆得知了他的想法后,不仅口头表示了支持,还帮他介绍了自己的结义兄弟长庆">吴长庆。

    长庆">吴长庆已经是清廷的淮军名将,而在剿灭太平天国后,淮军在清廷里的分量很重,袁世凯也就此走上了一条捷径。

    1882年,朝鲜半岛发生了动乱,清廷此时还算是朝鲜的宗主国,自然是需要派兵介入的。

    而长庆">吴长庆被清廷选派成为朝鲜事务大臣,全权处理朝鲜半岛的叛乱事宜,袁世凯作为长庆">吴长庆的亲信,自然也就跟着去了。

    在朝鲜半岛,袁世凯的军事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在军事指挥上表现出色,在训练整顿军队上也有一套。长庆">吴长庆也十分放心自己的好侄儿,袁世凯的名气与官职也越来越大。

    甲午中日战争后,袁世凯被清廷召唤回国,其在朝鲜半岛的优异表现,让他获得了主持新军定武军演练的机会。

    这个定武军,是清廷在甲午战败后组织起来的一支,效仿德国军队编制的近代军队,可以说是清廷末期对于新军改革压的一块宝。

    袁世凯接受训练职责后,立马对军队规模进行扩张。这支拥有最新式武器装备,受到近代化军事训练的部队,在袁世凯手中已经达到近三万人的规模。

    除了军事上扩大自己影响力,袁世凯还靠着戊戌变法时的政治投机,获得了慈禧太后政治上的支持,让他的政治影响力与日俱增。

    到了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这支清廷最高战斗力的新军,却在李鸿章提出来的东南互保战略下,没有参与任何对外御敌战争。

    通过躲过与敌人正面交锋,袁世凯手中的新军,便是战后清廷在北方地区仅存的战斗力了。

    1905年,袁世凯靠着手中的军队,已经当上了直隶总督与北洋大臣。

    在他的提议下,其将京畿部队以自己的新军为核心进行整编,一共分为六镇,而这便是北洋军,而这支部队的指挥权,仍然在袁世凯手中。

    此时的袁世凯,才不过36岁,正值年富力强的年纪。

    而就从此时开始,袁世凯便依靠着这些新军,以及慈禧太后这些实权派的强力支持,一步一步搅动近代中国的风云,从一个军官变成了举足轻重的政客。

    慈禧太后去世后,眼瞅着全国各地革命斗争愈演愈烈,袁世凯嗅到了一丝千载难逢的契机。他不想再做别人的臣子,他想要掌握全天下。

    辛亥革命前夕,政治敏感度极高的袁世凯,便察觉这个时代恐怕要发生大变化了,所以他私底下也在考虑如何利用时局的变幻,为自己博得一些利益。

    果然,伴随着革命形势的一片大好,清廷派出最器重的大臣袁世凯,以湖广总督的身份去镇压全国各地的革命。

    表面上,袁世凯还在为清廷卖命,但是很多时候就是出工不出力的状态,甚至私底下已经在和革命党进行利益谈判了。

    此时的革命党见袁世凯的态度,便也认为他是一个想要革命的一派,认为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殊不知,袁世凯靠近革命,只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靠着手中的军权,换来更多利益而已。

    在一开始,革命党提出可以优待清朝皇室,只要他们肯退位,后面还是可以住在紫禁城,还能享受不少优待。

    但袁世凯并没有转达革命党的建议,当然他也狡猾地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

    无奈之下,孙中山为了革命胜利,只得被迫承认:只要袁世凯帮助清廷主动退位,那么民国总统就由袁世凯当。

    得到了这个承诺,袁世凯终于行动了,他一面通过售卖隆裕太后">隆裕太后亲信进行游说,一边捏造谣言,甚至不惜用手中军权进行恐吓,这才逼得隆裕太后">隆裕太后退位。

    辛亥革命是无数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最终最大的受益者,竟然是袁世凯。

    但是毕竟是民国,总统与皇帝在权力上还是有所不同,袁世凯在品尝到权力的滋味后,便开始对皇帝宝座蠢蠢欲动了。

    而他这个最初的想法,最终能够变成现实,不得不提到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他的儿子袁克定,另一个是狗头军师杨度。

    首先说说袁克定,他作为嫡长子,从小就备受父亲的重视。

    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他不仅掌握英德两国语言,还对时事政治有一定见解,在辛亥革命期间,为父亲当上大总统起到了很大作用。

    虽然他有一定的政治思想,但是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让其对封建皇权也十分地追求。在父亲成为大总统后,袁克定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幻想,自己将来能够从父亲手中接班。

    可能是因为身体上有缺陷,所以他对于权力的渴望,竟然强于父亲。尤其从德国考察回来之后,他对于德国皇帝权力的崇拜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为了让袁世凯一门心思只想称帝,袁克定甚至专门为父亲办了一份《顺天时报》。

    整日让文人编撰中外各界呼吁袁世凯称帝的文章,并且私自扣下其他人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信函,给父亲建造了一个信息茧房。

    在袁克定的误导下,袁世凯不仅认为国内民众基本可以接受自己称帝,英日德美等列强也会支持自己,所以其野心也就愈发膨胀了。

    而第二个关键人物杨度,则是清政府时期搞宪政的,在封建王朝时期根本不受清廷重视,但是当革命发生后,清廷被推翻了,他又不赞成民主革命。

    在他看来,中国根本不能实行民主共和,只能走日本那样的君主立宪道路,于是他开始找来一帮文人学士在袁世凯耳边鼓吹称帝。

    而杨度等人除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政治理想,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要靠着袁世凯称帝,让自己以开国功臣的身份获得终生的荣华富贵。

    正好,袁世凯本身自己就想称帝,杨度的做法正好迎合了他的野心。

    杨度就仿佛一个理论家,通过各个法理角度为袁世凯称帝建立理论依据,并且还搞出“筹安会”这样的民间组织,为袁世凯称帝制造舆论。

    其实袁世凯这个人,自己就是有着对于权力至高无上的追求。

    这一点从他一生接连背叛光绪、慈禧、清政府、革命等就可以看出来,他一次次背叛,只为了让自己的权力越来越大。

    只不过他的前几次背叛,总有几方会支持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能算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如果他在总统之位上,能够采取措施稳固初生的共和,恐怕还能落得一个枭雄称号。可是他选择了复辟帝制,登基称帝这个不归路。

    那么,袁世凯的皇帝位坐了多久,称帝闹剧又是如何结束的,对他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精心策划了一起民众劝进事件,这些“民众”联名上书请求袁世凯称帝。

    而袁世凯再三推脱后,也就假惺惺宣布称帝,他幻想着自己的洪宪皇帝的位置能够多坐几年,能够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一个袁家的天下,可谁知这最终就是黄粱一梦。

    袁世凯称帝消息刚传出,最先准备反袁的人是蔡锷。虽然蔡锷在革命之初,对袁世凯抱有幻想,他也受到袁世凯重用。

    但是在袁世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后,蔡锷看穿了袁世凯的真实面目,于是便通过与小凤仙演了一出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戏,躲过了袁世凯的监督,逃离了北京城。

    袁世凯得知此事后,心中一惊,直呼:“蔡锷离京,纵虎出柙”。

    离开北京袁世凯的地盘后,蔡锷就如蛟龙如大海,很快就来到了自己的根据地云南等地。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组织起了军队,号称护国军,直接打出了反袁的大旗,护国运动就此开始。

    在蔡锷最先起事的时候,袁世凯还并不慌,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北洋系,还是有很多嫡系的,比如王世珍、段祺瑞、冯国璋等人。

    在抢夺辛亥革命果实的时候,这几个心腹爪牙是立下了大功的,可是袁世凯没有想到他们会背叛自己。

    其实这些人的想法,也是比较好理解的。因为这些心腹爪牙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他们也紧紧盯着袁世凯的位置。

    当袁世凯是大总统的时候,风水轮流转,大家是有可能接替的。

    但是当大总统变成了皇帝,这个位置就只属于袁家人的了,这是他手下的那些野心家们不能接受的。

    于是,随着蔡锷首先举起反袁大旗后,他的那些心腹并没有第一时间带兵过去平叛,而是观望时局,并为自己的倒戈作者准备。

    随着云南吹响反袁号角,贵州、四川等地也纷纷宣告从袁世凯统治下独立出去。

    袁世凯找段祺瑞带兵出征,段祺瑞直接称病不出;他再去找冯国璋,冯国璋也说自己身体不好,不去北京。

    1916年3月10日,当时的江苏将军冯国璋和其他五个省的敌方将领,通电全国,公开反对帝制。

    几天后,广西也宣告独立,局势已经不可收拾。无奈之下,袁世凯再次请段祺瑞出山。然而段祺瑞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逼着袁世凯交出权力。

    袁世凯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一手提拔起来,并安插在全国各地的心腹,非但没有帮助自己更好掌握政权,反而成为了逼着自己下台的催命符。

    同年3月22日,仅仅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宣布退位,帝制再一次覆灭。

    但此时,国内局势已一发不可收拾,各省军阀见中央政府动乱,纷纷宣布独立,他们为争夺地盘与权力,国内也战乱不止,这何尝不是袁世凯称帝带来的恶果呢?

    退位后不久,袁世凯因病去世,而他称帝的闹剧以及带来的恶果依旧贻害人间,其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文章由“寻史奇谈”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搬运,侵权必究!

    单字解释: 一 生 机 关 算 尽 却 让 自 己 身 败 名 裂 为 何 说 袁 世 凯 称 帝 是 一 件 蠢 事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