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张作霖在天津向溥仪磕头,借势而为成就自我,也成了溥仪的幻想

    2023.01.04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导语:

    张作霖是绝对的牛,有着那股子爷们的彪悍劲儿,作为贫苦出身的苦哈哈,既当过兽医也进过绿林,然而却能够在乱世中独霸一方,这自然离不开其性格禀赋。也正是如此,张作霖作为一介武夫,却能够支撑代北十余年,时人甚至发出了“张作霖死,东北之局坏矣”的叹息。

    张作霖最为人称道的,不仅有雄厚的实力,还有不拘一格甚至近乎无赖的性格。彼时,张作霖在北京见到袁世凯,便毫不犹豫结结实实扣了三个响头,还振振有词道:“前清时俺只知皇上,如今只知大总统”,要知道那时的张作霖也手握奉天,并非没有见过世面。

    十年后,张作霖战胜了冯玉祥,进驻天津的张作霖已然风光无限,但第一次见到年轻的逊帝溥仪,张作霖依旧是翻身就拜。

    事实上,此时的溥仪只有空头衔,而张作霖却是手握重兵的霸主,然而张作霖可谓是能屈能伸,借势而为并不顾及这些虚头巴脑的颜面。

    早年间,张作霖受到招抚,灭胡匪、蒙匪,更是在武昌起义前后为清廷忙前忙后,得了个关外练兵大臣,此后终究手握奉天。

    溥仪在位时期,清廷早已风雨飘摇,对于地方势力也就极为重视,张作霖便曾经得了顶戴花翎,双方态度逐渐暧昧。

    虽说,溥仪此后退位,但清廷遗老仍旧是一笔不小力量,辫帅张勋便是一大势力。张勋在徐州召开复辟大会之时,便邀请了张作霖方面前往,其态度的坚决也使得遗老们欣喜若狂。1917年,张勋等人发动“丁巳复辟”,邀请张作霖“勤王”的请求也被半路截去,终究被段祺瑞的讨逆军击败。

    事实上,此时张作霖正在天津拜会段祺瑞,与溥仪的“联络”也不过是借势而为,借助遗老的力量加强自身在东北的势力。张勋等人败北,张作霖便撇开了关系,摇身一变又成了进步人士。

    彼时,各势力错综复杂,清廷遗老对于势力的拉拢并不苛刻,张作霖的势力便是有力的象征。一方面,张作霖手握重兵,另一方面,东北又是清廷的龙兴之地,其所属部队也对清廷认可度相对较高。

    对于溥仪的空头支票,张作霖并没有嗤之以鼻,在审时度势以后,张作霖假意拥护,暗地里发展着自身力量。正所谓放长线钓大鱼,张作霖在此期间并不吝惜钱财,不时便给溥仪寄款献物,为逐渐困窘的溥仪提供优渥待遇。

    献礼献金自然不错,但随着奉系的逐渐强大,溥仪似乎也看到了一丝希望,在张作霖的寿辰上,溥仪的送礼逐渐厚重。

    1924年,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倒戈回京,虽说曹锟、吴佩孚都不足为惧,但冯玉祥还是陷入了旧势力的包围,在步步维艰的状况下决定无视优待条件,溥仪也就被迫离了宫。

    1925年,溥仪移居天津租界张园和静园,冯玉祥对于溥仪的“驱逐”事实上也无不可,然而这些势力间本来就你来我往,冯玉祥便被抓住了把柄。此后,清廷遗老遗少与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等来往,再次复辟。在此期间,各军阀向溥仪假意示好,尤以张作霖最甚,磕着头又满足了溥仪所幻想的权威。

    自然,张作霖虽说尊崇溥仪,但那不过是借势而为,更何况彼时清廷是再无机会翻身的,这一点,张作霖是尤为清楚的。

    单字解释: 张 作 霖 在 天 津 向 溥 仪 磕 头 借 势 而 为 成 就 自 我 也 成 了 溥 仪 的 幻 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