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肖永银扮成乞丐突围,却被老者识破身份,惊道:你怎么看出来的?

    2023.01.05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36年,红军因为没有根据地和补给,在河西走廊遭遇一场失利。次年3月,陈昌浩主持召开最后一次军政委员会,决定将部队的指挥权交给工作委员会,自己和徐向前则赶回陕北,将这里的情况向中央汇报。

    冒死回陕北

    时任警卫长的肖永银和内勤参谋陈明义,以及保卫干事杨天保,率领20余名战士,承担起护送两位首长回陕北的艰巨任务。

    此去陕北,千里迢迢,从石窝子到陕北,一路上需要翻山越岭,渡过黑河,穿过腾格里大沙漠,最后还要东渡黄河,才能进入陕北地区。除此之外,祁连山区已经被马家军设下层层封锁,突破敌人封锁时,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可谓是九死一生。

    肖永银带几名战士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担任前卫,替队伍扫清障碍,同时承担预警之责。在肖永银的谨慎之下,队伍前三日行进顺利,未发生任何战斗。第四日时,肖永银未能发现藏在雪中的敌人,被敌人发现后,双方发生激战,他们所在的位置也随之暴露。

    彼时,敌军层层设卡,将红军团团围住,如同布下一张大网,一处发生战斗,其他关卡的敌兵会迅速前来支援。为了避免全军覆没,徐向前决定分头行动,临行前下令宰杀自己的战马,让大家饱餐一顿,然后各自分了剩下的马肉,各自上路。

    肖永银带领几名战士走一路,他们昼伏夜出,专门选择人迹罕至的小路前行,一路攀悬崖、过峭壁。几日下来,马肉吃光了,口粮也吃没了,只能吞咽积雪,陷入绝境。肖永银决定铤而走险,到不远处的平坝子寻找食物。

    夜幕降临,肖永银等人准备沿崖壁而下,却在此时突然传来枪声,敌兵竟然已经摸到了距离他们不远处。肖永银举枪还击时才发现,枪机竟然在关键时刻出了故障,眼见敌兵越靠越近,肖永银自知与敌兵拼刺刀断然没有活路,最终选择滚落悬崖。

    时值冬日,积雪封山,悬崖峭壁因为积雪的缘故,给肖永银留下了一线生机。肖永银滚落山崖后昏迷过去,醒来时发现身体只受了皮外伤,起身向远处的河流走去。此刻的肖永银饥肠辘辘,准备喝冰水充饥,来到河边时发现有人蹲在那里,竟然是陈明义。

    劫后余生的两人见面,格外惊喜,激动之余,却又都难掩饥饿带来的疲惫。恰好在这个时候,河面上竟然漂来一头死羊,随着浮冰来到他们的面前,被他们打捞上岸。尽管是一头死了不知道多久的腐臭死羊,两人却难掩惊喜,掏出了腐臭内脏后,将羊肉架在火上烤了起来。

    腐肉在火烤之下,腐臭之味更浓,羊肉尚未烤熟时,肖永银和陈明义就再也忍不住了,开始动手啃了起来,虽然谈不上美味,但总算是填饱了肚子。两人有了力气,继续向陕北赶路,尽管衣衫褴褛的二人再未遭遇敌兵,但吃饭的问题很快就卷土重来。

    乞讨

    面对面前的皑皑白雪和缓缓东去的河水,陈明义表示自己是没办法了。肖永银却突然从背包里取出一只随身的搪瓷碗,伸到陈明义的面前,用凄苦的声音说道:“老爷,行行好吧,给点吃的吧。”

    肖永银的意思很明显,他准备靠乞讨求生,一路靠行乞返回延安。仅仅在八年前,肖永银的家乡遭灾,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跟着母亲靠乞讨求生,一直坚持到红军到来,才丢掉了乞讨碗从军。

    此刻,肖永银身陷险境,重新端起“乞讨碗”,示意陈明义和他一起。陈明义之前可没有乞讨的经历,心里有包袱,经过肖永银苦劝,这才勉强学着肖永银的样子,准备一起乞讨求生。

    下决心去讨饭不容易,真正能够讨到饭更不容易。他们来到附近村子里的一个大户人家门前敲门,一个人打开门后,他们就向对方要吃的。对方一听这话,知道他们是要饭的,没好气的关上门,不一会儿又把门打开一条缝,丢出俩窝窝头来就要关门。

    肖永银有经验,见状急忙喊住那人,还刻意讨好的称呼对方为“大管家”,希望能够再和他要点粮食。一听这话,对方打量起肖永银和陈明义来,片刻后态度一百八度大转弯,让他们进院子等,他去取粮食。

    陈明义一听对方要给拿粮食,连忙要进院子,肖永银却连忙拉住他,笑着和对方说:“不劳烦大管家了,我们就在外面等吧。”对方一听,也不再劝说,但叮嘱他们就在这里等着,不要离开,说完就转身进院子里取粮食去了。

    肖永银见对方离开,赶紧拉着陈明义走了,此刻陈明义也意识到不对劲儿,快步跟上了肖永银。不一会儿,之前给他们窝窝头的人,就带着一伙儿持枪的团丁追来,一边追还一边喊:“粮食取来了,你们别跑呀!”

    肖永银哪里会信这种话,带着陈明义直接狂奔起来,钻进山林后,借着夜色的掩护摆脱了敌人。乞讨没成功,反而差点落入敌人的圈套,两人饥寒交迫下,决定寻找附近的穷人家乞讨。

    这次总算是遇到一个热心的老者,用开水给他们冲了两碗青稞面吃,总算是暂时填饱了肚子。不过,两人与老者聊天时,还是大吃了一惊,因为老者竟然认出了他们的红军身份。肖永银赶紧向老者请教,你怎么看出来的?

    老者不以为然,指着他们身上的灰色军装说,你们的军装虽然破损严重,又沾满了泥污,但仔细看还是可以判断出是军装。肖永银此前也有此猜测,此刻经过老者确认,终于知道自己的身份因何暴露了。

    肖永银和陈明义脸上均浮现了担忧,因为他们若不尽快换一身衣服,恐怕很难逃出敌人的包围。老者看出了他们的顾虑,翻箱倒柜找出几件破旧的皮袄和两顶破毡帽,略显尴尬的问他们是否愿意换上。

    肖永银和陈明义原本就打算伪装成“叫花子”,见到如此破旧的皮袄和毡帽十分兴奋,赶紧换上了身。他们问老者,“我们像不像要饭的人?”老者打量二人一番,肯定的回答道:“像,太像了。”

    破绽

    两人不敢继续在老者家逗留,对老者千恩万谢后,匆匆离开了。途中,陈明义突然对肖永银说,咱们的伪装还有一个破绽,必须要解决掉才行。肖永银低头打量了一下自己,不解地问道:“我们都这样了,难道还不像要饭的?”

    陈明义一边摇头,一边伸手指着肖永银腰间的手枪:“它就是咱们最大的破绽!”没等肖永银开口,陈明义继续说道:“枪必须离身,我们可以把枪藏起来,回到延安以后,再想办法回来取。”

    听了陈明义的话,肖永银立刻用手按住腰间的手枪,断然拒绝。他之所以拒绝如此果断,主要是因为有两个顾虑:

    其一,此次突围,阻碍重重,与敌兵遭遇在所难免,若身上没有武器傍身,无法自卫;

    其二,枪对于军人而言,是仅次于生命的存在,如果军人丢了枪,即便回到延安,恐怕也会遭到组织质疑。若是被怀疑变节,或者认为向敌人缴械投降后逃回来,亦或者被怀疑出卖组织,到时候该如何解释,该如何让人信服呢?

    陈明义听了他的顾虑以后,认为确实应该注意,便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将手枪拆成零件,分三处掩埋,然后记下这里的位置,未来有争议,必要时带人来这里取出,就可以证明未曾变节或者被俘。”

    听到这番话,肖永银也只好妥协了。其实肖永银也清楚,如果身上带着手枪,乞丐伪装就失去了意义。如果不能逃回延安,即便身上有手枪自卫,也无法逃出敌人包围。两人按照计划藏了枪,随后用羊皮袋和葫芦装满水,又乞讨了一些粮食,便踏入了沙漠。

    两人此后历经千难万苦,终于穿过了沙漠,渡过了黄河,顺利逃出敌占区,来到了一个名为三岔镇的地方,在这里受到一位区妇联主任的热情招待。肖永银和陈明义吃饱喝足以后,在妇联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了镇原城援西军司令部,见到了刘伯承。

    刘伯承当红军总参谋长期间,陈明义曾在他的领导下做过参谋工作,因此与刘伯承相识。肖永银则久闻其名,却从未有机会与刘伯承见面,这次是第一次见。陈明义向刘伯承介绍了肖永银的身份, 又简单讲了他们突围的经过,还趁机说出了心中的担忧。

    结果,刘伯承丝毫没有怀疑他们的意思,为了宽慰他们,还主动说,徐向前下令分头行动,就是为了能有更多人返回陕北。而且,毛主席也说了,“只要母鸡在,不怕不下蛋”。刘伯承短短几句话,将肖永银和陈明义心中的顾虑打消了。

    肖永银和陈明义洗澡、理发,又换上了新的军装,再次容光焕发起来。他们很快被编入了刘伯承的所部序列,随军挺进太行山区,投入到抗日的战场中,继续为新中国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单字解释: 肖 永 银 扮 成 乞 丐 突 围 却 被 老 者 识 破 身 份 惊 道 你 怎 么 看 出 来 的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