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遗憾数十年,若当年采用韩先楚建议,第四次战役可能是另一个结局

    2024.04.2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49年我国建国后不久,邻国朝鲜半岛就爆发了一场民族内部战争,正在一往无前的朝鲜人民军即将完成民族一统的大业之时,美国却在韩国的请求下选择了插手,将战争的层面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为了帮助朝鲜的同志们,也是为了捍卫我国的主权与利益不再遭受威胁,中共中央最终决策派百万志愿军浩浩荡荡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一共用了五场战役来完成战略目标,每一场战役都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虽然大多数战斗都获得了胜利,但也不乏一些存在错误指挥的情况。其中最为让韩先楚和邓华两位司令悔恨不已的是关于第四场战役的决策,直到数十年后两位司令想起此事仍是悔不当初,猜想若是当年坚持己见,会减少多少战士的伤亡。

    赴朝作战

    在苏联的扶持帮助下,朝鲜较之韩国率先完成了民族独立,在获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后,朝鲜想要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拿下韩国,彻底完成国家民族统一大业。朝鲜与韩国的战争归根结底就是一场民族内部战争,为了避免与美国引起纠纷,发生牵连,苏联还早早的退出了对朝鲜的援助。

    朝鲜半岛的战场上,所向披靡的朝鲜人民军打的韩军节节败退,短时间内攻占了韩国大片领土,眼看就要攻下韩国首都,完成国家民族一统,可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足矣让局势扭转的事。

    眼看着首都首尔即将被攻陷,在韩国三番五次的求援之下,美国最终决定插手朝鲜战争,出手帮助韩国,毕竟无论如何,韩国都属于美国当时在亚洲的势力范围。

    美国身为世界第一强国,他的涉足迅速扭转了整个战争局势,原本一往无前的朝鲜人民军一溃千里,不但丢失了之前的战果,还大有被一口吞下之势。朝鲜最初向苏联斯大林求援,但斯大林开口拒绝,毕竟他一开始就不赞同朝鲜统一的事业,在他看来美国的插手是可以预料的,是必然的结果,他更不想淌这趟浑水。

    朝鲜再次把目光瞄向了中国,与此同时的中国中共中央也在斟酌是否要出军援朝,毕竟美国此前已经三番五次在我国边境线挑衅,严重威胁了我国的主权与国土。

    毛主席考虑到,朝鲜势必挡不住美国的攻势,一旦鸭绿江被美国攻占,届时想要反击更加困难,在收到朝鲜同志们的求援信号后,中央连夜召开会议商讨是否要出兵,最终大家的意见达成一致─派百万志愿军出兵援朝,志愿军总司令由彭德怀担任,韩先楚与邓华则是担任副总司令。

    第四次战役

    在之后的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与美军先后进行了三场战役,三场大规模的战斗让志愿军疲惫不堪,作为助攻的第九兵团也精疲力尽,此时正在休整。毕竟巨大的装备差异客观存在,想要弥补这些差距有时就需要战士们额外的付出。

    还未等战士们休养生息,美军就趁热打铁般发动了第四次战役,我军完全没有任何准备就被迫进入战场。彭德怀作为抗美援朝总司令,将此次战争的部队划分为两个战线,东部是由邓华率领,西部则是韩先楚,韩先楚的任务就是修筑防御工事,阻击美军的进攻。

    韩先楚有大量与美军作战经验,这一次他充分发挥己方优势所在,让来势汹汹的美军在整整十四天日夜不停的进攻中,仅仅推进了十八公里,可以说完美完成了彭德怀下达的任务指令。这十四天中,西部集团军的战士们用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狠狠地杀了美军的锐气。

    但同时我军的牺牲也是巨大的,客观的装备差距摆在那里,能完成任务已经是最好的结果,接下来就看东部集团军诱敌深入的战术如何推进。彭老总一开始的主意就是发挥我军运动战专长,但在接下来的突破口选择上,韩先楚和邓华却出现了分歧。

    此前的阻击战术已经取得了圆满成功,接下来就看东部集团军的突破如何进行,韩先楚想把战略突破口放在砥平里,而邓华则是想把突破口放在横城。

    后悔终生

    邓华想把突破口放在横城的目的在于横城的守军都是韩军,更加容易突破,这样我军在占领横城之后也能有更多的时间来休整。韩先楚的想法则是出自于砥平里的重要地位,砥平里是美军的重要枢纽,只要将这里打通,美军的侧面就会在我军面前暴露无遗。

    最终彭德怀让东线指挥官邓华决策,邓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攻打横城。结局正如邓华所料,横城的韩军不足为道,我军迅速攻占横城,逼迫敌军后退26公里,但之后的局势却大为不妙。

    打草惊蛇的美军已经猜到了接下来志愿军将会攻打更为重要的砥平里,他们率先增援了一个炮兵连、一个步兵团以及一支法军部队,守军堆到了六千多人。即使我军后来足足有两万人投入到战场,但在装备差距下砥平里还是久攻不下,敌人的三维战场作战为我军带来了巨大阻挠。

    最终30军以及40军的两位军长知道战场已经固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突破面前的困境,直接向彭德怀请求了撤退。彭总无奈同意,军队就这样无功而返造成了大量牺牲。

    这场战争让邓华和韩先楚两位将军悔恨不已,之后的数十年中,邓华一直在想若是当初采用韩先楚的建议是否会取得胜利,韩先楚也常常在想,若是自己再坚定一下,是否会减少战士们的伤亡。

    小结:

    战争的结果在当时看来是个未知数,所有的决策都是出于个人猜想而产生的结果,将军们在下令之时又何曾有过十足的把握?只要不是故意而为之,失败本身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要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方能走向胜利。

    单字解释: 遗 憾 数 十 年 若 当 年 采 用 韩 先 楚 建 议 第 四 次 战 役 可 能 是 另 一 个 结 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