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如何处理东北军俘虏?吴焕先拍板:当机枪教官,待遇好于连长

    2023.12.23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34年2月底,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豫鄂皖三省剿匪副总司令”,将东北军10个师从华北陆续调往豫南、鄂东,以加紧对鄂豫皖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围剿”。

    当时,东北军“围剿”的对象主要是在鄂豫皖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的红二十五军。

    全军辖第七十四师(个营)、第七十五师(2个团),总兵力共3000余人。

    4月18日,红二十五军由皖西北重返鄂东北,东北军牛元峰部第一零九师两个营,紧紧尾追而来。

    为打击尾追之敌,徐海东命令第七十五师二二三团埋伏在高山寨,并指挥其余部队诱敌跟踪。

    当敌人进入伏击地区时,第七十四师突然掉头反击,第二二三团则向敌侧后发动猛攻。

    敌人遭到前后夹击,顿时乱作一团,仓皇逃窜。

    此战,红军将敌两个营全部打垮,毙伤敌人100余名,俘敌官兵52名,缴获轻机枪10挺、步枪100余支。

    高山寨战斗,是红二十五军对东北军的第一次打击!

    被俘的52名东北军官兵,经过审査后大都予以释放,有十来个愿意留下为红军服务的正好编成一个班,以便集中进行政治教育。

    但要把这个“俘虏班”放到哪个营时,哪个营政委都很不乐意接收。他们听说“俘虏班”大都是些机枪射手,万一生出什么事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赵凌波,你敢不敢接收?”军政委吴焕先问道。

    赵凌波,四川泸州人,曾在国民党军队中当过号兵,1931年红军攻克英山县城时被俘。

    他的军号吹得不错,是个军事技术人才,吴焕先曾将他带在身边当号长。

    经过战斗考验,赵凌波这时已经入党,并被破格提升为营政治委员。

    “有啥子敢不敢的,就放在我们营部。”赵凌波倒是无所顾忌,满口答应下来。

    别的营政委都乐了,逗笑地说:“赵凌波最合适不过,由白军到红军的亲身经历,就是现成的政治课本,十天半月也讲小兀

    经过集中教育的“俘虏班”成员,后来都被分别补入连队,担任“机枪教官”。

    这个特殊的在编职称,就是为了培训红军的机枪射手,更好地使用缴获东北军的捷克式轻机枪。

    吴焕先

    军首长还作了一些具体规定:“机枪教官”享有一定的地位待遇,职务仅次于连长、指导员,但在日常生活方面,则要比连长、指导员优厚一等。

    连队喝稀粥必须给“教官”捞碗稠的,每逢改善伙食,也得多打一勺肉菜;晚上跟连长、指导员一起同住,而且还要想办法搭上一块门板,或铺点麦草。

    艰苦岁月,这极其微薄的一点优待,令“教官”们无不为之感动。刘玉甫、郎献民两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机枪手刘玉甫,号称“酒袋子”,被俘时腰里还缠着个“猪尿泡”,盛着半袋子烧酒,背地里总要品上两口。

    有次被营政委赵凌波发现了,说这是“反动习气”。刘玉甫心里不服,争辩时叫了赵的外号“格老子政委”。

    赵凌波(前排最右)

    这惹火了赵凌波:“‘格老子政委’是你叫的?喊的?你念过《百家姓》没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格老子在《百家姓》里排行第一,是全中国头一个大姓。你要称呼我赵政委!”

    因在气头儿上,赵凌波非要没收那个“猪尿泡”不可。刘玉甫不给,说他宁可舍命,也不能丢掉“酒袋子”。

    赵凌波怒不可遏,给其扣了两顶“大帽子”:一是“腐化行为”,二是“享乐主义”。而这都是与红军的优良的作风格格不入的,务必予以惩处。

    想不到刘玉甫会讲几句俄语,叽里咕噜来了一串俄国话,当众骂了赵凌波。

    赵凌波不问青红皂白,误以为是东北军的什么秘密暗号,马上就向军领导作了报告。

    军政委吴焕先一了解,不是那么回事,当即为刘玉甫摘去两顶政治“帽子”,也不把饮酒当作“反动习气”。

    红二十五军在陕南使用过的重机枪

    只是讲了讲革命军人饮酒应当注意的事项,并允许他把“猪尿泡”带在身上。

    刘玉甫乐得一蹦三尺高,大声喊叫:“我的’酒袋子’——乌拉(俄语’万岁’)!”从此,“酒袋子”这个外号就在红二十五军广为流传。

    长征中,刘玉甫的那个“猪尿泡”被子弹打穿了,他也就跟“酒袋子”断了缘分。这时,刘玉甫已经当上了连长,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郎献民是辽宁人,作为一名东北军老兵,他在军事技术和战场指挥方面都有一套,但就是对时事政治不太关心。他的口头语是:“吃谁的粮就为谁打仗!”

    有一次,军政委吴焕先在给“俘虏班”讲课时,笑着问郎献民:“好兄弟,你从长白山来到大别山,吃的是东北军的粮,不跟日本打仗,跟红军打的什么仗?”

    郎献民就把牛元峰抬了出来,说他们的牛胖子师长说过:“抗日必先剿匪,剿灭赤区就是抗日。”

    影视剧中的牛元峰

    吴焕先首先揭露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一套鬼话,接着说:

    “好兄弟,东北军上了老蒋的当!国民党出卖了东三省,还欺骗你们说剿赤就是抗日,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兄弟——中国工农红军,这只能使亲者痛、仇者快。”

    “抗日抗日,就是要把枪口对准日本兵,打回东北老家去!”

    吴焕先还将红二十五军政治部1934年5月2日编印的《最近的口号标语大纲》宣讲了一遍,其中就有针对东北军的六条具体内容。

    当场,吴焕先还唱了一首新编的歌谣:“张学良呀张学良,看你成了什么样?丢了东北和家乡,国民心中好悲伤……”

    参加红军后的这一课,牵动情怀的一首歌,使郎献民的眼泪夺眶而出,伤心不已。

    张学良

    这个不问时事政治的军人,从此不仅过问时事政治,而且把政治当作他的第一生命。

    红二十五军长征进入陕南后,郎献民和刘玉甫同时被提升为连长,可郎献民却不肯就任。

    领导上问他为什么不当连长,他说自己不是共产党员,临阵向敌人发起冲锋,他不好意思高喊“共产党员跟我来。”

    吴焕先语重心长地说:“好同志,你虽然不是党员,也可以当连长。危急关头,就是要你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陷阵,消灭敌人。你先当连长,再争取入党。”

    郎献民这才当上连长,很快又当上了营长。长征到达陕北后,他才由刘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二二五团团长,刘震为团政治委员。

    东北军进驻鄂东、豫南后,张学良曾身穿士兵服装,亲自驾驶汽车,于6月间视察了鄂东、豫南和皖西的驻军防地,并在潢川(第六十七军军部驻地)主持了“剿匪”会议。

    会议遂制定了从7月1日到10月10日为期三个月的“围剿”计划,其方针是“一面划区驻剿,一面用竭泽而渔之方,作一网打尽之图”、

    具体部署是:一、将鄂豫皖地区的10多个县划分为6个“驻剿区”和1个“护路区”(平汉铁路沿线),使用兵力为13个师又3个独立旅;

    二、另以两个师又6个团组成4个“追击队”,对红二十五军实行跟踪追击。

    敌人扬言要在三个月之内将红二十五军“完全扑灭,永绝后患;彻底肃清,以竟全功”。6月底,敌部署完全就绪。

    7月12日,东北军姚东藩部第一一五师(为第四追击队)、吴克仁部第一一七师(为第三追击队),从东西两面向罗山朱堂店地区进攻。

    为避敌锋芒,争取主动,红二十五军立即实施转移。17日拂晓,红二十五军在向何家冲转移途中,行至长岭岗南侧高地时,突然发现第——五师就在长岭岗一带宿营。

    敌两个团分别位于东西两端,师部(位于长岭岗)的几顶帐篷未及拆除,戒备十分疏忽。

    长岭岗是一条孤岭,地形狭窄,敌人只是借以夜宿,并无工事可守°徐海东、吴焕先当即决定抓住有利战机,部署兵力,歼灭孤立之敌。

    战斗打响后,红二十五军接连端掉敌人的几处排哨、连哨,长岭岗很快就被拦腰突破,敌两个团不能相顾,乱作一团。

    这时,活动在附近的红军地方独立团和游击队,也乘机占领长岭岗以北高地,配合主力红军作战。

    长岭岗一仗,给东北军的进攻当头一棒!姚东藩部第一一五师六四三、六四四团遭到歼灭性的打击。

    据红二十五军政治部1934年7月18日印发的《战斗捷报》记载:此战消灭敌人5个营,缴获长短枪800余支,轻机枪60余挺,子弹、手榴弹及军用品无法计算……

    敌师长姚东藩和参谋长姜宝德负伤后潜逃,师部中校参谋周鸿负伤后自杀身亡,共毙伤敌官兵300名以上。

    因“正在清査中”,《捷报》中没有俘虏数字。中共鄂豫皖省委在1934年7月29日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写有一笔俘虏数字及处理情况:

    “红军政治部很好招待了第一一五师的400多名俘虏,除参加红军者外,都发给路费放回去。这样更使奉军士兵相信红军。”

    与之可作印证的是:姚东藩在1962年5月5日撰写的《长岭岗战斗概略回忆》中说:

    “全师残余撤到潘新店后,陆续零星跑回来的官兵,军官计有营长贾凤鸣及连长二人,士兵计百余人。随师救护的和红军当晚送出来的负伤官兵约80余人。”

    姚东藩是辽宁人,曾在张学良手下任过要职,张在兼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时,姚为长官公署军令厅厅长。

    1933年,姚东藩升任第一一五师师长。长岭岗战斗中,姚东藩负伤后逃出山林,被其部下一路搀扶到了潘新店。

    事后,第一一五师残部即被调往孝感休整,姚东藩被撤销师长职务。

    战斗中缴获的大批武器弹药,使红二十五军的武器装备大为改观。有不少战斗连队,都配备到6挺或9挺轻机枪,有几个营全都换上新式的马步枪。

    原先补入红军的那一个班的“机枪教官”,都成了红二十五军的战斗骨干,为红军培训出一批又一批机枪射手。

    “机枪教官”这一在编职称,在红二十五军的历史上堪称“一绝”!

    单字解释: 如 何 处 理 东 北 军 俘 虏 ? 吴 焕 先 拍 板 当 机 枪 教 官 待 遇 好 于 连 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