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1950年女儿病情严重,张国华对警卫员当众大怒:我能离开么

    2022.10.10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1972年2月的一天,周总理、聂荣臻、叶剑英、徐向前三位元帅,早早等候在北京西郊机场,肃立迎接张国华将军的骨灰。

    飞机从四川到北京,当张国华将军的骨灰盒被捧着出现在众人面前,周总理悲痛地对三位元帅说道:“中央正准备重用张国华的时候,他却走了。”

    张国华将军猝然长逝,四川省委第一书记一职也因此空缺下来,决定接任人选成为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图|1972年,周恩来总理向张国华家属慰问

    张国华出生在江西井冈山北麓的永新县北乡当边村一户农民家庭,因为他来自井冈山,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井冈山”。

    张国华自小长大的江西一带,共产党人创办了不少农民夜校,鼓励广大农民站起来,与剥削者做斗争。张国华就在永新县禾水河畔的农民夜校接受教育,看到我们的祖国被列强入侵,军阀混战,千疮百孔,民不聊生,贫困人民艰难生存,张国华立下决心:一定要去搞革命。

    父母原本为他起的名字叫“张福桂”,为表明自己参加革命的坚定决心、以及对祖国的满腔热爱,他为自己改了新的名字,也就是“张国华”,这是他对革命、对国家未来的热切期待,也是他战斗的目标。

    1928年2月,袁文才、王佐领导的赣西农民自卫军在毛主席的全力说服下,被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2团。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于同年4月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两支部队被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来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袁文才、王佐领导的部队又被编为红4军第11师第32团。

    1929年,15岁的张国华奔赴井冈山,参加袁文才、王佐的部队,也由此成为一名红军战士。

    图|张国华

    张国华虽然年纪不大,但后生可畏,朝气蓬勃,在每一次的战斗中都拼尽全力,奋勇杀敌,受过好几次伤,他从一名红军战士做到司号员、基层连队指挥员,在参加红军的第二年,他就凭借无畏无惧的英勇表现成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

    从反“围剿”战争到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张国华始终跟随党的队伍,在严酷的革命环境中,怕死者有之、叛变者有之,但他和更多战士一样,保持一颗坚定不移的心,不管战争环境有多严苛,不管敌人有多残忍,他从未动摇过。

    抗日战争中,张国华先后担任八路军115师黄河支队政委、中共冀鲁豫区第九(直南豫北)地委书记等职,率领部队纵横于晋冀鲁豫广大地区,击退日寇,立下卓越功勋。

    解放战争中,张国华接受中央军委的任命,担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他率领部队,配合刘邓大军和陈粟大军经略中原作战,刘伯承赞扬他“会抓战机,会打游击”,陈毅也对他带领的豫皖苏军区部队留下深刻印象,对张国华本人更是竖起大拇指:“你的独立旅是这个!”

    1949年,张国华率领的豫皖苏军区部队与其他部队合编组建为第二野战军第18军,成为一支强劲有力的部队,这支部队的军长就是张国华。

    图|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左一)与干部合影

    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不断前进,一次次逼得蒋介石的国民党部队溃败难逃,到1949年,国民党已经是败局已定,但战事仍然在持续,第二野战军第18军组建后,张国华率部参加渡江战役、衡宝战役等,一路从中原腹地打到大西南。

    当他带兵回到江西,回到自己的家乡,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奔走相告:解放军部队的军长就是当年上井冈山当了红军的张国华。当年他毅然为自己改了名字,踏上革命征途,如今可见,这是一个很正确的选择。

    不负多年战斗所望,张国华终于盼来新中国成立,看到崭新的祖国,人民都过着和平安稳的日子。彼时,国土之上依然有一些百姓还在受着战乱之苦,张国华再次肩负重任,踏上征程。

    图|张国华在做动员工作

    1950年元旦刚过,远在苏联的毛主席给中央、彭德怀、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特意写信,他牵挂着西藏解放的问题,毛主席在信中叮嘱刘伯承:“决定入藏的部队及领导经营西藏的负责干部等项问题,并立即开始布置一切。”

    收到毛主席信件的刘伯承忧心忡忡,安静的深夜里,他还在冥思苦想地该派谁接下“解放西藏”的重任?他想到杜义德将军,可杜义德如今身体不好,不宜再那样长途跋涉了,突然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名字,刘伯承自言自语:“对让他去,他是最合适的一个人选。”

    老搭档邓小平看着刘伯承焦头烂额,一边批阅陈赓发来的关于云南剿匪的电报,一边询问:“啥子难事把司令员搅得还没睡觉?天塌下来有峨眉山撑着嘛!”

    “关于进军西藏的人选问题。我原想让杜义德去,可他身体不行。我想还是听听你的意见。”刘伯承惆怅说道。

    邓小平紧接着向他推荐了张国华,刘伯承当下眉开眼笑,他没想到自己与邓小平的想法竟然不谋而合,当即拍板:就让这个“人才地主”去。

    之所以被称为“人才地主”,是因为张国华的第18军中,随营学校人员多达4500多人,其人数已经超过了其他各军随校人数的总和,所以大家纷纷打趣:“张军长如此富有,真是个‘地主’!”他也因此得了个“人才地主”的名号。

    就这样,张国华肩负重任,带领骁勇善战的第18军再度踏上征程,担负进军西藏的任务。

    图|左起:张国华、张经武、陈毅、韩琳、汪锋

    1950年3月初,张国华在第18军召开誓师大会,他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告诉战士们:

    “进军西藏,解放西藏人民,不准帝国主义侵略我们伟大祖国的一寸土地,保护和建设祖国边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毛主席的伟大战略决策。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交给18军完成,是毛主席、党中央和刘、邓、贺首长对18 军的最大信任,也是全体干部战士的光荣......”

    一番掷地有声的讲话,战士们频频鼓掌,被张国华的讲话激起斗争,还有许许多多的百姓等待着解放军战士的到来。

    当时在会场的还有一个不到3岁的小女孩,叫难难,她稚气非常,是张国华夫妇的第一个孩子,张国华很疼爱这个女儿,他哄女儿说要带她去西藏看火焰山,去找孙悟空,年幼的难难听到这些,特别高兴。

    如今要率军执行任务,张国华有许多的事情要做,动员战士、筹备物资、研究政策......一系列的事情让他忙得不可开交,当然也没有了陪伴女儿的时间。

    图|张国华

    一天女儿难难生病,持续发高烧,情况非常糟糕,秘书打电话告诉他的时候,张国华正忙着准备接下来要召开的会议。秘书在电话中说:“难难病了,高烧不退,您是否回去看一看?”

    张国华问了几句:“什么病?”得知是肺炎后,走不开的他只能叮嘱秘书:“今天我要开会,就请你去医院帮我照看一下。”

    难难带到医院治病,张国华则开始跟大家开会,结果在会议进行过程中,张国华的警卫员匆匆忙忙跑了进来,着急地告诉他:“难难病情十分严重,夫人、医生请您马上去医院。”

    正在开会的张国华当即怒火中烧,当着众人大吼:“三万多人要进藏,百事都要有个谱,在这动辄千军万马之际,我这个军长能离开么?”

    警卫员离开了,和张国华的夫人在医院守着难难的消息,而张国华则继续开会,布置接下来的任务计划。

    当晚,张国华终于忙完,立即驱车赶到医院,想看望女儿哄哄他,等他到了医院,所有人都躲着他,不多言语,张国华走到女儿病床前,看着可爱的难难已经手脚冰凉,再也不会醒过来,初为人父的他悲伤难言。

    他再也没办法带女儿去看火焰山了,想到这里,张国华就伤心难以自持,这也是踏上征程前,张国华一家人做出的第一个牺牲。

    带着女儿离世的伤痛,张国华率领部队按照布置的好的计划分批进藏,部队打土匪、修公路、做群众工作,历经艰难。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

    张国华圆满党中央、毛主席等领导人交付给自己的使命,已经从苏联回来的毛主席当即接见张国华,他称赞:“好哇,办了一件大事,这是一个胜利!”

    图|毛主席与周总理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时,带着毛主席、周总理、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寄托,张国华再次挂帅出征。徐向前元帅问:“你有没有把握?”

    “有!”张国华坚定回答。他再次率领部队英勇战斗,胜利地完成了作战任务,保卫了我们的祖国。

    参加革命几十年来,张国华长期战斗在前线,身心就经受着巨大考验,他实在是为我们的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直到1967年,48岁的张国华才被调到四川,历任成都军区第一政委、成都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四川省革委会主任等职,全面主持工作。

    他以当初战斗时全心全力的精神,投入到四川省的各项工作中,每次一工作起来就废寝忘食的,为建设工作殚精竭虑。

    或许是由于太过操劳,调到四川工作才5年的张国华就倒下了。1972年2月,张国华正在四川省委的会议室里主持会议,就在讲话时,他突发疾病,整个人重重倒在地上。

    图|张国华访问贫苦农民

    大家紧急把张国华送到医院抢救,张国华病倒的消息也很快传到北京,传到毛主席、周总理的耳中。毛主席立即下令,周总理亲自安排,组织专家组成医疗小组,连夜飞往成都抢救张国华。

    周总理殷切叮咛:一定要把张国华救过来。遗憾的是,张国华最终没有被抢救过来。1972年2月21日,张国华将军猝然长逝。

    张国华将军的骨灰从成都被运送至北京,周恩来总理拖着病躯,亲自前往北京西郊机场迎接,他接过骨灰时,伤心说道:“中央正准备重用张国华的时候,他却走了......”在场的人也为张国华将军的逝去而深感悲痛。

    年迈的毛主席也为这样一位尽忠职守的人才的离去而难过。

    就在张国华离世后不久,中央召开有关四川的工作会议,从四川赶来的省委代表同志们想求见毛主席,当面汇报工作。按照以往的习惯,毛主席一定会接见地方干部,并与他们促膝长谈。

    但这次毛主席却罕见地拒绝了,原本身体就已经很虚弱的他缓缓拍了拍沙发的扶手,神情哀伤,叹了口气说:“不见了,再见也见不到张国华了。”说完这句话,他便再也无言。

    图|毛主席与周总理

    张国华突然离世,四川省委书记的职务也因此空缺下来,他曾在这个职务上兢兢业业,如今他离开了,必须要赶快决定接任的人选。

    周总理深思熟虑,推荐了开国中将——刘兴元将军。

    刘兴元比张国华大11岁,1931年就加入了共产党的队伍,刘兴元加入红军的过程比较曲折,他回忆自己的经历时笑着说道:

    “我的经历中有许多偶然,这些偶然成就了我!当年走投无路,我考入冯玉祥的学兵团,这让我跟军事沾了边;当了冯玉祥的‘逃兵’,却被蒋介石部队‘抓壮丁’,把我送到红军队伍里,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分子!”

    图|刘兴元

    战争年代,他也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并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解放战争中,刘兴元任山东军区下辖的滨海军区政治部主任,深受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的赞赏,罗荣桓说:“这几年,你在教5旅工作得不错,对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抓得很紧,很有成绩,积累了经验,提高了能力,完全可以胜任这一新的工作。”

    罗荣桓很欣赏刘兴元,刘兴元讲话直率,罗荣桓也会语重心长地教导他:“我们湖南有句话,‘响鼓不用重槌敲’,你是个响鼓,今天也要敲一下。”有了罗荣桓的指导,刘兴元在山东军区进步很大,他永远铭记罗荣桓的话。

    建国后,刘兴元长年在广州工作。而如今能接替张国华之职务的人,最好也是一位作战经验丰富的将军,而且在建国后,刘兴元曾任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也有管理经验,是一位很符合要求的接任人选。

    图|刘兴元

    1972年3月,周总理访问越南时,途经广州,他见到刘兴元,让他做好调职的准备。很快,周总理就向毛主席举荐了刘兴元这一人选,毛主席点头同意。

    1972年3月,刘兴元就接替张国华之职,担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四川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等职务。1990年8月14日,刘兴元将军在北京与世长辞。

    单字解释: 年 女 儿 病 情 严 重 张 国 华 对 警 卫 员 当 众 大 怒 我 能 离 开 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