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 夏朝 / 商朝 / 周朝 / 春秋战国 / 秦朝 / 西汉 / 新朝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国 / 辽朝 / 宋朝 / 西夏 /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民国 / 近代
    0

    沔水生死战:究竟谁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关羽?曹操称他用兵不亚孙武!

    2022.05.31 | 历史知识局 | 次围观

    文:芥末老生(作者原创授权)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八月,曹刘两军在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区)前线的会战有了结果,于禁的三万精锐大军陷于洪水之中,全部投降了关羽;庞德被斩杀;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也相继投降;吕常被围在襄阳;曹仁被困在樊城(今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整个南阳盆地到许都(今河南省许昌市)之间反抗曹操的叛乱四处迭起,一时间关羽声威震荡,曹军的形势危如累卵岌岌可危。

    曹军当时的一流大将当中,乐进已经病死,夏侯渊战死在了汉中,张郃留镇关中在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据守,曹仁被围困在樊城,于禁投降了关羽,夏侯惇和张辽远在东南前线和孙权的部队对峙,只有徐晃作为战略预备队驻扎在襄阳以北200多里外的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

    当得知前线失利后,徐晃随即率部前往樊城支援。然而他此时的兵力不足,部队里又有很多是在从汉中败退之后刚刚补充的新兵,战斗力很低,难以和关羽的部队对抗,于是他前进到樊城以北大约十五里的阳陵陂(今湖北襄阳市樊城区北)之后就驻扎了下来,关羽随即也派遣少量部队到距离阳陵陂大约十里远的偃城(今湖北襄阳市樊城区北)对他进行防御。

    曹操亲自带领大部队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南下回援,在十月抵达了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他在与孙权达成了心照不宣的交易以后,命令与襄阳前线临近的兖州(治所在昌邑县,今山东巨野县东南)刺史裴潜、豫州(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市)刺史吕贡,紧急调配本州的兵马和物资即刻前来增援;又命令驻扎在东南前线居巢(今安徽省巢湖市西北)的夏侯惇、张辽放弃对孙权的警备、立即率领全部人马(二十六军)火速奔赴襄阳前线参加会战。将军徐商、吕建等人奉命率兵先行赶到阳陵陂与徐晃汇合。

    得到支援的徐晃,不久就派兵去偃城与樊城之间的道路上挖掘壕沟,假意要切断偃城守军的后路,偃城守军发现这个动向后很快就撤退了,徐晃随即占领偃城。

    《三国志 徐晃传》: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令曰:“须兵马集至,乃俱前。”贼屯偃城。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

    徐晃,是河东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人,在二十年前脱离杨奉投奔了曹操。他用兵谨慎,每次作战的时候,一定要远远地四处派出大批的侦查兵,充分地掌握战场态势,尽量争取先让自己的部队处于不会被击败的境地,耐心地等到有利的战机出现后才会对敌人发出迅猛的致命一击。

    关羽和徐晃十几年前曾经一起在曹操帐下共事,他当初在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阵斩颜良的时候,徐晃也正在军中效力,二人既是河东(今山西省西南部地区)老乡又年纪相仿,一直非常要好。

    徐晃现在虽然占领了偃城,但是面对这位老友,依然还是觉得没有底气,靠着手里这些人马,他根本不敢去跟关羽的主力部队正面硬刚,于是,他就暂时驻守在偃城,一边和关羽对峙一边继续等待后援部队。

    徐晃:先等等援兵再说!

    可其他将领们看到徐晃一点儿也没有要积极、勇敢、迅速地去完成任务的意思,就开始担心一旦战事失利,将来大领导进行年终考核的时候自己就会被清算治罪,于是纷纷按捺不住焦虑的心情,开始鼓噪起来,一起指责徐晃畏缩不前一味避战,要求他立刻开始进攻,去解救被围困的曹仁。

    这时候,在关中就早已经担任护军、“尽统诸军”的议郎赵俨站出来替徐晃解围了,他对众将说:“现在大水还没退去,加上敌人的阻绝,曹仁被围在城内也不知道外边的情况;敌人兵强马壮营寨坚固,而我们的兵力依然薄弱,现在就这么上去跟关羽开干,胜算实在渺茫,弄不好,不但咱们会败了不说,樊城也会被攻破,城里城外一齐断了活路。以我之见,不如我们先不急着开战,再继续逐步向前逼近,然后想办法通知曹仁,告诉他们我们已经到了城外,后续的大部队再有十天左右也该到了,到时候里应外合,他们一定就会脱困。这样一来,城内官兵听到了消息必然会坚定地死守到底,我们也就不必担心在大部队到来之前,樊城守军会因为失去信心而投降或者因为丧失斗志而被破城了。另外,就算真的出现了什么意外情况,将来大王要追究救援迟缓的罪责,行吧,那也都由我一人来承担好了。”

    众人闻言大喜,可算是有个高个子的站到前边顶着了,死道友不死贫道,这还怕啥!徐晃随后率军向前推进到了离关羽外围营寨极近的地方扎营,然后悄悄利用地道和箭书与樊城里的守军取得了联系,彼此开始互通情报。

    《三国志 赵俨传》:旣到,羽围仁遂坚,馀救兵未到。晃所督不足解围,而诸将呵责晃促救。俨谓诸将曰:“今贼围素固,水潦犹盛。我徒卒单少,而仁隔绝不得同力,此举适所以弊内外耳。当今不若前军逼围,遣谍通仁,使知外救,以励将士。计北军不过十日,尚足坚守。然后表里俱发,破贼必矣。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军当之。”诸将皆喜,便作地道,箭飞书与仁,消息数通,北军亦至,并势大战。

    赵俨:出了事儿,都算我的!

    过了不久,曹操又把孙权即将偷袭南郡的情报让徐晃通知了曹仁,同时也故意泄露给关羽。樊城里的曹军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士气大振、坚守的信心更足了;而关羽则认为这是曹军的疑兵之计,没有多加理会。

    《三国志 董昭传》:昭曰:“军事尚权,期于合宜。宜应权以密,而内露之。羽闻权上,若还自护,围则速解,便获其利。可使两贼相对衔持,坐待其弊。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又,围中将吏不知有救,计粮怖惧,傥有他意,为难不小。露之为便。且羽为人强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太祖曰:“善。”即勑救将徐晃以权书射著围里及羽屯中,围里闻之,志气百倍。羽果犹豫。

    曹操对前线军情一直忧心忡忡,非常担心战况突变徐晃不能控制住局势,他虽然听从了劝告没有亲自去往前线督战,但还是按捺不住焦虑的心情,离开洛阳,赶到了襄阳以北大约500多里远的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坐镇指挥。

    到达摩陂之后,他很快又先后派遣殷署、朱盖等将官率领共计十二营士兵(一个营的编制大约是2000人左右)去支援徐晃。至此徐晃手下至少已经陆续集结了近四万精兵悍将,兵力和战斗力,都迅速得到了提升,对关羽的部队逐渐形成了优势,而此时,泛滥的洪水也基本退去了。在进攻的条件基本成熟以后,徐晃终于开始动手了。

    此时,关羽的水军控制着沔水(汉江),陆军分作两部,在江南的大营包围了襄阳城,在江北的大营包围住了樊城,然后又在围头(今湖北襄樊市樊城区北)和四冢(今湖北襄樊市樊城区北)分别立有营寨,对徐晃的部队进行警戒。

    徐晃先派出小股部队伪装成主力部队假意去进攻围头寨,等敌人的大部队调动过来加强防御之后,他却悄悄带着主力去偷袭四冢寨了。四冢寨里的守军顶多也就不过一千来人,兵力太过悬殊,在毫无防备之下突遭到突袭,情况在顷刻之间就变得十分危急,关羽闻讯以后立刻带了5000骑兵和步兵亲自前去解救,除去仍在围困樊城和把守营寨的部队,这就是他此刻能调动的全部机动兵力了。

    在奔跑的马蹄声和脚步声中,关羽忽然听到了有人在不远处大声呼唤自己的名字,透过马蹄溅起的尘埃,他看见了徐晃在十几丈远的地方带队迎住了自己的人马。老友此刻来主动现身相见,惊愕之余关羽也不禁有些欣喜,徐晃就这么和关羽开始隔空亲热地叙起旧来。

    相谈甚欢之际,徐晃却忽然回身对着自己的部队大声喝道:“有擒斩关云长者,赏金千斤!建功立业就在此时,大家冲啊!”

    骤听此言,关羽大惊失色道:“我的哥,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啊?!这唠得正热乎呢,你怎么就突然变脸了?” 徐晃只是说:“这是军国大事,各为其主,木得感情谈了!”

    《三国志 关羽传》:蜀记曰:羽与晃宿相爱,遥共语,但说平生,不及军事。须臾,晃下马宣令:“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羽惊怖,谓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国之事耳。”

    其实,既然双方已经是身处敌对阵营了,那么各为其主、上来就直接杀个你死我活的话一点问题也没有,或者大大方方地在叙旧的同时坦言此前是兄弟、此后转身就是生死相见的敌人,那更是义气深重、光明磊落的大丈夫所为。但是前一秒还在惺惺作态地假意叙旧下一秒就突然翻脸要拿老友的脑袋去领功,这就像当初张辽说罢“公,君父也;羽,兄弟耳”,扭头就把关羽要投奔刘备的想法向曹操和盘托出一样;这就像当初于禁为了向曹操表忠心,不顾同僚劝阻、一定坚持把已经主动向他投降的老朋友昌豨斩首一样,这些举动虽然从他们所处的立场而言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却实在令人所不齿。

    徐晃知道关羽的指挥水平与部队的战斗力都非常强大、难以力敌,于是在侦查好敌情之后,就接连使出了声东击西、围点打援的战术,迫使关羽不断被动地调动兵力部署,他以有备算无心、以集中对分散,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兵力优势,继而又通过在战场上故意叙旧来麻痹关羽,一套连环计用下来,就打了关羽一个措手不及。

    霎时间,战鼓与杀声四起,曹军从各处如潮水般凶猛涌来,密集的利箭像飞蝗一样在关羽的身边和头顶飞过,他立刻开始组织部队对敌人展开冲锋,希望能从敌军的阵地上撕开条口子,去和四冢寨的部队汇合。但是尽管他们战斗得非常勇猛,可到底人数过少,总是不能把敌军击溃,反而被像铜墙铁壁一般的敌人不断杀退回来,慢慢地就有了要被分割包围的危险。看着身边的将士不断地纷纷倒下,关羽不再多作耽搁,率队开始向后方大营撤退。

    徐晃这时候已经打疯了,他紧紧地追着退却的关羽部队直接冲向他们的营寨,根本不顾自己可能被围歼在敌人营内的危险,没有丝毫犹豫,就这么一往无前地冲了过去。他刚刚高声呼喝去砍关羽的人头,既是喊给身后那些期盼杀敌立功的士兵们听的,又是喊给他身后那些曾经呵责他不主动向关羽发起进攻的将领们听的,更是喊给时刻关注着前线战况的曹操听的。

    关羽的营寨虽然非常坚固,寨子外面也设置了十道壕沟和路障作为屏障,但是战场距离营寨实在太近,徐晃率领的骑兵追击又太紧,与撤退的关羽步兵几乎首尾相接,营内的守军措手不及根本没法关闭寨门,就被曹军如疾风骤雨般冲进了营内。正在混乱之中的守军,在一片震慑心魄的喊杀声中,霎时间死伤无数。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关羽的部队一直是在打胜仗、打大胜仗,曹操的几万王牌部队全部投降,攻破樊城活捉大名鼎鼎的曹仁也已经指日可待,不可战胜的骄傲情绪在日益滋长。但是今天却突然遇到了这么疯狂的敌人,居然敢、居然能冲进了他们的大营,他们的心理防线就这么被瞬间打崩了,有的还在力战,有的就已经完全放弃了抵抗,抛下兵器四散奔逃了。

    还在营外的部队想撤回营内,而营内的部队又想逃到营外,将领们想制止住士兵溃退,可是连他们自己也都被崩溃的士兵们推搡着裹挟着不断退去,然而越不能组织起有效抵抗,就越容易在溃退时被敌人在顷刻间斩杀,而身边的人死伤越惨重,还活着的人就越是要夺路逃命,在纷乱的千军万马和刀光剑影中,谁也不敢回头看看到底有多少曹军在背后追赶,溃散的士兵互相推搡着踩踏着 ,有不少人就这么被挤落下汹涌奔流的沔水丧生,连刚刚投降不久的胡修、傅方也很快地就死于乱军之中。

    面对如此危险的局面, 关羽依旧非常沉着,他清醒地认识到敌人在这里投入作战的兵力至少有二万人以上,而且是精锐部队。 自己的大营被破,那么在北岸的部队就已经无险可守、处在了背水而战的劣势,不但难以再维持对樊城的包围,而且随时会有被敌人以优势兵力围歼的可能。

    胜败已经决于呼吸之间,关羽果断地带着身边的部队以异常勇猛的气势冲垮了敌人阵线,杀退了敌军的进攻。然后在离河岸不远的土丘上摆开阵势,阻挡住了企图拦住他们过河的曹军,竖起大旗迅速收拢集结起其余逃散的部队,逐步有序地撤退到了沔水南岸。

    《三国志 徐晃传》: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未攻,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

    大战过后,曹操果然对徐晃颁布了嘉奖令,称赞他:“......从古至今以来,包括在我的三十多年戎马生涯里,所听闻的善于用兵的人之中,从来没有过能够长驱直入追杀进敌人营寨的......徐晃将军的功业超过了孙武和司马穰苴!” 几个月后,曹丕又晋升他为右将军,进封逯乡侯。

    《三国志 徐晃传》:太祖令曰:“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于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文帝即王位,以晃为右将军,进封逯乡侯。

    虽然在沔水北岸的战事失利了,但是关羽依然凭借强大的水军掌握着沔水的制水权,阻断了曹军继续南下的可能 ,襄阳也依然还被他围困着,被攻破也只是时间问题了。而且最关键的是,曹操此时几乎把他可以调动的全部兵力都陆续召集到了樊城前线,但是又因为沔水的阻隔却再也不能得以寸进,关羽这次牵制性的进攻,在战略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就在双方开始隔江对峙的时候,关羽突然收到后方传来了吕蒙偷袭南郡、占领了公安和江陵城的噩耗。关羽无奈之下,只得放弃了对襄阳的包围,率军迅速向南郡撤退而去……

    单字解释: 沔 水 生 死 战 究 竟 谁 打 败 了 不 可 一 世 的 关 羽 ? 曹 操 称 他 用 兵 不 亚 孙 武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历史迷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历史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